國外媽媽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法則,值得每一個家長參考!
在面對“熊孩子”或者孩子犯錯的問題時,很多父母常為如何懲罰孩子而發愁:一方面家長知道不能放縱孩子的錯誤行為;另一方面,除了打和罵之外,似乎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這樣的家庭教育問題不僅困擾著國內的家長,同樣也困擾著國外的家長。不過,對于國外媽媽來說,面對“熊孩子”,有自己獨特的懲罰規則。那么,國外媽媽在面對“熊孩子”的時候,有哪些有效的懲罰規則呢?大部分中國家長面對孩子犯錯或者哭鬧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個極端情況中去,要么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么是吼叫打罵孩子,通過這兩種方式讓孩子安靜下來。國外的家長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往往采用冷處理的辦法。因為一方面許多歐洲國家,打罵孩子是違法行為,所以家長很少體罰孩子;另一方面,冷處理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到父母對自己的態度。
那么,什么叫做冷處理呢?簡單的說,就是無視孩子的訴求。因為孩子很多時候故意犯錯,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他的目的。那么,父母如果反其道而行,故意不上當,孩子自然就沒轍了。比如說,國外媽媽在面對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的時候,如果不影響他人,一般都會由孩子自己鬧去;如果影響到他人的話,就會馬上把孩子抱走,放在一個開闊而安靜的地方讓孩子自己發泄。當然,并不是說國外的家長就完全不懲罰自己的孩子。在國外的家庭中,當家長選擇懲罰的時候,一般先冷靜下來對孩子進行“事先警告”。明確告訴他:如果你再犯的話,我就會打你五下手心,或者沒收玩具、寫保證書等。
比如,有的孩子很貪玩,在餐廳吃飯的時候故意把筷子、刀叉之類的扔到地上,當家長把筷子刀叉撿起來之后,孩子又會抓過來扔到地上。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開始警告孩子:如果我把筷子刀叉撿起來,你再扔掉的話,那么我就不準你吃飯。對于有的孩子,想要挑戰家長的權威,在家長提出警告之后,仍然故意亂扔,那么家長一定要實施說好的懲罰,一定要言出必行。假如你不處罰,你以后便難以下達命令,你的懲罰也就失去了作用。國外家長在對待孩子犯錯誤這件事情上,往往比國內的家長更加從容,尤其是孩子不小心犯的錯誤,很少會進行責罵,反而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幫助孩子一起想辦法彌補錯誤。比如,很多孩子都有拆玩具的習慣,大多數是因為好奇心。這種時候,家長不需要大驚小怪,可以利用好這個契機鼓勵孩子:沒關系,你可以試著重新組裝他它,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找媽媽幫忙。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感受到媽媽的支持和愛,也正因為有了媽媽的支持,孩子往往會更加懂得如何去承擔責任,了解到做錯事的后果。中國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總是不經意的會有翻舊賬的習慣,尤其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會把孩子之前犯過的錯誤也說上一遍,目的在于讓孩子漲漲記性。但是,在國外家長看來,翻舊賬是一種非常傷害孩子自尊的做法,而且很容易讓家里充滿怨恨的氣息,當你對孩子的懲罰結束之后,一定要讓孩子立即,爸爸媽媽依然愛他,并不會因為孩子犯錯而改變。孩子都會犯錯,都有受家長懲罰的時候。更重要的是家長應讓孩子在懲罰中改正錯誤,吸取教訓,而不是讓孩子怨恨父母的管教,從此更加叛逆。因此,廣大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這個問題。其實,國外媽媽的家庭教育方法,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我們在參考借鑒的過程中,要跟實際情況相結合,不可盲從。只有適合我們的,才是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