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6月10日,劉備病逝,劉阿斗繼位。朝中大權全權交給了諸葛亮掌管。當時諸葛一心北伐,然而朝中支持北伐的人又甚少,這讓諸葛亮內(nèi)心憂懼。于是,諸葛亮兩次給劉禪上表,闡述北伐的重要意義。
諸葛亮苦思冥想尋找自己的接班人,到底誰能擔任起興師北伐的重任呢?就在這時,聽聞一場圍攻天水戰(zhàn)中,常勝將軍趙云竟敗給了一無名小卒,打聽得知,此人名叫姜維。于是,便設計降服了姜維,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了他。
諸葛亮臨終之前,除了交待后事,斬殺魏延之外,其實還另外留有一計,或許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公元263年,由于姜維與鐘會對峙于劍閣,此時蜀漢后門陰平卻被鄧艾偷渡,此時劉禪由于聽信黃皓之言,并未作任何防御措施,只得束手選擇投降。
姜維掌權之后,為繼承丞相遺志,姜維開始了北伐之旅。254年,曹魏發(fā)生內(nèi)亂,姜維率精兵出戰(zhàn),打敗魏軍。奪得關、臨洮、狄道三縣。255年,魏國司馬師去世,姜維審時度勢再一次向狄道發(fā)起了進軍,在洮西打敗王經(jīng)使得曹軍兵馬盡失。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由于姜維長年征戰(zhàn),早已惹怒司馬昭,公元263年司馬昭發(fā)動伐蜀計劃并任用鐘會鄧艾為主要攻伐大將,此時蜀漢幾乎能征慣戰(zhàn)的將領除了廖化之外幾乎沒有可用之人,鐘會主力牽制住了姜維主力,而鄧艾則繞過蜀漢防御地,直插后方!劉禪投降!姜維與廖化無奈只得投降于鐘會。
雖然姜維抓住鐘會的野心制造與鄧艾的矛盾,但最終姜維還是死于亂軍之中,而他也算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這時廖化總結出了姜維失敗的原因!“智不出敵,而力少于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廖化說姜維的智力不比鄧艾等人高明,而兵力又少于曹魏,最要命的是還長期過度征戰(zhàn)!怎么可能會不敗呢?姜維從北伐到失敗,廖化可以說是都看在眼中,他說此話足以說明一切問題!廖化病逝于徙往洛陽中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