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大班畢業的小朋友去小學報名啦,馬上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無比興奮。小學和幼兒園很不一樣,如何讓孩子平穩過渡,順順當當地適應小學呢?今天分享由“過來人”子桐媽媽總結的幼小銜接經驗和注意事項,我覺得超級全面,特別實用,爸爸媽媽很值得參考借鑒。
孩子要上學了,爸爸媽媽都在擔心:我的孩子如何不“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輸不是單純意義的技能上的輸贏,而是孩子該如何更好的適應?適應有心理上的,生理上的,技能上的,情緒上的,性格上的……
吃:和幼兒園不同的,這里涉及到一個午飯的問題,如果有條件,中午回家吃午飯那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家里的熱乎飯菜是孩子身體健康成長的必備保證,擇校的時候這也是一個考量的要素吧!
喝:記得孩子的飲水問題啊!自帶水杯,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幼兒園可是說是強制性的,每天八杯水是必須的,那么上了小學,就要自己記得隨時飲水,這對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很關鍵。
拉撒:這個為啥咱也得說說呢,因為小學是固定的上廁所的時間,下課十分鐘不能超時,所以讓孩子謹記不能憋尿,在家里每天按時大便。。。如果現在還不會自己擦屁屁的要抓緊時間練習了!
睡: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孩子的睡眠保持在10個小時是最好的,睡眠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一年級的孩子學習的質量,剛上小學會出現很多上課打瞌睡的現象,尤其有著夜貓子習慣的孩子更要及時調整。
實際上這幾項在幼兒園大班時老師就有意識的在培養了,所以所謂銜接首要的是生理上的,而不是技能。
1、讓孩子有良好的心理準備
媽媽要正確的引導關于上學的事實,多帶著孩子在小學附近轉悠一下,有條件的可以嘗試著到里面走走看看,看哥哥姐姐是如何學習生活的,讓孩子有一個最直接的感知,同時多說一說小學的好處。
子桐受其姐姐“影響”,有一陣子對上學充滿了不好的印象,因為姐姐每天都說:“我上學了,壓力好大啊!” 然后子桐就問我:“媽媽,我也像姐姐一樣每天做卷子嗎,我說不需要,你做好作業就可以了!媽媽不會讓你多做卷子的!”然后她就比較放心了!
還有這段時間呢,可以帶著孩子在超市里逛逛學習用品,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下要準備的東西,可以先看不買,目的是讓孩子有預期,有感受。
如子桐還有一個很好的優勢,就是最近每天都和一群小學生一起玩上一兩個小時,熟悉他們的相處方式,學習方式,思想方式。
2、引導孩子心理上的獨立
除了剛才我們提到的吃喝拉撒睡的習慣培養之外(生理上的獨立),我們還需要正確引導孩子在心理上的獨立,那就是知道自己如何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同學的相處 ”!分析幾個案例:
A同學老實懦弱,于是班級里的“小霸王”經常欺負他,上體育課的時候將他雙手背后,推搡他,可是他不敢告訴老師,不知道如何說“不“來保護自己,家長找過幾次班主任,可是說教之后還是無法改變皮孩子的狀態。。。
B同學的東西經常遭到別人的“借”“破壞”,不是今天本子丟了,就是明天筆袋被劃破了,家長很是苦惱。
C同學上課不好好聽講,仗著自己身高強壯經常欺負別人,沒有好朋友,不能很好的與人溝通交流。
這些其實都是孩子的心理沒有獨立,不能脫離開成人去處理一些事情,當然有時候事態過于嚴重肯定要經過老師和家長的干預,但是前提是孩子要學會自己去處理一下這樣的問題,如大聲喊不,去告訴老師,離皮孩子遠一些,通過正常的方式主動結交朋友等等。
這里就存在著一個交際方式的引導,父母有機會可以多從實際生活中觀察,然后逐步引導孩子。
如前幾天子桐和小區里的幾個小學生一起玩,在草地上捉蟲子,人家拿著瓶子,他來捉,結果捉了很多之后,人家不讓他看,子桐就唧唧歪歪的要哭,我就告訴他,你捉之前怎么說的,子桐就說,沒說什么,看見人家拿著瓶子往里面放蟲子我就放了,我說那就是說東西是人家的,你主動放的,那人家不讓你看,是人家的權力,你就不用賴賴唧唧了,不過你要是拿著瓶子,會讓人家看嗎?子桐說會的,好,問題搞定。
1、自己收拾學習用具的好習慣
讓孩子記得每天收拾學習用具,整理書包,記住自己要帶的東西,媽媽盡量不要代勞,自己的學習用具要知道如何收集放置,筆袋里的筆何時需要削,包括削鉛筆的技能,削完之后將鉛筆沫倒掉,子桐大概從過年的時候就開始操練了,自己歸納的非常好,基本不用父母幫忙。
最關鍵的是:做完“作業”把本子放到書包里,筆袋整理好才是結束,而不是扔下一堆“垃圾”讓媽媽來收拾。告訴孩子了,他們就能做到,關鍵看父母如何養成。
2、正確對待作業的好習慣
子桐上大班上學期開始留的某些作業就已經不寫在聯絡本上面了,有一次忘記復習功課了,第二天早上要考試,臨走的時候還急的掉眼淚了,所以這個時候要讓孩子養成自己“記錄”作業的好習慣。
回家先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因為大班的作業非常少,也不是作業了,就是每天的任務,要讓孩子學會重復,正確的重復,口頭來表達任務,并且能回家后主動按時規范的完成,這叫做培養任務意識。
六一前子桐幼兒園布置畫畫,畫動物參加幼兒園的畫展,子桐周一畫完之后要周二就上交,孩子已經有主動提前上交任務的意識了!
上了小學咱就得讓孩子養成回家立刻做作業,先做作業再玩的好習慣,不要拖沓,這是小學一年級最主要培養的好習慣之一。
3、做事要堅持的好習慣
長久堅持的毅力培養,如我和子桐共同制定了學習計劃,就是后面我們所說的技能學習計劃,沒想到孩子比我堅持的還要好,前幾天姥姥問,子桐現在對學習有興趣嗎?我說這個怎么說呢。。。反正她不知道那是學習,那是我們共同要完成的任務,完成了就是內心的成就感,也沒有許諾我要獎勵什么的。
小學的某些訓練是枯燥的,如口算,到了三年級依然口算天天練,應用題天天練,這是技能的反復訓練強化,所以如何讓孩子具備長久的毅力很關鍵。
4、良好的握筆和坐姿的好習慣
握筆姿勢,子桐在我沒注意到這一塊的時候就跟著姐姐學會了把中指放到前面,在最近的這段時間,我每次都說,子桐。。。然后他就立刻把中指放下來,經過兩個多月終于改正過來了,所以父母一定要多注意一下孩子此時的握筆姿勢。
坐姿,這個要好好督促,不能讓孩子還沒有上學就變成近視眼。
5、具備良好的時間觀念
到了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要逐步引導了,因為小學課堂就是十分有板有眼的,不要上課了,你還想著上廁所,下課了,不回家還在外面晃悠。這里主要強調幾點:
一、是做作業要有時間控制,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作業的正確率。
二、是上學放學要抓緊時間,上學抓緊時間不能遲到,放學抓緊時間回家。
三、是做事情要有效率,不能拖沓。
1、安全意識的培養
近年來小學生的安全問題可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孩子小,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千萬別說為了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而讓孩子單獨去上下學什么的,社會的大環境咱還得先保護孩子的生命安全才能放手去培養什么自主能力。
告訴孩子如果沒等到家長(如晚來了)孩子該如何去做? 碰到霸王的學生向自己索要東西要如何去做?游戲時打鬧受傷了該如何去做?應該注意什么?將這些可知的講給孩子聽,防患于未然。
2、衛生意識的培養
一是個人衛生和集體衛生。孩子畢竟是生活在大集體中,個人衛生很重要,集體衛生更重要,小學生都要當值日生,不能人家孩子干活,咱孩子什么都不會,那么誰也不愿意和咱一組。
二是飲食衛生。孩子如果在學校用餐,要多叮嚀孩子該注意的事項,還有千萬不能隨便買外面小賣店的不干凈的食品。
1、教會孩子有禮貌
孩子見到老師該如何打招呼,要到老師辦公室去該如何敲門,見到同學的家長該如何問好?凡是有禮貌的孩子都會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對于孩子在小學的班級生活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會孩子要傾聽
一、是老師上課講授知識的時候要注意聽老師在講什么;
二、是當同學講話時要認真聆聽,才能聽懂同學要做什么,學會傾聽對孩子上課聽講專注力培養很重要。
3、教會孩子有禮貌
孩子在上學的第一年會面臨各種同學相處的問題,教會孩子接納別人,接納別人的好,不嫉妒,接納別人的不好,不鄙視。
4、教會孩子處理情緒
這個要幫助孩子,孩子可能不如幼兒園那么受重視了,不如幼兒園那么學習好了。。。要提前幫助孩子了解該如何進行情緒管理。
1、一年級上學期語文
語文有四大項內容,一是拼音,二是識字,三是課文(課文里面有古詩的學習),四是寫字。
提前背誦、朗誦一些古詩,對語感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和孩子一起每天誦讀幾分鐘, 可以準備一本優質的古詩書籍,前提只是熏陶語感,不是學習啊。我為子桐準備了《我愛誦讀》這套書,熏陶一下傳統文化。
字典家里可以備一本,不是為了孩子,是為了咱自己能更加準確的指導孩子。
寫字,筆順現在和過去有好多不一樣,所以父母還是不要先入為主了。
識字:上學期有一些識字的基礎,會減輕孩子在初始入學時候的壓力,不僅僅是語文,還有數學,孩子可以更好的理解題意,對應用題幫助很大。
用小時候的低幼書來進行自主閱讀的訓練,在情境中加強記憶;同時我們用繪本的名字來進行配套的識字記憶,解決學完就忘的問題。
拼音因為專業的技能涉及的太多,建議父母還是不要輕易開始在家和孩子自學。
寫的方面教會孩子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2、一年級上學期數學
數學有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個很重要,其次還有分類,比較,位置,圖形等最基本的數學邏輯知識。
關于數數和加減法,只要孩子會10以內的加減法就足夠了,幫助孩子減少一些入學的壓力,但是不是拼命的在深度上教孩子,如有的入學前50以內的都教會了,意義不大,孩子剛上學,有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應,先學會一些會減輕這方面的一些壓力,絕對不要為了所謂的成績而超前學習。
另外數學方面,思維比知識更重要,所以可以有計劃的實施一些思維訓練內容,幫助孩子打開思考的空間。
子桐有一個10以內的口算題的小書,自己來規定哪天做;隔幾天玩一次邏輯狗思維訓練;同步做一些益智題,如多湖輝的六歲,迪士尼數學學而樂,美國數學游戲基礎部分,百花思維,其實就是開發孩子的益智視野。
其實做這種訓練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一種責任。
1、心態上的準備
淡定啊,淡定,人生是場馬拉松,不要將自己的焦慮帶給孩子, 如有的父母說:“你上學了,就有人管你了,看你寫不完作業,留你到吃飯。。。 孩子就一定會焦慮。
2、接納不完美的孩子
聽說過那首著名的散文詩嗎?《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的,當孩子上了小學能夠以世俗眼光中的“成績“來衡量好于壞的標準的時候,作為新時代的父母一定要認清自己身上的責任和評價孩子的正確方式。
按照自己應有的方式對待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一個有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有后勁的孩子才應該是我們的目標。
3、物質上的準備
獨立的學習環境:這個是很重要的,孩子上學了,意味著家庭的基本格局要有很大的改變,這個格局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如孩子的獨立的臥房,這個談到分房話題就大了,我們先不說,僅僅說說獨立的學習環境,至少應該不受外界的干擾,千萬不要說為了考驗孩子的毅力,讓孩子一邊聽著電視一邊做作業的事情,哪有孩子能經受住考驗啊,那就不是孩子了!所以這也就是父母要做的改變啊,電視和孩子學習的環境一定要分開。
其次是學習桌,護眼燈之類的, 孩子正在長身體,這個很關鍵的,一定選擇得當。學習桌上放著臺燈,不要有太多紛雜的東西,零碎的小玩具可以慢慢收起來,留下一些大型的益智的。
我家的客廳里一直放著電視,正在考慮如何挪走。。。這是十來年的生活習慣, 要被這個小人徹底改變一下了。。。
零散的小物品:
雙肩背包,最好有隔層,放置不同類型的書,側面可以放水杯的那種,主要看背部的保護;
筆袋,不要鉛筆盒,實用為好,裝飾也不好太多,分散注意力;
HB鉛筆,六角型的最好,下蛋筆,圓形筆,自動鉛筆,筆上帶橡皮的最好不要,準備50支左右,每次保證孩子有五只好用的在筆袋里面;如果家長愿意,上面貼個貼,寫上孩子的名字,要不然每天都有很多丟失的,太雷同了;
削筆刀不要帶,在家里放著就可以了;
橡皮最好是那種繪圖橡皮,彩色的異形的最好不要選;
尺子也是,帶放大鏡的什么的都不要,簡單為好;
水彩筆小剪刀(圓頭)一般放在家里就行了;
本子有的學校會統一發放的,不統一,老師開家長會的時候也會統一要求的。
(文章作者子桐媽媽,摘自安娜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