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政治 |
領導手冊:如何挑選自己的副手
領導的副手作為領導班子的一員,除了必須具備相應的基本素質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規范要求:
全局觀。
作為領導的副手,應善于站在領導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沒有全局觀,其實質與下級干部無異。領導也可以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使之能充分發揮副手的作用。
應替領導承擔部分責任。
領導的過程,必然是一個得罪人的過程,副手應善于替領導著想,并不怕開罪于人。如果把矛盾都上交給領導,領導必然焦頭爛額,這就不是一個好副手。副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替領導承擔部分責任,讓領導騰出精力專心思考大問題。不肯替領導承擔責任的人,不能選擇其作為副手。
應做好領導的參謀。
領導畢竟也是凡人,不可能事事正確。副手應多替領導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糾正領導的錯誤。如果對領導的任何意見都表示贊同,就失去了副手的意義。在大多數企業中,對領導點頭稱是的人太多,如果副手也是如此,錯誤的決策就無人敢于糾正,這是相當危險的。
應與領導高度互補。
副手盡力朝領導短處的方向發展,以彌補領導的短處,這樣才會形成水乳交融的上下級關系。如果副手一味朝領導長處的方向發展,只可能形成一種“競爭”關系。比如,某外貿公司的總經理德語很好,其副手的德語也不錯,那么,總經理非但不會欣賞副總經理的德語,反而可能挑出副總經理的語法錯誤。反之,如果總經理法語一流,那么,總經理一定會欣賞副手流利的法語。
應盡力幫助領導樹立威信。
副手應該主動處理一些領導不便親自參與的事情,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個責任,使領導成為團體的精神支柱和信心源泉。
以上述要求來選擇副手可能會感到比較困難,在實際的工作中,領導對滿意的副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找到一個好的副手,無疑是領導事業成功的有力保障。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按照上述要求去尋找副手。
一步不穩,終身為副。
作為副職,最關鍵的一條是:牢牢記住“助手”這個定位。作為副職,如果沒有個人野心,最明智做法只能是盡可能避免成為某種可能的矛盾的交叉點。
在官場上,也有人不跟任何人。他的做人標準和做事標準就是:既不特別親近某人,也不特別疏遠某人。他害怕自己成為官場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他拒絕當任何領導的心腹,也拒絕當任何領導的異己。這樣,他既沒有因為哪位領導的升遷而得志,也沒有因為哪位領導的垮臺而倒霉。
有的領導喜歡起用平庸的下級,以雙方能力的差距來凸顯自己的才干,卻往往會使自己變得更加平庸。
可以和群眾打成一片,但不能與副手打成一片。
在上級面前可以為你的副手的過失承擔責任,但關起門來一定要讓他知道你的厲害。
可以把你的副手當成朋友,但不要讓你的朋友去做你的副手。
上臺幾乎要站著,找人談話要坐著。
訓話不如對話,對話不如談話。
可以向上級請教,可以向專家請教,最好不要向下級請教。
有的領導通過規章制度,使副手赤手空“權”,使下級有職無權;把大家放在制度之下,把自己放在制度之上;把大家放在責任之內,把自己放在責任之外;想方約束別人,設法方便自己;努力管死別人,盡量放活自己。
領導在位的時候,他的講話總是十分重要的;到下面視察、檢查,總是會受到熱烈的歡迎,使下面受到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向領導匯報、請示,得到的指示總是非常寶貴和及時的;下面所取得的一切成績,功勞首先得歸功于領導的英明正確和巨大幫助。然而當領導不在位又如何呢?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
一二把手之間處理不好關系,背黑鍋的總是二把手,這已經是官場共識。
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主管行政或者業務的二把手是很難當的,除非他最大限度地放棄個人意志,要不就消極怠工,故意無所事事,故意制造矛盾,等著調離或者聽憑罷免。如果他太投入,太有想法,太有能力,太有威望,就有可能引起意料不到的猜疑,甚至讓人覺得有政治上的野心。有時候優秀并不是絕對的好事,而恰巧是姣姣者易折。
一把手單獨向上級評價班子的其他同志,是正常的匯報;而其他成員在背后議論一把手,是犯忌的。即便是向上級反映情況,也有可能被看作是不安分,甚至有可能被看作是非組織行為。認真地說,只要出以公心,班子成員之間的非原則摩擦應該可以通過坦率的交流來解決。但那常常只是一種理想。權力本來是一種社會責任,卻常常被當成個人價值。因為行使責任而可能引起的權力敏感,常常被當成對個人價值的冒犯。這又常常是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任何一個單位,一二把手之間都存在矛盾,存在權力之爭,外人很難插手。
國人當官,最忌諱“副”字。“副”字無論哪一級,不僅待遇不如正級,永遠戴不上“一把手”的桂冠,聽起來也不順耳,有“貶值”之嫌。好在官場有個“潛規則”:都會顧及副職的面子,下級、同級、上級在口頭上會主動“刪”去副字。這點面子在出差、開會、交際等場合,尤其注意給足。
“副”字雖然與名利有關,必然出現“副”轉“正”的激烈競爭。這里的學問就更大了,聰明機靈的一般會從貼近領導、提高業務水平、搞好同事關系這三方面打造自己,謂之當官“訣竅”。若排除用人不正之風,跑官買官,有以上三種能力的人,多則三五年,少則一二年,就能被“扶正”,乃至“更上一層樓”。官場級別,歷久彌新,代代相襲,奧妙無窮,深不可測。值得有識之士研究。
多數情況下,副手并不想把和正手的關系弄僵。如果正手能尊重反副手,肯于聽取副手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真正行使職權,許多矛盾就不會發生。現在的問題是,許多一把手都是獨裁者,什么事情都自己決定,根本不把副手們放在眼里,什么事情根本不于副手們商量,副手成了擺設,甚至成了出氣筒,這讓副手心里難以平衡,就生出許多事端。
其實,凡是正副手之間鬧矛盾,主要責任往往在于正手。一把手常常對副手心懷猜疑,副手工作出色一些,他認為有壓過他的可能,便處處提防;副手如果工作平常,他又疑心副手在泡自己。副手周圍有幾個得力的人,他懷疑副手在拉山頭;副手事事向自己請示,他又認為副手沒水平;副手如果不事事向自己請示,他又認為副手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弄得副手們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天長日久沒有不產生矛盾的。
中國有幾千年的專制傳統,這些傳統中常常充滿心計、權謀,與民主社會的要求南轅北轍。民主社會限制個人獨斷專門行、為所欲為,要求尊重多數人的意見,不允許為官者為個人謀私,使丘陵處于監督之下。中國的許多正手與副手之間的沖突,其實是民主與專制的沖突,所以,要想消除正手與副手為敵的現象,只有真正實行民主,否則,這種現象不會消失。
出了事故撤消副職官員的職務,已經成了中國官場的一個模式。但是仔細考察一下政府正副官員中責任和權力的對應關系及其引發的效應,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問題。
不管是在法制制定、政府行政、企業經營、公民自律等哪一個領域,都應該體現出“責權對等”的原則;一個公民,如果沒有給他任何權力,他就沒有負擔責任的義務,也沒有負擔責任的條件、能力和積極性;你想要他負擔責任,必須首先給予其權力。有幾分權力,就負擔幾分責任。
人事權和財務權是目前行政機構的權力核心,都掌握在各單位“一把手”的手中,按“責權對等”的原則,他應該對單位負“核心”責任。但事實不是這樣,一把手往往把各項工作一一分工給每個副職,聲稱自己全面負責,實際上是個“甩手掌柜”;出了成績是自己的,出了問題是分管領導的。而副職一點權力也沒有,怎么能抓好工作?
如何處理好正副職之間的關系?
副職對正職要做到“三不”:不越位、不越權、不越級。
服從而不盲從、尊重而不奉承、請示而不推委。
正職對副職則是:信任而不放任、愛護而不庇護、嚴格而不嚴厲。
副手的心事誰人知?
做好一名副手有一句話說得好:要做到到位不越位;用權不越權;出場不炫耀;做事不搶功。副手應該成為一個橋梁,成為下級與決策層之間的紐帶;成為傾聽者;討論者;傳播者。
不論官場的大小,似乎都很難擺脫正負之間差別待遇的情節。通常副手的身份及執掌責任,多少有別于主管的機要幕僚。機要幕僚,單純的只是主管的親信,而副手是隨著與主管親疏關系的不同來定位的。
有的副手,真的是主管的左右手,他深受主管的授權,可以代行主管賦予的部分權責。這樣的副手既然掌權,自然得對主管負責,而且得和主管共同進退,其身份地位就相當是主管的機要幕僚了。
然而,有很多的副手,通常是坐冷板凳的位置。這樣的情況也許是在個人職位進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也有可能是因一時際遇浮沉,碰上了冰凍的處境。
副手的態度應當如何呢?他是該表現的主動積極,還是該安分點沉默度日呢?其實,這必須視環境的情況和主管的態度而定。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誤會及矛盾,作為一名好的副手應該充分認識到這個事實的存在。副手需要有一顆平常心,尤其是在權力榮譽功勞的面前不爭不搶。因為對正職的肯定及對組織的贊賞都是對組織內每個成員的最好嘉獎,其實最容易產生矛盾及誤會的無外乎是對這些身外之物的追逐。
如果是碰到一位重視權責區分,講究工作效率的正主,那么他的副手必戰戰兢兢。為正主分擔部分責任,同樣也享有相當的權利。掌有權責的副手,干起來可不見得輕松,不但要負一定的責任,且要面面俱到,巨細靡遺。如果正主大權獨攬,只能讓副手沉默是金,閑事少管,這樣干起來內心當然很不是滋味。同樣是副手,一種是處處為正主著想,深受重用,扶正有望。另一種是對上不獲授權,對下未獲尊重,日子在喝茶上網看報中打發掉了。
副手在單位里分量地位的輕重,更表現在手下員工逢迎應對的態度差異上。打工者多半是“不怕官,只怕管”。他們伺候正主,通常不敢馬虎,對平時對他們總是和顏悅色的副手,要么不得罪,要么愛理不理。
誰都知道論名論位副手難為,可要在一個官場出人頭地,很少有人不需要過這一關。他們承擔著不輕的責任,付出相當的心思去輔助上司,但卻必須承受和上司共成敗工進退的風險,而且論起名分地位,總是比正主要矮上一截;而有的明明心里不甘心坐冷板凳,不甘心忍受屬下輕視的眼光,卻有難以割舍這份職位,無力扭轉落后虛位的局面。好的合作者有許多顯著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合作雙方各有所長,各有所補。這樣的合作才會長久,這樣的合作才會卓有成效。因為副手在某些方面的所長,會解脫正職在此方面的更多關注及操心,使得正職有更多的時間和能力去解決其他的一些棘手問題。另外一個好的副手要敢于承擔責任,不要總是錯誤的認為:既然是副手我操那么多心干什么?其實一個副手的最大成功是因為正職及組織得到肯定及贊賞,如果說一個副手在組織中鶴立雞群,正職及組織在其功績面前卻顯得十分愚蠢。那么這個副職是十分失敗的。
副手的角色是如此的錯綜復雜,身份是如此的曖昧尷尬,在事業生涯里,應當是一段相當難捱的時期。其實,眾多的副手是中堅力量,沒有他們的勞力心力,大車也是難以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