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朝代的更迭,都是以暴力作為工具結束了而又再興起,反反復復,似乎成為了一個循環式的定律。
而宋代的制度是 “重文教,輕武事”,這既是宋代能夠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個亮點,也是它的死穴。這取決于它的開始。對于宋代的建立,我們最先接觸到的是典故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為了防止地方割據,勢力壯大對中央集權所帶來的威脅,于是頒布重文輕武的一系列治理措施,這也造就了當時宋代文化的繁榮昌盛。
下面講述的就是宋代錢幣方面關于銅錢的鑄造文化:【以下錢幣信息來自于安徽藏友——周老師】
1.【宋元通寶】(隸書):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于當年仿后周錢式始鑄此錢。對讀旋讀其義均通。
2.【太平通寶】(隸書):宋太宗趙光義在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鑄。其不僅作貨幣流通,又常被人們視作吉祥之物。
3.【淳化元寶】(真書)
4.【淳化元寶】(行書)
5.【淳化元寶】(草書)
淳化年間(公元990-994年)鑄。真、行、草三體錢文由太宗親書,雅稱御書錢。行、草書鑄入錢幣自此而始,為錢幣書法藝術開辟新天地。
6.【至道元寶】(真書)
7.【至道元寶】(行書)
8.【至道元寶】(草書)
至道年間(公元9945-997年)鑄。太宗御書、其草書為章草,筆健墨活;行書瀟灑秀逸;真書則微具隸意。
9.【咸平元寶】(真書)
宋真宗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鑄。錢文真書旋讀,書體工整端莊,制作精整。
10.【景德元寶】(真書)
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鑄。前文真書旋讀,書體變化少、制作工整。另鑄有大鐵錢。
11.【祥符元寶】(真書)
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年)鑄。錢文真書旋讀,有傳仍為真宗御書,有大中祥符四年御書《龍門銘》為證。
12.【祥符通寶】(真書)
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年)鑄。錢文真書旋讀。
13.【天禧通寶】(真書)
真宗天禧年間(公元1017-1021年)鑄。錢文真書旋讀,制作較精。
14.【天圣元寶】(真書)
15.【天圣元寶】(篆書)
宋仁宗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1年)鑄。真、篆成對,北宋“對錢”始于此。
16.【明道元寶】(真書)
17.【明道元寶】(篆書)
仁宗明代年間(公元1032年)鑄。各年號對錢的錢文書法匯集成北宋一個完整的錢幣藝術體系。
18.【景祐元寶】(真書)
19.【景祐元寶】(篆書)
仁宗景祐年間(公元1034-1037年)鑄。各年號對錢的錢文書法匯集成北宋一個完整的錢幣藝術體系。
20.【皇宋通寶】(真書)
21.【皇宋通寶】(篆書)
仁宗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始鑄。真、隸成對。因年號與寶文重疊,仁宗特命改為皇宋通寶?;仕瓮▽氳T造量大而不精,版別多而復雜。
請點
22.【至和元寶】(真書)
23.【至和元寶】(篆書)
仁宗至和年間(公元1054-1055年)鑄。真、篆成對。期間因與西夏作戰,邊境鐵錢大盛,詩人黃庭堅的詩“清錢無多莫鑄錢”大約是指這個時期。
24.【至和通寶】(真書)
25.【至和通寶】(篆書)
仁宗至和年間(公元1054-1055年)鑄。真、篆成對。
26.【嘉祐元寶】(真書)
27.【嘉祐元寶】(篆書)
仁宗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年)鑄。真書、篆書兩種書體成對。制作精粗不一,版別較多。
28.【嘉佑通寶】(真書)
29.【嘉佑通寶】(篆書)
仁宗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年)鑄。真書、篆書兩種書體成對。
30.【治平元寶】(真書)
31.【治平元寶】(篆書)
宋英宗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鑄。真、篆兩種書體錢幣匹配成雙,嚴謹和諧。其篆書篆法疏朗,秀美得中。
32.【治平通寶】(真書)
33.【治平通寶】(篆書)
宋英宗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鑄。真、篆成對。
34.【熙寧元寶】(真書)
35.【熙寧元寶】(篆書)
宋神宗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鑄。真篆書體成對,版別多而復雜。其篆書錢文點書變化,結構靈活。
36.【熙寧重寶】(真書)
37.【熙寧重寶】(篆書)
宋神宗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鑄。真篆書體成對。以一當小平錢二,稱“折二錢”。
38.【元豐通寶】(草書)
39.【元豐通寶】(篆書)
神宗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鑄。真、篆、隸三種書體,其草書流暢綺麗,瀟灑俊逸。篆書法度嚴謹,端莊秀麗。其隸書錢文蒼勁,豪放,相傳為蘇軾筆跡,故而有“東坡元豐”之稱。元豐年間,鑄錢量大增,設有鑄錢監二十六個。年鑄錢量高達六百多萬貫,居歷朝之首。
40.【元豐通寶】(草書)
41.【元豐通寶】(篆書)
神宗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鑄。真、篆書體成對,為折二錢。
42.【元祐通寶】(行書)
43.【元祐通寶】(篆書)
宋哲宗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3年)鑄。行、篆書體成對,相傳錢文為司馬光,蘇軾所書。
44.【元祐通寶】(行書)
45.【元祐通寶】(篆書)
宋哲宗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3年)鑄。行、篆書體成對,為折二錢。
46.【紹圣元寶】(真書)
47.【紹圣元寶】(篆書)
哲宗紹圣年間(公元1094-1097年)鑄。真篆成對,真書話挺勁,篆書文字娟秀,堪稱書法精品。
48.【紹圣元寶】
哲宗紹圣年間(公元1094-1097年)鑄。鑄有折二錢及大鐵錢。
49.【元符通寶】(真書)
50.【元符通寶】(篆書)
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年)鑄,其真書風韻娟秀,篆書微帶垂露。
51.【元符通寶】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年)鑄,鑄有折二錢及大鐵錢。
52.【圣宋元寶】(真書)
53.【圣宋元寶】(篆書)
宋徽宗建中靖國年間(公元1101年)始鑄。真、篆成對。正月,哲宗亡,其弟趙佶繼位,為宋徽宗,其“性甚機巧,優于技藝”卻不事朝綱,驕橫淫逸。
54.【圣宋元寶】(真書)
55.【圣宋元寶】(篆書)
宋徽宗建中靖國年間(公元1101年)始鑄。為折二錢。
56.【崇寧通寶】(瘦金體)
徽宗崇寧年間(公元1102-1106年)鑄。折大十錢,以一當小平錢十,錢文御書,俗稱瘦金體。書法形體硬挺勁瘦,鐵畫銀鉤。加之錢幣冶鑄精整,,超妙絕倫,看成錢幣書法鑄造之巔峰。
57.【崇寧重寶】(篆書)
徽宗崇寧年間(公元1102-1106年)鑄。為折十錢,傳為奸相蔡京所書,另有重寶錢文“筆畫從省,崇字中以一筆相貫,寧字中不從心者,當時識者謂一有意破宋,無心寧國”。
58.【大觀通寶】(瘦金體)
徽宗大觀年間(公元1107-1110年)鑄。由趙佶御書,其錢文結構疏通,錯落有致,形制精美,使錢幣斐然生色。
59.【政和通寶】(隸書)
60.【政和通寶】(篆書)
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鑄。隸篆成對,鑄工精美。①筆畫細而有力,均勻流暢,結構得宜。政和取意“政通人和”。
61.【政和通寶】(隸書)
62.【政和通寶】(篆書)
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鑄。為折二錢。
63.【宣和通寶】(隸書)
64.【宣和通寶】(篆書)
徽宗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鑄。隸篆成對。①其書體多變,韻味無窮。宋徽宗善制錢,那個時期錢幣代表北宋一代的貨幣文化水平,在中國貨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65.【宣和通寶】(隸書)
66.【宣和通寶】(篆書)
徽宗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鑄。隸篆成對。為折二錢。
歡迎喜歡收藏宋代錢幣系列幣友咨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