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但這絲毫無法掩蓋他在宋詞中的地位,雖然數量不多,但仍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
秦觀詞有許多化用前人成句而自成風格的例子,甚至影響比原詩更大,較著名的兩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分別化用自李商隱和隋煬帝的詩篇,但人們只記得秦觀的再創作,早已不記得原詩何人所書了。《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
宋代:秦觀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
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耳畔突然響起黃鶯的啼鳴,夢中驚醒的我淚流滿面,新的淚痕疊著舊淚痕。丈夫遠在千里關山,整整一個春季未寄一封家書,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他。
此詞上片寫思婦凌晨在夢中被鶯聲喚醒,遠憶征人,淚流不止。思婦的夢魂,本已縹緲千里,與丈夫客中相聚,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愿望,在夢境中得到了滿足。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樹上黃鶯一大早就惱人地歌唱起來,把她從甜蜜的夢鄉中喚醒。她又回到雙雙分離的現實中,伊人不見,魚鳥音沉。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早上起來,沒有人可以訴說一句話,只有空對著精致的酒樽。一天從早晨到到黃昏腸都斷了。夜里剛剛燈油熬干了,窗外雨打梨花,還是閉門聽著吧。
過片三句,寫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鶯聲喚醒,哭干眼淚,默然無語,千愁萬怨似乎隨著兩行淚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懣總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澆愁。
結尾兩句“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化用唐人劉方平的《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秦觀別出心裁,融情入景,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這里是說,剛剛把燈油熬干了,又聽著一葉葉、一聲聲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這樣睜著眼睛挨到天明。詞人不是直說徹夜無眼,而是通過景物的變化,婉曲地表達長時間的憶念,用筆極為工巧。
蘇軾說秦觀 “有屈、宋之才。” ;“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就這一首詞,也配得上這個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