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來,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小陽春”行情,一方面,武漢、南京、蘇州等成交量大幅回升,新開盤項目去化率皆有增長;另一方面,重慶、天津、合肥等土拍市場明顯升溫,房企拿地熱情高漲,地價重回高位。不可否認的是,二線城市仍是市場穩定器,更是市場下行周期的避風港。長期來看,二線城市市場需求依舊堅挺,潛在供應量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未來成交量。
多數二線城市潛在供應總量適中,僅貴陽、昆明、西安等部分二線城市潛在供應量整體偏高。而從潛在供應區域、產品檔次來看,受供地結構性因素影響,貴陽、昆明、西安等潛在供應主要集中在重點規劃片區,貴安新區、滇中新區、西咸新區這類國家級新區潛在供應量皆不容小覷。并且,待開發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顯著偏高,去化前景難言樂觀。反觀,以廈門為代表的個別二線城市中、高端產品潛在供應量明顯偏高,受困于高價盤成交去化明顯放緩,去化前景著實堪憂。
2018年房地產行業規模再創新高,而各線城市市場分化特征顯著,其中二線城市成交量同比去年雖有小幅下降,但總體看來住宅市場依舊堅挺。展望未來,在政策預期放松下,二線城市成交量將穩中有升。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來,在市場轉暖下,二線土地供應明顯加快,土地成交量、價皆升至高位,就現階段而言,前期成交的地塊已陸續開始入市銷售,特別是入市的大量地王盤,或將面臨較大的去化壓力。
1、2018年行業銷售規模創新高,二線成交占比小幅回落
2018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17.2億平方米,同比微增1.3%,商品房銷售金額149973億元,同比增長12.2%,銷售規模續創歷史新高。不過,各能級城市市場格局此消彼長,成交分化之勢愈加顯著。具體而言,一線城市成交量持續低位,二線城市小幅回落,三四線城市穩居市場成交主力,全年來看呈先升后降的特征。統計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比重持續在2%~3%左右低位徘徊;二線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比重整體維持在30%左右;三四線城市成交面積比重長期超六成,8月漲至69.3%的歷史高位,而后隨著市場轉冷銷售占比顯著回落。
據CRIC數據顯示,2018年二線城市商品住宅累計成交26514萬平方米,同比微降3%,雖然廈門、??诘仁谐山幌禄^為明顯,但熱點中西部城市鄭州、蘭州、重慶、西安等市均有較大增長,整體二線城市市場依舊堅挺。目前,市場雖邁入下行通道,觀望情緒開始蔓延,但由于二線城市需求堅挺,支付能力相對較強,疊加政策放松預期,預計2019年二線城市成交量將小幅上升。
2、2016年以來二線城市加快供地節奏,土地成交量、價皆升至高位
因一線城市供地長期受限,多數三、四線城市供地則明顯過剩,二線城市逐漸成為房企競逐的焦點所在。自2015年二線城市經營性土地成交規模跌到歷史低谷后,2016年開始觸底反彈,成交量、價均持續提升。隨著2018年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房價上漲預期趨緩,二線城市前期出讓的大量高價地將陸續進入開發銷售階段,去化壓力將有所浮現。
3、2016地王年二線城市占比超7成,“限價”使其普遍面臨去化難
2016年乃是市場公認的地王年,尤其是二線城市頻出地王,全年共計集中出讓250宗單價、總價地王,占比超七成。其中,合肥、杭州、南京、天津四城土拍市場異?;馃?,地王幅數都在30宗左右。不過,受限價政策影響,地價、房價之間的溢價空間顯著收窄,二線城市地王盤普遍面臨一定的去化壓力,顯著波及開發銷售進度。截止2018年底,2016年出讓的地王盤仍有一定數量尚未開工。
二線城市待開發土地測算未來商品住房潛在供應量,不難發現存在兩大風險性因素:其一,石家莊、太原等7城土地供應明顯過量,潛在供應規模不容小覷,庫存風險仍需警惕。其二,廈門、蘇州等7城待開發土地價格明顯偏高,疊加房價上漲預期暫告終止,高價盤去化表現著實不容樂觀。
1、貴陽、石家莊等7城供應總量較大,潛在供應可去化2-3年
為了便于測算二線城市未來商品住房潛在供應量,我們簡單加總計算近3年(2016-2018年)未開工、部分開工涉宅用地成交總建面,近似替代潛在供應量。數據顯示,貴陽、石家莊、太原等7城潛在供應規模不容小覷,近3年待開發涉宅用地成交總建面相當于同期商品房累計成交面積的0.7倍以上,其中貴陽、石家莊兩城更是超1倍。意即即使未來土地市場斷供,按照過往3年商品房成交量測算,現有待開發涉宅用地仍需2-3年才能去化完畢,供求壓力著實不容小覷。
2、重慶、長春等11城供應總量偏低,潛在供應去化皆不足1年
相較而言,核心二線城市土地供應明顯受限,疊加市場需求依舊堅挺,短期內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難以逆轉,房價猶存一定的上漲壓力。典型如重慶,主城9區供地持續偏緊,近3年待開發涉宅用地成交總建面僅相當于同期商品房累計成交面積0.19倍。說明重慶潛在供應量整體仍處低位,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有望延續更長的時間周期。與此同時,長春、沈陽這類前期高庫存風險城市,近年來大幅調降供地指標,涉宅用地潛在供應量去化周期皆不足1年,庫存壓力漸有緩解的趨勢。
3、廈門、蘇州等7城待開發地塊地價/房價比值皆超0.5,高價供應體量大
廈門、蘇州等7城待開發土地價格明顯偏高,近3年未開工、部分開工涉宅用地平均地價房價比皆超0.5,現有待售項目盈利空間明顯收窄。當下房地產市場已然步入調整期,房價上漲預期現已戛然而止,高價盤去化壓力開始浮現,且有加劇的趨勢。典型如廈門,2016年土拍市場異常火爆,翔安、同安、海滄等區域頻出地王,部分區域、板塊更是出現面粉貴于面包的極端現象。不過,受制于調控政策持續高壓,廈門房地產市場早已步入調整期,高價盤更是陷入去化困難的窘境。
為了更好地預判二線城市潛在供應區域分布以及產品檔次,我們選擇貴陽、昆明、西安、廈門和蘇州5個典型二線城市以做進一步分析,并具體落實到各區域市場、各區間價格段等結構性因素。不難發現,貴陽、昆明和西安潛在供應量主要集中在重點規劃片區,貴安新區、滇中新區以及西咸新區這類國家級新區皆高居市場前列;廈門中高端產品潛在供應量明顯偏高,去化前景不容樂觀;蘇州中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略高,但去化壓力整體可控。
1、貴陽:潛在供應主要集中在貴安新區,且以低端產品居多
貴陽近3年未開工、部分開工涉宅用地成交總建面3223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貴安新區,也是黔中經濟區重點規劃片區。2014年,貴安新區獲批第八個國家級新區,重點打造大數據、高端電子信息制造、高端特色裝備制造、高端文化旅游養生、高端服務業等現代產業群。受此影響,貴安新區成為黔中經濟區新一輪發展高地,市場價值持續提升,吸引眾多實力房企爭相進駐,土地出讓規模持續高位運行。具體而言,花溪區、清鎮市涉宅用地潛在供應量分別為1632萬平方米和409萬平方米,合計占比多達63.3%;其他區縣涉宅用地潛在供應量整體偏低,僅南明區略高,達204萬平方米,占比約6.3%。
以土地成交樓板價*2/2018年商品房成交均價近似計算待開發項目區間價格段,并簡單劃分為以下3類:1倍以下為低端,1-2倍為中端,2倍以上為高端。(下同)不難發現,貴陽潛在供應量皆以低端產品居多,待開發涉宅用地總建面高達3082萬平方米,占比約95.6%。另有少量中端產品,待開發涉宅用地總建面141萬平方米,占比約4.4%。而高端產品暫缺,面粉貴于面包的現象實屬罕見。說明貴陽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待開發項目皆存在較大的去化壓力,但中高端市場仍有留白,市場去化壓力整體可控。
2、昆明:潛在供應主要集中在滇中新區,并以低端產品為主
昆明近3年未開工、部分開工涉宅用地成交總建面2236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滇中新區的官渡區,涉宅用地潛在供應量895萬平方米,占比40%。其他區域分布較為平均,涉宅用地潛在供應量都在300萬平方米左右。其中,盤龍區略高達365萬平方米,但較官渡區仍存在較大差距。2015年,云南滇中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著力做大、做強汽車及高端裝備、石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5大高端制造業集群。規劃范圍包括安寧市、嵩明縣和官渡區部分區域,官渡區就此成為市場熱點區域,土地成交規模顯著提升。
昆明潛在供應量絕大多數皆為低端產品,待開發涉宅用地總建面多達2131萬平方米,占比約95.3%。并有少量中端產品,待開發涉宅用地總建面105萬平方米,占比約4.7%,高端產品則暫缺。說明昆明低端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一旦待開發項目大量入市,難免將加劇市場去化壓力。反觀中高端市場競爭不甚激烈,市場去化壓力基本可控。
3、西安:潛在供應主要集中在外圍區域,大都是低端產品
西安近3年未開工、部分開工涉宅用地成交總建面2236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外圍區域,西咸新區、浐灞生態區涉宅用地潛在供應量分別為1140萬平方米和936萬平方米,合計占比約53.6%。近年來,西安土拍市場熱度漸向外圍區域擴散,西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后,更是躍升為房企競相進駐的熱點區域,土地成交規模持續提升,2018年更是創歷史新高。反觀,主城區土地供應長期受限,市場供求關系持續偏緊。典型如城東區、城南區,涉宅用地潛在供應量皆不足100萬平方米,短期內房地產市場仍將維持供不應求的基本格局。
西安潛在供應量大都是低端產品,待開發涉宅用地總建面3789萬平方米,占比高達97.8%。并有少量為中端產品,待開發涉宅用地總建面低至86萬平方米,高端產品則暫缺。一方面,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明顯偏高,一旦市場需求難以有效承接,難免將加劇市場去化壓力。另一方面,中高端產品潛在供應量整體偏低,市場去化壓力不大。
4、廈門:中、高端產品潛在供應量較大,去化前景不容樂觀
廈門近3年未開工、部分開工涉宅用地成交總建面241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產品,潛在供應量分別為155萬平方米和77萬平方米,占比分別為64.5%和32.1%。另有少量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8萬平方米,占比約3.4%。主要原因在于2016、2017年廈門土拍市場持續火熱,同安、翔安、集美等區域頻出高價地。受制于調控政策持續高壓,廈門房地產市場顯著降溫,高價盤去化壓力開始浮現,且有加劇的趨勢,開發銷售周期明顯拉長。長期來看,中高端產品潛在供應量明顯偏高,但市場需求本就有限,去化前景著實不容樂觀;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整體偏低,成交去化依舊不成問題。
5、蘇州:中、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略高,但去化壓力整體可控
蘇州近3年未開工、部分開工涉宅用地成交總建面1495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皆超600萬平方米,占比都在40%以上。近年來,蘇州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持續偏緊,中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并未顯著超出市場需求,去化壓力整體可控。高端產品潛在供應量18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姑蘇區、園區和新區這類熱點區域。盡管高價盤成交去化明顯放緩,但由于蘇州土地供應本就受限,核心地段宅地更是資源稀缺品,長期來看熱點區域高端產品去化前景謹慎樂觀。
多數二線城市潛在供應量并不大,整體總量適中。不過,貴陽、昆明、西安等部分二線城市潛在供應量明顯偏高,集中分布在貴安新區、滇中新區和西咸新區這類重點規劃片區。并且,待開發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顯著偏高,去化率較難保證。廈門潛在供應量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產品,部分待開發項目地價、房價明顯倒掛,長期來看去化堪憂。
1、多數二線城市潛在供應總量適中,整體庫存仍在較低水平
多數二線城市潛在供應量并不大,半數以上二線城市近3年未開工、部分開工涉宅用地成交總建面皆不足同期商品房累計成交面積0.5倍,去化壓力整體可控。即使如長春、沈陽這類前期高庫存風險城市,近年來大幅調降供地指標,潛在供應量暫居市場末位,庫存壓力漸有緩解的趨勢。預計多數二線城市庫存量仍將維持在較低水平,即使有回升,幅度也將非常有限。
2、貴陽、昆明、西安規劃片區潛在供應量甚高,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貴陽、昆明和西安潛在供應量明顯偏高,主要集中在重點規劃片區,貴安新區、滇中新區和西咸新區潛在供應量均高居市場前列。典型如貴安新區,涉宅用地潛在供應量超2000萬平方米,占比多達63.3%。并且,待開發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貴陽、昆明和西安低端產品潛在供應量顯著偏高,占比都在95%以上。一旦市場需求難以有效承接,在售項目去化率持續回落已是大概率事件,開發銷售周期也將明顯拉長。
3、廈門中、高端產品潛在供應量明顯偏高,去化前景堪憂
本輪調整期,廈門堪稱典型的風險城市,市場購買力透支乃是重要因素。隨著市場下行壓力不斷積聚,高價盤成交明顯放緩,去化壓力漸有加劇的趨勢。目前,廈門潛在供應量皆以中、高端產品居多,主要還是前期出讓的高價地,地王盤也不在少數。部分待開發項目地價、房價明顯倒掛,已然陷入開盤必虧本的窘境。長期來看,廈門房地產市場難言實質性好轉,中、高端產品去化前景著實堪憂。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