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山東濟南 / 杜秀香 【散文】/《人性閃耀的時刻》

作者簡介:

杜秀香,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網高級作家,中國鄉村人才庫認證作家,齊魯文學社簽約作家,《華人文學》雜志簽約作家。出版散文集《小滿》《一念》。

人性閃耀的時刻

公元617年,在隋朝四面楚歌,大廈將傾之際,隋煬帝的寵臣宇文化及發動兵變弒殺了隋煬帝。他高舉的屠刀遠遠沒有落下,在殺死隋煬帝的十余個兒孫后,《資治通鑒》載:“隋氏宗室、外戚,無少長皆死。”淡淡一筆,滿紙血腥。殺完皇室、外戚,宇文化及又將屠刀舉向了不肯依附他的大臣。虞世南的兄長虞世基父子慷慨赴死后,史書上出現了一個不熟悉的名字:給事郞許善心。在滿朝文武爭相巴結求饒,馬前跪拜宇文化及時,許善心獨獨不至。他拒絕了別人的勸誡,也拒絕了自己的生機。毫無意外,宇文化及將他殺死。其實,每每朝代興亡更迭,總會有那么一些人不懼死,不屈膝,不忘節,以身殉國,用死亡的鮮血作為自己的墓志銘。看到許善心之死,不免一聲嘆息。然而,接下來的短短幾十個文字竟如重錘,直擊人心。司馬光的筆力又一次力透紙背,他寫道:“其母范氏,年九十二,扶柩不哭,曰:'能死國難,吾有子矣!’因臥不食,十馀日而卒。”至此,故事落幕,司馬光轉筆。

荀子說:“人性本惡”。自稱“法外狂徒”的羅翔說:“現在不管看到什么案件,我都不震驚。我說這不就是人嗎?因為人的幽暗,沒有止境。”這個世界從來不是只有光明,有的人心連著欺詐和貪婪,連著邪惡和欲望,可有的人心也通向至善。他們也許青史留名,家喻戶曉,也許寂寂無名,只是史書上寥寥幾筆。可在歷史的至暗時刻,他們閃耀著的人性之光,照亮了黑暗,超越了人心。

有一種母親叫深明大義。史上如許母一般深明大義,性格剛烈者,也不鮮見。三國之時,徐庶感動于劉備的仁德和光復漢室的號召從而忠心追隨。幾番博弈較量,一向孤傲自許的曹操吃了虧。后來,曹營中有人認出徐庶,告知了曹操。曹操為了得到徐庶,將徐母騙至曹營,讓她寫信勸降徐庶。徐母沒給曹老板半點面子,當眾大罵曹操是漢賊,自己兒子追隨劉備是匡扶漢室的正確之舉。這一罵不止罵怒了曹操,還罵出了一折京劇名段《徐母罵曹》。徐母終究還是高估了曹操的底線。他令手下謀士模仿徐母的筆跡寫了一封信,送給徐庶。作為大孝之人,徐庶收到信后含淚推薦孔明,依依拜別劉備,轉身投奔曹營。見到母親的徐庶,知道自己上了當受了騙。徐母更是憤懣,怒兒子棄明投暗,悲自己連累兒子,當晚自盡而死。徐庶大慟之余,痛恨曹操,終身不為其設一謀,留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成語。

清乾隆年間,監察御史錢灃,擅畫瘦馬,著于時,且一身清廉,“以直聲震海內”,人皆謂曰“瘦馬御史”。他奉詔隨欽差軍機大臣和珅同去濟南,查自己上疏彈劾的山東巡撫國泰、布政使于易簡國庫虧空一案。國泰,不止是當朝權臣和珅的門生,更是同黨。抱著必死的決心,錢灃借了一筆錢,作為自己死后母親可以回鄉的盤纏。錢母得知后并沒有勸他權宜行事,也沒有勸他明哲保身,而是抬棺與他長街道別,只一句:“娘為你備棺在長街前。”錢灃心痛難抑,跪倒在地向母親大禮參拜。這一拜,是告別,更是訣別;這一跪,是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更是感激母親的深明大義。中國歷史上不乏曉事理、明大義的母親,孟母三遷、陶母筵賓、歐母畫荻、岳母刺字,四大名母各有各的賢明,各有各的堅持,她們的故事歷來都是母親們勵志的標桿。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沒有母親的千古大義,何來兒子的千古氣節;沒有母親的不懼生死,何來兒子的不畏強權。兒子秉守氣節,捐軀赴難,母親欣之慰之,與之同死。母親,就是兒子最大的底氣。

有一種友誼叫相愛相殺。陸抗,東吳名將,公元270年,他就任荊州都督后上書十七條建議給吳主孫皓,提醒孫皓不要盲目相信長江天塹,而應該積極備戰。陸抗的到來引起了西晉名將羊祜的警惕和不安。就在兩人的敵對中,一段青史留名的友誼也飽蘸筆墨,鋪就紙張,開始書寫。公元272年,西陵之戰,陸抗戰勝西晉,加封都護。羊祜救援失利,坐貶平南將軍。

西陵失利,羊祜意識到平吳戰爭不宜操之過急,于是采取軍事蠶食和提倡信義的兩面策略瓦解對方。他占據了荊州以東的戰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實施懷柔、攻心之計。在荊州邊界,羊祜對吳國的百姓與軍隊講究信義,每次和吳人交戰,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對于主張偷襲的部將,羊祜則用酒將他們灌醉,不許他們再說。有部下在邊界抓到吳軍兩位將領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馬上命令將孩子送回。羊祜的部隊行軍路過吳國邊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軍糧,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真正做到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打獵之時,如有禽獸先被吳國人所傷而后被晉兵獲得,他都送還對方。對羊祜的做法,吳人心悅誠服,尊稱他為“羊公”。

對羊祜的做法,陸抗更是心知肚明。他告誡將士們:“羊祜專以德感人,我們要專以暴力,就會不戰而被征服。我們各保邊界,勿求小利。”很長一段時間,晉、吳對壘的荊州邊線上竟是出奇地和平。平日里兩人使命互通,陸抗稱贊羊祜的德行“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陸抗給羊祜送酒,羊祜毫不懷疑一飲而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派人送藥,吳將怕有詐,陸抗不以為然地說:“羊祜豈是下毒害人之輩?”仰而服下。時人都說,這是春秋時期的華元、子反重現人世了。吳主孫皓派人詰問,陸抗不慌不忙:“一鄉一鎮之間,不能不講信義,何況一個大國呢?我若不如此,正是彰顯了羊祜的德威,對他毫無損傷。”孫皓無言以對。

三國亂世,兩軍對壘,二人卻胸懷磊落,惺惺相惜,友誼的小船始終行穩致遠。終其陸、羊之世,吳、晉兩國保持著南北對峙的局面。陸抗臨終上表孫皓:“若敵泛舟順流,舳艫千里,東吳必亡。”幾年后,羊祜病重不起,上奏伐吳之策:“吳人虐政已甚,可不戰而克”。后來的歷史結局,恰如二人所料,晉軍順流東下,輕而易舉地拿下東吳。陸抗與羊祜用他們的“相愛相殺”,為一個英雄時代畫上了句號,卻也留下了一段后人無限景仰和贊頌的友誼。

有一種敵對叫以德報德。如果說陸抗和羊祜是“相愛相殺”,馬雋和朱伺則是以德報德。朱伺,東晉竟陵內史。公元317,朱伺隨同荊州刺史王廙討伐割據一方的東晉叛臣杜曾。王廙不聽朱伺勸告,喜不自勝地接受了杜曾投降,然后帶兵繼續西上。不久,杜曾果然如朱伺所料重新叛變,舉兵向揚口壘進擊。王廙急令朱伺還救。待朱伺十萬火急趕回揚口壘,杜曾大兵已到,把城團團圍住。馬雋,杜曾手下將領,跟隨杜曾前來攻城。彼時,他的妻子兒女都在揚口壘內。

看著城外氣勢洶洶的敵軍,有人為朱伺出謀:把馬雋的妻子兒女剝了臉上的皮,在城頭示眾。朱伺斷然拒絕,他說:“殺掉他們,又不能解圍,不過更激怒馬雋罷了,沒有什么好處。”聽他如此說,本已準備動手的人只好不情愿地放棄。杜曾發動進攻,很快打進北門。朱伺拼盡全力抵抗,身上多處重創,他倉促退入船中,水道又被叛軍封鎖,他鑿穿船底,在水中潛行五十余步,方才逃脫了敵人的追捕,騎馬向王廙的大軍馳去。杜曾派人勸說朱伺:“馬雋感激你保全他的妻子兒女,現在你家大小百余口全部交給了他,他已盡心收視,你可來迎!”朱伺一口回絕:“我年已六十馀,不能和你一起作賊。縱是一死,也當南歸晉朝。我的妻子兒女就任你處置吧!”拒絕了杜曾的誘降,朱伺回到王廙大軍,不久傷重而死。他的家人卻在馬雋以德報德的保護下安然無恙。

時逢亂世,戰爭,就像一臺絞肉機,把無數人的生命絞進去,變成枯骨,也把手足相殘、父子反目、君臣傾軋、六親情絕的人倫崩壞,道德淪喪吐出來,使人間變成地獄。就在朱伺和馬雋之后不久,史書又載:“石勒詐約,并祖約親屬中外百余人悉滅之。”看過更多人性之惡,人心之暗,你才會明白朱伺和馬雋彼此護佑對方家人有多難得。有人說,一部人類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可在戰爭的煙塵里,史書的某一頁里,總會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一段文字,猝不及防地打動你,讓你不至于被黑暗吞噬或淹沒。

有一種忠義叫死生相隨。田橫,出身于戰國時齊國的王族。他和兄長田儋、田榮,趁秦末大亂復興故國,田儋、田榮相繼自立為齊王。田氏兄弟秉承戰國養士之遺風,招賢納士,豢養門客,其人氣之盛,人望之高,史書稱“齊人賢者多附焉”。后來田儋死于秦將章邯之手,田榮也敗給項羽后身死。田橫接過哥哥手中的接力棒,聚集數萬齊兵,繼續戰斗。趁楚漢爭霸,田橫奪回了大量齊國的城邑,立哥哥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自己為相國,大權獨攬,既不朝楚,也不附漢。

后來,劉邦派儒生酈食其去游說齊國歸漢。酈食其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游說田廣和田橫同意歸漢,并撤去了守備。俗語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豬隊友韓信聽說酈食其不費一兵一卒便為劉邦得到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非常不滿,立即出動大軍攻打毫無防備的齊國。田橫大怒,烹殺了酈食其,率眾向東逃到了梁國,投靠了彭越。

楚漢爭霸項羽烏江自刎,劉邦一統天下建立大漢王朝。田橫怕劉邦報復,率五百余人跑到了齊國城邑即墨的海島。劉邦忌憚田橫的威信,怕他會生后患,于是下詔赦免田橫,召他回朝。田橫自然不肯,他表示,酈食其的兄弟酈商在漢朝為將,會對他報復,所以不敢奉詔。他還表示,愿為庶人,與眾人在海島上度過一生。劉邦自然也不肯善罷甘休。他一面命令酈商不得為兄復仇,并昭告天下,如果誰敢傷害田橫和他的從人,夷族。一面又派使者前往海島威脅利誘:“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就舉兵加誅!”無奈,田橫帶兩名從客隨漢使西行去見劉邦。走到離洛陽三十里的尸鄉驛站,洗沐完畢,田橫對其客說:“我當初與漢王一起稱王道孤,如今他為天子,我成亡命之虜,還有比這更恥辱的嗎?天子要見我,不過想看一看我的面貌罷了。這里離天子所居的洛陽僅三十里,你們趕快拿著我的頭去見天子,尚可一看。”說完拔劍自刎。不得不說,田橫是個狠人。

劉邦以諸侯的規格安葬了田橫,又拜田橫從客二人為都尉。兩個從客卻將田橫墓側鑿開,自刎在墓里。劉邦聽聞十分感慨,認定田橫的門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賢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撫留居海島的五百人。五百門客得知田橫已死,相繼“蹈海”自殺。司馬遷在《史記》中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賓客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那個海島后來被稱作田橫島,“田橫五百士”也成為士人重視節義,以死相隨的代名詞。

有一種胸懷叫不計前嫌。公元180年,跟隨劉邦打天下、誅殺諸呂、擁立漢文帝的開國功臣周勃被逮捕入獄。原因無他,不外乎功高震主。其實一年前周勃已經被免相回了封地,無奈深知“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的周勃,擔心自己會和韓信、彭越、黥布等大功臣一樣兔死狐烹,所以經常身披鎧甲,并命令自己的家人都常年佩戴刀劍。于是,有人向漢文帝告發:周勃要謀反了!入獄之后,一直呼風喚雨,身居高位的周勃方知獄吏之厲害。《史記》說:“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一句“稍侵辱之”竟使周勃開了竅用千金賄賂獄吏為其傳書,更使周勃出獄之后仍心有余悸地慨嘆:“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雖然有此感慨,雖然身心錢財都受到傷害,周勃卻大度地沒有和獄吏翻舊賬。

與周勃一樣大度的還有韓安國。《史記·韓長孺列傳》載,韓安國坐法入獄,遭到獄吏田甲百般侮辱。韓安國說:“你不知道死灰會復燃嗎?”田甲說:“復燃就澆滅它。”不久,韓安國被重新起用為二千石的梁國內史。田甲恐懼逃走。韓安國放出狠話:“田甲不回來,我就滅他宗族。”田甲無奈只得回來肉袒謝罪。不想,韓安國笑著說:“我會和你這種小人物計較嗎?”說完扶起獄吏,對他始終善待。

不止對獄吏,韓信對讓他受過胯下之辱的人亦是不計前嫌。當功成名就的韓信以楚王的身份富貴還鄉時,當年羞辱韓信的屠夫早已嚇傻,他惴惴不安又無處可逃,甚至大家都以為韓信肯定會拿他祭刀。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韓信召見了屠夫,不光不殺他,還封他做了中尉,幾乎驚掉了一眾人的下巴。無獨有偶,石勒建立后趙政權,春風得意地把家鄉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故友請到襄國一聚。想當初,石勒是奴隸身份,與李陽是鄰居,多次為爭奪漚麻池打架,石勒吃了不少虧。所以,此次宴請,唯獨李陽沒敢來。石勒不在乎地說:“李陽,壯士,漚麻,乃布衣之恨。我如今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于是派人召來李陽,與他一起飲酒并將其任命為參軍都尉。

明代大儒陳繼儒說過四句話:“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愛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真正胸懷大志之人,決不會為一時的折辱睚眥必報。忍一時之辱,成千秋大業,恰恰是他們能成為千古人物的原因。

有一種恩情叫以死相報。李賀有詩云:“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公元前312年,燕昭王繼位。為報齊國破城之仇,他設立黃金臺招賢納士。四處碰壁,看盡世人和親人白眼的蘇秦來到燕國。燕昭王對他一見如故,待他甚厚,封他為相。待蘇秦佩六國相印,建合縱聯盟,浩浩蕩蕩行走在六國之間時,世人只看到了他的志得意滿,卻沒看到他的決心。他決心入齊國做死間,助燕國滅齊。十幾年的潛伏,幾番的籌謀算計,終于等到齊國滅宋元氣大傷,等到燕國名將樂毅一鼓作氣拿下齊國七十多座城邑。所謂死間,功成之日便是死亡之期。氣急敗壞的齊湣王用最慘烈的車裂之刑殺了蘇秦。忽想起《悟空傳》,“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如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史記》之所以被人津津樂道,不止是體例之完備,歷時之久遠,文采之飛揚,更因為司馬遷不止記述了在廟堂之高的帝王將相,還有處江湖之遠的貨殖和游俠。豫讓便是游俠列傳中的一個。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大夫趙襄子聯合韓康子、魏桓子滅了智氏家族,趙襄子更是將智伯的頭骨漆成飲器。智伯的門客豫讓,為報智氏知遇之恩不惜毀容、吞碳,幾次刺殺趙襄子。趙襄子不解,問他:“你以前也曾在范氏和中行氏,智伯消滅了他們,你不為他們報仇,反而投靠了智伯。現在為什么一定要為智伯報仇呢?”豫讓說:“我在范氏、中行氏的時候,他們不重視我,把我當成一般人,我便以一般人之情回報。而智伯非常看重我,把我當成最優秀的人才,是我的知己,我要以知己之情替他報仇!”何謂“士為知己者死”?當如豫讓。

說到知遇之恩,怎能不說諸葛孔明。他蟄居草堂,靜待伯樂。那個被世人稱為“劉皇叔”的人,那個屢戰屢敗,奔波半生仍無立錐之地的人,那個待兄弟如手足,立志光復漢室的人,有一天站在了草堂門口。三顧茅廬的深情,三分天下的回報,是這對君臣彼此最好的成就。猶記得離開草堂之日,他還叮囑童子守好門戶,說功成他便歸來。可這一去,他為劉備的理想殫精竭力,為蜀漢的延續耗盡心力,更為劉備的知遇之恩死而后已。他再也不曾回到草堂,再也不曾睡到日遲遲,五丈原上,他閉目離世,永遠留在了蜀漢那一片土地上。此后千年,他與他的主公同廟同祠,共守著時光流逝。知遇之恩,是多少士人才子,謀臣武將愿意用盡畢生之才華,以一己之生命為之回報的深情厚誼。

有人說:“歷史讀多了,你會見到各種大勢,各種被命運洪流裹挾而去的微小個體,你會發現人的渺小,世事的既定和多變,愚蠢的重復和偶然閃現的微光,那微光如曇花一現,以至于你毫無信心能在有生之年遇見。”那微光,有生之年也許無法遇見,可時光一定會留下它的痕跡。就像詩人泰戈爾所說:“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精彩專輯

《九州作家》綜合專輯

小說專輯

名家名篇

歌詞專輯

散文專輯

詩詞專輯

雜文專輯

莫言專輯

賈平凹專輯

九州微小說

驗方精選

菜譜食譜

百首絕句專輯

《九州作家》小說連載專輯

王福林《河魂》小說連載

短篇小說《父親的心愿》

長篇小說《世紀初的情戀》

少兒長篇小說《啊,我的桑椹園》

少兒長篇小說《菊花櫻桃紅》

電影劇本《秦朝明將蒙恬傳奇》

中篇小說《鄉村魂》

長篇小說《歸來的戰俘》

短篇小說連載《趙老大家的喜事》

中篇小說《初戀》

中篇小說《血色浮情》

長篇小說《新紅日》

中篇小說《口蹄疫》

紀實文學《黑土地》

夢幻小說《我于前天去世》

長篇小說《編外的忠誠》

小說連載《我心里的女人們》

中篇小說《關 山 逃 情》

長篇小說《潮白小八路》

中篇小說《濟川王之后》

中篇小說《與老鼠決斗》

小說連載 《魔遇》

精彩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韓信為劉邦打下江山,最后卻不得善終,史學家評價:韓信該死
舌卷齊城
盤點中國古代那些自殺而死的名將 誰最冤?(3)
齊國為什么要投降劉邦,韓信又為什么要強行滅掉已經投降的齊國?
他義不受辱,寧死不降劉邦,500人為他自殺
“戰神韓信”十大戰役之破齊之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江孜县| 教育| 波密县| 东至县| 托克托县| 富源县| 晴隆县| 中宁县| 沽源县| 大邑县| 灌南县| 柯坪县| 莆田市| 青铜峡市| 尉氏县| 满洲里市| 佛冈县| 社旗县| 汽车| 龙门县| 神池县| 隆德县| 大田县| 临沭县| 石泉县| 巩义市| 剑阁县| 庆城县| 尤溪县| 宁化县| 建德市| 洞头县| 福清市| 阿拉善盟| 江阴市| 凤翔县| 贡觉县| 那曲县| 延长县|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