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股權不富。
如今股權激勵作為經營人才不可或缺的激勵機制,但是股權激勵又不同于常規激勵模式,它具有獨特的存在價值,但是卻又富有爭議,很多老板想做又不敢做或者不知道怎么做。
而同時又有很多人在研究阿里巴巴的合伙人,近年來合伙人也越來越受到各個企業的青睞。
今天就和大家分析一下股權激勵的幾個要點,以及合伙人模式,希望本文會給你諸多帶來啟發和幫助。
問:股權是送給員工,還是花錢買?
1、股權激勵就好的結果就是員工既要出錢、更要出力。
2、如果員工出了錢,相比而言會更用心、力量相對會增大,更容易取得好的經營成果,到了年底因而能夠分得更多的錢。
3、老板送股給員工,看起來是一種慷慨、體恤,但是若無法激勵員工的斗志、啟動員工自身的創力,而員工只等年底分錢,那么贈股肯定不如讓員工認購,哪怕股價可以內部優惠多一點,給員工分配的比例再大一點。
問:做了股權激勵,員工真的會象老板那樣自動自發的工作嗎?
可能性不大。
1、通常老板占股70-90%以上,員工個體占股僅有0.1-1%,股權的權重越低,力度就越小。
2、讓占股極小的員工站在占股很大的老板角度去思維、達到老板的工作熱情,幾乎不太可能。
3、或者說,如果老板占股80%,而某員工持股0.5%,員工的思維高度與創業熱情只有老板的160分之1。
4、一般情況下,員工個體持股比例達到3-5%以上的,才可能更接近老板的高度。
5、而且股權激勵是長效激勵模式,是用未來激勵現在。很多員工更關注的是當下的價值和利益。越是基層的員工,視野就會越加短淺。
6、如果老板認為動用股權就能激勵員工拼命干,肯定是不現實的,必須考慮長效與短效激勵工具的組合。
問:那些員工才是做股權激勵的最好對象?
1、股權資源是非常有限的,老板不可能老是打增資擴股的牌,自己給自己印股票(因為這樣會傷老員工的心)。
2、所以,企業要將股權資源用得恰到好處,好鋼要用到刀刃上。
3、其實,不是所有的員工都適合股權激勵,比如層次低的、年齡輕的、價值小的等等。
如下圖:
問:擁有股權的員工可以隨意開除,將股權收回嗎?
不可以!
1、注冊實股與契約代持股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尤其是工商登記的注冊實股。就象倆人注冊結婚了,不是你想離就能離的,必須獲得對方認可同意,才能解除婚約(股權)關系。
2、老板要反思,如果當初這個員工沒有價值時為何要給他股權?如果當初這個員工有很高價值,為何現在變得沒有價值了?企業的短期激勵是不是不到位、不給力,還是企業不能給員工發揮的平臺和機會?
3、要看如何設計,如果是在職股,約定了員工的責任和義務,明確了鎖定條件的,應該可以拿回來。即使是注冊實股,也可以簽訂補充協議,明確退出事項,也可以按約定收回股權。
4、所以,任何一次股權的轉讓,如何進入與如何退出都是同等重要的,必須在契約條款中有非常明確具體的描述。
問:老板出讓股權,會不會失去對創辦公司的控制權?
1、股權與股份其實是可以區分處理的。擁有所有權的是股權,擁有收益權的就是股份。
2、對內的股權激勵很多可以設計為“股份激勵”,即員工擁有收益分紅權,但并不具有所有權。
3、老板只要保持66.7%以上的所有權,就不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4、另外,如果一定要動用所有權激勵的(股改),可以考慮注冊成立有限合伙企業,將出讓的股權裝在有限合伙企業,老板做GP(普通合伙人),員工做LP(有限合伙人)。
小結:
1、股權,作為金手銬,重在留人,但激勵人的價值有限。
2、股權,重在針對極少人,多數人更關注短期激勵。
3、股權,作為所有權,是讓員工成為投資者,實際上企業更希望員工參與經營。
4、股權,玩的是頂層設計,但更多企業連墻都沒砌好。
如下圖:
合伙人的區別
如下圖:
股東與合伙人的區別
1、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
2、合伙人出錢卻不占有公司股權。
3、合伙人分享的是超價值,向市場要利益分配。
4、合伙人并不分走股東的既得利益,而是不斷做大股東利益。
5、合伙人的收益不僅與出資相關,更與團隊超價值、個人貢獻價值關聯。
6、合伙人踐行的是現代企業體制,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7、合伙人將管理者轉變為經營者。
8、合伙人使管理團隊實現高度利益趨同。
9、合伙人既留人、吸引人,更強調激勵人。
10、合伙人將傳統的虛擬股份、崗位增值股、在職分紅股高度融合!
這是讓公司的核心骨干人才掏錢參與經營,卻不占公司股權的一種激勵模式。采用的是增量分配的分配模式,員工必須努力做大增量,才能得到好的分享,而且不影響企業主的即得利益。
不需要公開真實、完整的利潤報表。符合小微企業當下的財務管理狀況。
無論企業當前是大賺、小賺、保本或虧損,都可以吸引管理層參與。
合伙人模式設計靈活、操作簡單,便于快速落地執行。
合伙人不占用公司股權,有更靈便的退出機制,不會產生公司股權、產權糾紛。
對合伙人可以提出更多在職、離職的商業保密、風險保全等要求。
可以不斷擴大合伙人隊伍,讓更多核心人才逐步加入合伙人團隊。
與外部合伙人模式協同運用,打造無邊界團隊。
企業為規避風險考慮,可以先把員工發展成合伙人,如同男女談戀愛,經過一段時間磨合,如果價值觀趨同,則可以進一步成為企業的注冊股東。如此操作,企業進退自如,如下圖所示:
作者: zhhczx002
想看到更多關于管理的文章,請關注頭條號“專注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