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釋義】
踝突如“丘”;踝前跗肉前凸散漫如“墟”狀。丘墟穴在兩者之間,故名。屬足少陽膽經腧穴。
【定位取法】
位于足背外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后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簡便取穴,可經外踝底部做地面之平行線及外踝前緣做地面之垂直線,兩線交點即是。
【穴性特點】
丘墟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原穴,為膽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的部位,有健脾利濕,泄熱退黃,舒筋活絡之功。
【主治概要】
1.丘墟穴位于外踝部,根據“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則,以及膽經是“主骨所生病”,丘墟穴可治療踝關節的疾病。
2.丘墟穴為足少陽膽經原穴,膽經循行經過側頭、胸脅,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和上病下取的規律,它是治療偏頭痛、胸脅脹痛的常用效穴之一。《甲乙經》有云: “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酸轉筋,丘墟主之。”
3.丘墟穴為足少陽膽經原穴,原穴能統治本經脈病癥,所以丘墟穴是疏肝行氣、清熱利膽的要穴之一,可用于肝郁不舒胸脅脹痛或肝膽郁熱的患者。
4.丘墟穴為足少陽膽經腧穴,少陽之處半表半里,為瘧疾所伏之地,故可治之。
5.現代研究表明,針刺丘墟穴使膽囊收縮及膽總管規律性收縮明顯加強,對慢性膽囊炎有較好療效。
【臨床應用舉例】
1.肋間神經痛 肋間神經痛是指循著某一個或幾個肋間神經的徑路而出現的疼痛,多與病毒感染、毒素、機械損傷及鄰近器官和組織的病變有關。疼痛部位大都發生于左側5~9肋間,疼痛性質為刺痛或灼痛,時時有發作性的增劇,在劇烈運動、噴嚏、咳嗽或深吸氣時,疼痛通常加強,沿病變的神經有壓痛點,受累神經分布區常有感覺過敏或減退。本病屬中醫“脅痛”范圍,與水飲、痰積停留肋部相關。針刺丘墟穴可激發經氣,調整氣血,使肋間經絡疏通,起到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
毫針刺法配合電針法:若為雙側肋間神經痛則雙側丘墟穴,若是單側肋間神經痛取健側丘墟穴,即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亦可取患側丘墟穴。在常規消毒下,左手拇指固定外踝關節,右手持32號1.5寸毫針在丘墟穴處進針,針尖向照海穴方向,進針深度為1~1.5寸,采用提插瀉法,得氣后再循找穴位感傳以氣向病所為宜,同時囑患者做深呼吸,并按摩患處。動留針20分鐘,然后出針。可配合照海、昆侖、華佗夾脊、曲池等穴,以加強疏經活血作用。每日l次, 10次為1療程。可接電針治療儀,選用疏密波(2/ 100赫茲) ,連續中等量刺激20分鐘后,搖大針孔出針。
2.中風后踝關節背屈功能障礙 有些中風亞急性或慢性起病的患者,可不經過軟癱期而逐漸發展成硬癱。臨床可見肩高聳,前臂內收,肘、腕關節屈曲;手旋前手指屈向掌側,拇指高度內收;癱側下肢過伸,髖關節內收,膝關節伸直,踝關節內收背屈功能障礙,足趾跖曲呈爪形趾或馬蹄內翻足,劃圈樣行走步態;鼻唇溝變淺,肌張力顯著增高,肢體運動明顯減弱,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針刺丘墟穴對中風后踝關節背屈功能障礙有明顯效果。
(1)毫針刺法配合電針法:患者取仰臥位,左手抓住患肢足掌,用力將患足背屈到正常位置,這樣既利于進針,而且在足的功能位行針更有利于矯正足內翻。常規消毒患側丘墟穴皮膚,右手持32號1.5寸毫針針尖向照海穴方向進針1~3寸(可在照海穴觸及針尖) ,局部有酸、麻、脹等針感后,采用小頻率捻轉、輕輕提插,使酸、麻、脹感放散至全足。可配合陽陵泉穴,接電針治療儀,選用斷續波或疏波(2~5赫茲) ,連續中等量刺激40分鐘,以患足隨電針刺激的節律而動且患者能忍受為宜。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溫針灸法: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患側丘墟穴皮膚, 30號2寸毫針針尖向照海穴方向進針1~3寸,行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后,將1寸長艾條一段置于針柄上點燃,進行溫針灸,燃盡一段為1壯,每次灸2壯,每日治療1次, 10次為1療程。
3.踝關節扭傷 是指踝關節韌帶損傷或斷裂的一種病癥。在外力作用下,踝關節驟然向一側活動而超過其正常活動度時,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關節囊、韌帶、肌腱等發生撕裂傷。輕者僅有部分韌帶纖維撕裂、重者可使韌帶完全斷裂或韌帶及關節囊附著處的骨質撕脫,甚至發生關節脫位。常見癥狀為,踝部明顯腫脹疼痛,不能著地,傷處有明顯壓痛、局部皮下瘀血。如外踝韌帶扭傷,則足內翻時疼痛明顯;內踝韌帶扭傷,則足外翻時疼痛明顯。為骨傷科常見多發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小兒中學齡期兒童活動量較大,發病較多。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于外傷等因素,使踝部的經脈受損,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通,氣滯血瘀而致。丘墟穴處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分支,腓淺神經分支和外踝前動脈分支。故對踝關節扭傷,特別是外踝關節扭傷可起到活血行氣的作用。
(1)毫針刺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常規消毒患側丘墟穴皮膚,采用30號3寸毫針針尖向照海穴方向進針1~3寸,局部有酸、麻、脹等針感后,采用小頻率捻轉、輕輕提插,使酸、麻、脹感放散至全足。留針30分鐘,隔日1次, 7日為1個療程。
(2)溫針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常規消毒患側丘墟穴皮膚,30號3寸毫針針尖向照海穴方向進針1~3寸,行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后,將1寸長艾條一段置于針柄上點燃,進行溫針灸,燃盡一段為1壯,每次灸2~3壯。隔日治療1次, 10次為1療程。
(3)穴位注射法:用5毫升無菌注射器6號針頭,抽取2%利多卡因2毫升與曲安奈得注射液1毫升混合。常規消毒丘墟穴,進針1.5寸左右,輕輕旋轉針頭,待有酸麻脹痛等針感時,抽吸無回血后注入1.5毫升即可。隔日注射1次,連續3次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