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用書寫,實用書寫要兼顧快與美。
從練字到實用書寫,再到書法修養的提高,一共有五步階梯:會練字,會看字,會寫字,會快寫,會欣賞。
五個階梯,每個階梯側重不同,用時不同,學習和練習的方法也有所偏差,只有扎實站穩每一個階梯,才能不斷向上攀升,最終實現日常書寫的快與美,擁有一手好字。
會練字:解決練字的最基本問題。通常的練字方法是拿一本字帖上來就練,根本不會提高,這是被無數練字愛好證明過的絕對真理。要會練字,要理解筆畫的定位,理解基本筆畫的書寫方式,理解基本的結構邏輯,只有掌握了這些,練字才剛剛開始步入正軌。
會看字:系統理解間架結構,看到字帖中的一個字,能快速抓住最重要的結構規則,還能逐一拆解這個字涵蓋的所有結構規則,從整體到細節的去研究一個字,思考一個字。
會寫字:系統學習和掌握筆畫、部首,從獨體字過渡到合體字,從臨帖過渡到默寫(也稱背臨),從練習過渡到書寫。
會快寫:熟練是快的基礎,但也需要進一步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從楷書的快寫到行書的行云流水,把握書寫節奏,從全局到局部掌控著書寫的完整過程。
會欣賞:就練字來說,這世上存在著近乎無限的瑰寶,等著我們去摘取。當我們擁有了這個能力,我們也就晉升到了一條寬廣而無限的進階之路,這條路伴隨著喜悅和汗水,充滿著有趣和磨練,它擁有著無限的魅力,怎么會不吸引著我們去傾力探索?
學會練字,是練字中最重要的基石。
我們有數不清的練字愛好者、中小學生,曾多次“苦”練字而無效,真實原因就是不會練字。
練字的唯一目標是準確,要求練習的字和字帖一樣,練字過程中如果沒有實現準確,則練字等于沒練。
會練字 = 學會筆畫定位 + 學會基礎筆畫 + 初步理解結構
學會筆畫定位
所謂筆畫定位,就是筆畫在方格中的位置、長度、角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定位起始點(我們稱起筆)和終筆點(我們稱收筆)。
經過多年的教學,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初學者,無法很好的找準起筆和收筆這兩個點。這兩個點找不準,筆畫就無法寫準。
這與我們的人眼的神經結構息息相關,我們人眼善于模糊識別,沒有經過嚴格的長期訓練,很難實現精確的坐標定位。
定位的工具——網格
網格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實現精確定位,從而快速的實現筆畫的準確,也就能快速實現練字的準確。
我們人眼和大腦構成,還有一個特性,就是觀察得到的記憶和用手完成得到的記憶,是完全不同的。觀察得到的記憶是模糊的,容易忘記的,而用手完成之后的記憶,是清晰的,是牢固的。
學會基礎筆畫
我們說的基礎筆畫,就是橫豎撇捺。
橫豎撇捺是所有筆畫的基礎,也是漢字書寫中基礎的基礎。
學習橫豎撇捺,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練習筆畫的節奏:
第一步,在字帖的網格中標記筆畫的起筆和收筆定位。
第二步,在書寫前,筆尖懸停在要寫的格子上空,眼睛瞄準起筆點。
第三步,筆尖落到起筆點,不要急著寫,眼睛要盯著收筆點。
第四步,書寫到收筆點,用頓筆收筆,對筆畫做最后的整形。如果還有下一個要寫,則此時眼睛要盯著下一個筆畫的起筆點。
另一方面筆畫的書寫需要順暢、平滑,這需要通過控筆訓練來完成。
其次,控筆訓練的筆行駛速度不能太慢,要適中甚至可以稍快。
第三,控筆訓練的目的,通過訓練找到手與筆、筆與紙的舒適感,所以早期練習不用對準確過于苛求,盡量寫準即可,主要是找到筆尖對紙壓的那種不輕不重的舒適感,往往這個感覺出來了,筆畫就能寫直了。
當找到這種舒適感的時候,馬上開始練字,在練字的過程中因為緊張,可能會手指過于僵硬或者筆尖對紙壓力過大,需要回到控筆訓練中去放松,重新找回這種舒適感。
初步理解結構
楷書的筆畫間的關系,被稱作間架結構,簡稱結構。
結構的學習,是為了理解筆畫間的關系,從整體到細節去理解如何寫好一個字。初期,僅僅記住三個詞就可以:收展、等距、平齊。
收展針對獨體字和上下結構的字,等距貫穿所有楷書的筆畫規則,平齊針對的是左右結構的字。
收展:就是一個字有收斂、有伸展,也可以理解成有窄有寬,都是一個意思。這是楷書一個重要特性,就是突出主體,一般我們只要理解成一個字如果上方寬了,下方就要窄;中間寬了,上下都要窄;下方寬了,上方就要窄。這是楷書好看的基礎。
等距:是楷書中楷的一種表現,楷就是楷范,規范,所以要求筆畫間,特別是相同筆畫之間的間距要相等,多數表現為橫筆等距,豎筆等距。
平齊:是左右部首的上下位置的規范,一般左邊的部首小要靠上一點,右邊的部首小的靠下一點,左右近似大小的上下盡量都要平齊,兩個部首等高。
初步理解了收展、等距、平齊,就基本上算是會練字了。
我們簡單總結下學會練字
學會練字的目標就是把字練準確。楷書的練習是個慢慢的過程,是個不斷練習和思考相結合的過程。
為了準確,我們需要先學會筆畫定位,筆畫定位對初學者來說,最好的方法是借助網格。
然后我們要學會練習筆畫的節奏,把一個書寫動作拆解成四步,先標定字帖的筆畫起筆和收筆位置,然后在書寫前關注起筆位置,書寫中關注收筆位置,最后在完成整形,并且如果有下一個筆畫,還需要在此時關注下一個筆畫的起筆位置。
筆畫的練習,我們可以通過控筆訓練來實現筆畫的平直和平滑,通過控筆訓練,逐漸感知筆對紙最合適的力度。
最后,我們還需要初步了解間接結構,記住收展、等距和平齊這幾個關鍵詞。
學會看字,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字帖上要學習的字,要理解這個字,必須從系統的間架結構開始。學會看字,一方面是看懂字帖,另一方面是看懂手寫,并找出手寫與字帖的差異。
找到手寫和字帖的差異是自學練字的真正開始。
學會看字 = 學習結構要領 + 學會使用結構卡片 + 應用結構規則
學習結構要領
我們將結構,拆解成8個要領,也就是八個關鍵詞,他們是大小、收展、中軸、平齊、等距、參差、斜正、迎讓。
每個關鍵詞,代表著一類結構,記住八個關鍵詞,融匯貫通八個關鍵詞,所有楷書(包括毛筆字)都可以看得明白,說得清楚。
通常筆畫少的字,字就寫得小一點,筆畫多的字就大一點,至于扁和長,要根據不同字的字形單獨記憶。
寫字是否“收展”得當,能立刻判斷出書寫者是否書法入門。每個字都有自身的突出特點,“突出”部分需要展開,而其它部分就要適當的收斂。
上展下收,就是上方伸展,下方收斂;
中間伸展,就是中間筆畫伸展(通常是長橫),上下適當收斂;
上收下展,就是上方收斂,下方伸展(通常是長橫和撇捺)。
根據教學經驗,收展問題是最突出問題,一般學員只要解決了收展問題,寫字的整體視覺美感就可以大幅度提高。
平齊,通常是左右結構的字的重要結構關系。
左邊部首如果小于右邊,則上方平齊;
右邊部首如果小于左邊,則下方平齊;
左右部首如果大小接近,則上下都要平齊。
字要寫得端正,中軸坐標最為關鍵
如果一個字第一筆是點,這個點叫作首點,首點的重心要在豎中線上,通過這個點參考定位全字。
如果一個字中間有個長豎,那么長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如果一個字,沒有豎中線也沒有點,那么要注意左右筆畫以豎中線為界,對稱布置。
橫筆間距相等*和豎筆間距相等**。
寫好了等距,楷書就可以媲美印刷體的形式之嚴謹。
楷書寫不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寫好等距,必須放慢筆速,一筆筆寫好。
理解了收展、中軸、平齊,相當于把房子的骨架搭好,搭好了骨架之后,要具體蓋好房子,還需要嚴整的放置好窗戶,門框,以及內飾,這樣房子才能從整體到細節都做到端莊、神采。
參差和收展,大同小異,收展是從全局角度看一個字的伸展和收縮。而參差更加聚焦于內部細節,如多個橫筆在一起,橫筆間要參差——每個橫筆寬度不可一致;多個豎筆在一起,幾個豎筆間要參差——每個豎筆高度要有差異。
斜與正,主要表現在左斜右正,和上斜下正,這里說的斜是橫筆的斜。
左斜右正結構中,部首在左方,橫筆變斜式,常見的包括王字旁、土字旁、木字旁、禾字旁等等。
上斜下正結構大多是常用字,主要是上方部首的橫筆斜式角度稍大,下方部首的橫筆斜式角度稍小或者寫平。
常用的迎讓規則有豎低橫高和右下豎筆。
豎低橫高,比較常用的有隹,以及隹作為部首的字,如準,難,崔等等,其余的還有在,但等等。
右下豎筆,比較多見,也是容易被初學者忽視的一個特征,當左右結構的字,右下有豎筆時,豎筆的末端一定要低于全字的主體部分。
學會使用結構卡片
我們要知道,一個漢字不可能僅僅擁有單一的結構規則,是多個結構規則相互影響,組裝成的一個字,所以我們為每一個字構建一個詳細的結構卡片。
每個字的結構卡片,以八個關鍵詞(大小、收展、平齊、中軸、等距、參差、斜正、迎讓)為出發,逐層推演,去理解和記住一個漢字的書寫規則。
這種結構卡片就將一個漢字的結構規則實現了量化,量化不但有利于學習,更有利于檢查自己的練字成果。
應用結構規則
字帖打分,字帖打分是對結構規則的檢驗,也是進一步記憶,直到熟練應用
通過這種方法, 我們可以逐漸熟練的掌握結構規則,熟練記住每個字。
學會寫字 = 學會筆畫 + 學會部首 + 熟練默寫
學會筆畫
簡單來說,筆畫就是橫豎撇捺,點提鉤折。
我們現在的硬筆書法教學體系,主要是來源于毛筆書法,毛筆書法教學一般從筆畫開始,因為毛筆字有兩個必須克服的困難,是一個粗細變化,也可以理解成筆尖的高度,另一個是長時間毛筆停留會陰濕紙張。這兩個問題對毛筆的筆畫要求特別高,所以毛筆必須從筆畫開始講解,練習,沒有筆畫的基礎,是很難寫字的。
但是硬筆不同,硬筆的筆畫相對簡單,筆尖的按壓輕重即使可以稍有變化,但這變化對初學者來說,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另外就是沒有毛筆的陰濕問題,硬筆尤其是中性筆,可以長時間把筆尖放在紙上,而不陰濕紙,這就讓筆畫的學習變得相對簡單。
前文說了,學會練字,要學會基礎的橫豎撇捺,而系統學習筆畫,主要是學習筆畫的變化,橫豎撇捺、點提鉤折可能一天就能學完,但是要熟練的熟悉在不同字中的使用,也需要系統的學習,但這個學習可以放在學會看字之后。
學會部首
部首是合體字的基礎,大多數部首都是從獨體字演化出來的。
所以系統學習部首,一方面要學習部首的寫法,學習部首的學法,需要補充相應獨體字的寫法。
另一方面要學會會部首在不同組合、不同位置時的變化。通過系統練習,部首可以快速成長。
熟練默寫
我們說,練字的唯一目標是準確,
我們通過網格定位,和結構卡片的兩大工具,可以很好的實現準確,
但是這離書寫還差一步——默寫,書法教學中把這個叫作背臨,就是不看字帖練習,而且也要做到準確。
默寫需要對抗記憶曲線,大概要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練習完成時的默寫,第二個階段是第一階段完成后一周左右的默寫復習,第三個階段是一個月以后的默寫復習,經過三次反復,單字基本可以實現牢固記憶,以后在日常書寫中,就可以熟練應用而不變形了。
學會快寫 = 學會楷書的快學 + 學會行書 + 把握書寫的節奏
學會楷書的快寫
一般人認為楷書寫不快,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古人的楷書寫得都不慢,我們的楷書寫不快,有三個原因:一個是不熟練(沒達到熟練默寫),一個是不了解筆畫的銜接,一個是沒有從整體去把控一個字。
我們說練字要慢,要拆解每個筆畫,每個結構,從細節中去反復記憶,并鍛煉技能。
我們說的寫是脫離字帖的寫,要好,還要快,要自然。
所以我們在默寫的時候,必須從總體的去把控一個字,在結構上先總體,后細節,注意重點筆畫(書法上講主筆),去練習筆畫間的銜接,前文講了,每個筆畫的收筆,都在為下一個筆畫的起筆做準備,瞄著下一個筆畫的起筆,順勢而為,不要間斷,那么即使楷書,也能寫快。
楷書的快寫,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筆畫的完成要快,我們說,筆畫需要起筆,收筆和行筆過程,但是在練習的過程,因為拆解,所以慢,在書寫的過程,要干凈利落的完成,這也需要訓練。
學習行書
行書的學習,才是到熟練書寫的根本性基礎。嚴格來說從楷到草是楷書——楷行——行楷——行書——行草——草書。
為了簡化,我們僅僅分成兩種字體楷書——行書,我們的行書也以行楷為主,也就是楷書的形,摻雜了一些行書的筆法等等。
行書的書寫,也可以慢寫,也可以快寫,快慢相間中完善字形。筆記、草稿、可以快一點、字形草一點,作業、考試、正式書寫大體要慢一點、字形美觀一點。
學習行書盡量在楷書之后,是為了在結構的基礎上保持字形的穩定性,至于書法角度的行草或者草書,不在我們討論的范疇。
把握書寫節奏
從微觀角度,就是單字的書寫節奏,就是時慢,時快,時停。
簡單來說,一般在長橫、長豎、長撇,長捺、折和最后一個筆畫,這些筆畫的書寫速度要放緩,甚至需要的時候可以稍稍停頓。一方面長筆畫容易出錯,需要稍稍的停歇做準備,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對整體字的美觀做細微的調整,書寫是一個節奏控制過程,不是隨意涂鴉過程。書寫的隨意性和熟練成正比,越熟練,越隨性而不失美觀,越陌生,越需要慢一點,多控制一些停頓點。
從宏觀角度,書寫是一個先設計、再書寫的過程。
根據實際需求,需要全局性的整體設計,或者局部的段落設計、句子設計,字間大小的設計,字間距的設計等等。
更加正式的考試和書寫文書,還需要先打草稿。寫字到了后期,需要整體美和局部美的協調劃一,不可全部靠直覺一蹴而就。
很多書法家都多次提出過,練字要從古碑帖下手,也有的說從毛筆下手。
從絕對意義上來說,這些都是對的,但是,從毛筆開始,從古碑帖開始,我們一般初學者面臨幾個無法跨越的難題。
第一個就是前面鋪墊的周期太長,第二個就是大量的繁體字,學了用不上,第三個就是對場所,工具要求略高。硬筆的練習要相對容易的多,只要方法得當入門也快的多,對實用幫助也大。
學會欣賞 = 學會欣賞結構 + 學會欣賞筆畫 + 學會理解章法 + 理解當時的時代特征和獨有特性
學會欣賞結構
我們說結構的學習,先從要領開始,但是一個字又包含若干結構,我們必須學會用系統方法逐一拆解,結構卡片是個最好的工具,前文已經講過這里就不贅述了。
學會欣賞筆畫
在筆畫的欣賞和學習中,我們首先要理解毛筆和硬筆的區別,毛筆字是通過粗細變化來增加字的生動性和多變性的,硬筆在這方面缺少很多靈活性,所以我們只能從基本寫法上去理解,不能一味求像。
當然,如果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們開始拿毛筆練習,也不失為一個更好的學習途徑。
學會理解章法
毛筆的章法,主要是豎寫,對現在硬筆的橫寫,貢獻的意義不大。如果暫時不想投入毛筆學習,可以從欣賞角度,比如字間距,行(其實是列)間距,大小變化,單字的變化,布局和留白等幾個角度做些初步的了解。
理解當時的時代特征和獨有特性
深入的理解作者、作品,需要多讀書,或者到一些著名的論述中去了解。
但是大體的了解時代的特性,還是有必要的,比如魏晉的小楷,字形稍扁,明清之后的小楷,字形開始稍長。
魏晉時期,因為是跪坐,案子較低,所以懸腕書寫,而到了明清時期,因為桌面比較高,一般墊肘書寫,這些姿勢的變化,對字的處理也會稍有區別。
顏體柳體,留白略少,字形飽滿;二王,歐體等字形稍顯俊瘦,留白也稍稍多一些。
古代行為是豎向書寫,這是因為部分繼承了竹簡的使用習慣,所以行書頓筆收筆居多,都是為找下一筆的起筆,而我們發現民國時期的一些書寫,已經有部分是橫向,橫向書寫和縱向書寫,在收筆向起筆過渡方面,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會練字:從“一”開始,徹底掌握練字方法,從此練字變坦途。
會看字:系統學習間架結構,看懂字帖,看懂手寫,從此擁有自學能力。
會寫字:擁有一手標準楷書,1000常用字盡在掌握。
會快寫:能快寫,才是王道。
會欣賞:看古帖,賞心悅目,未來的路是進無止境的路。
隨時加入,隨時開始學習,持續一年,體驗書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