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這種惡性疾病變得愈發常見,廣州番禺,一家兄弟九人,已經有五人都是由于肺癌而去世了。而在陜西商洛,一家五口在四年內,兒子、妻子和女兒三個人先后患上骨肉瘤、乳腺癌以及其他腫瘤疾病。
這些極端的個案雖然相對少見,但還是讓人感到心驚肉跳,與此同時,人們可能不僅會問,除了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外,癌癥的遺傳性究竟有多強呢?
先說結論,現代醫學研究證實,80%以上的癌癥,是后天因素作用下偶發形成的,而只有5%到10%的癌癥,具有遺傳傾向。
人體細胞每時每刻都在代謝,而癌細胞突變后,只會增殖不會死亡,因此便形成了癌癥。后天性的癌癥,是自身的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比如長期吸煙患肺癌的人,就是長期對肺部的刺激,導致細胞發生變異而形成。
而遺傳性質的癌癥,比如在第一代人體內癌變之后,這種癌變的記憶作為基因存留下來,這種變異的特性從父母那里傳給了下一代,于是下一代人的身上也就具有了基因變異的可能。
但這僅僅是可能,并不表示今后一定會得癌癥。不過相對于其他群體而言,這種風險又是很高的。
除了后天和遺傳性的因素之外,還有介于兩者之間的一個因素,即有腫瘤遺傳易感傾向的腫瘤,相似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導致了一些家族的易感傾向。
比如番禺兄弟五人肺癌過世,他們兄弟幾個都吸煙,長期在吸煙以及二手煙霧的籠罩下,罹患肺癌的風險也會提高。相同的環境下,導致其兄弟之間患病的風險都加大了。
而在臨床上,具有遺傳傾向的癌癥是以下幾種。
一是乳腺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5%到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果直系親屬有乳腺癌患者,那么她女兒將來患乳腺癌的風險將會增加1.5到3倍。假如有兩個近親曾患有乳腺癌,后代的患病率將會增加7倍。而且,越年輕的發病者,以后的親屬中患乳腺癌的風險也越大。
二是胃癌。調查顯示,胃癌患者的直系親屬,父母和兄弟姐妹,將來患癌的風險比一般的家庭高3倍。
三是大腸癌。數據統計,遺傳性導致的大腸癌,占到總發病數的10%到15%,大腸癌家族比正常家族患病風險高3到4倍,直系親屬若超過兩人患病,則自身也是高危人群。
四是肺癌。相比其他癌癥,肺癌的遺傳傾向不是必然的,但是它的易感傾向相對較大。
五是肝癌。和肺癌一樣,肝癌在有些家族中也存在腫瘤易感性。
2012年,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就是通過基因檢測,做了預防性乳房切除。那么,有遺傳傾向癌癥,做基因檢測的準確度有多高呢?
事實上,目前這項技術還處于研究的最前端,不僅僅針對癌癥,對于其他的一些疾病,也具有預測的意義。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顯示,三分之二的癌癥是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產生突變所導致,其余的三分之一是環境因素以及遺傳因素導致的。而基因檢測,就是預測癌變的傾向有多大。
目前的癌癥基因檢測,具備了一定的準確性,比如對于乳腺癌,準確率可以達到50%到80%。而對于一些非遺傳性質的癌癥,比如肺癌,基因檢測的準確率達到了30%到40%。
總體而言,基因預測是預警性質的,加上此項技術還處于研究階段,并非是在臨床上大規模運用了,因此它做不到一測就準,只是提供了一項參考值。所以說,基因預測的臨床運用,還有待技術的進一步提升。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家庭中有人患上癌癥,首先要確定是否是遺傳性質的,再者,還要注意癌癥的易感傾向。如果是遺傳性質的,那么自身在今后也要多加預防,比如大腸癌,如果家里有人得癌,自身今后也要定期做腫瘤方面的體檢。
而針對一些易感傾向的因素,首先要改變的是家庭的環境。例如吸煙的人,一定要杜絕煙和二手煙對家庭的傷害。
總的來說,面對癌癥,不管是遺傳還是易感傾向,在后天的環境里,自身做好預防,比如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做好定期的體檢。畢竟,癌癥不是傳染病,即便遺傳傾向很大,也不一定百分百就會患上癌癥,自身的后天行為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