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瘙癢是指無原發性皮膚損害,而以瘙癢為主要癥狀的皮膚病。本病以自覺皮膚陣發性瘙癢,搔抓后常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和苔蘚樣變等臨床特征。本病多見于老年及青壯年,好發于冬季,少數也可夏季發病。相當于西醫的皮膚瘙癢癥。
1、病因病機
血虛生風,肌膚失養而癢;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濕熱內生,化熱生風而癢;或由情志內傷,五志化火,血熱生風而癢。
2、診斷
瘙癢為陣發性,白天輕,夜間重,亦因飲酒、情緒變化、受熱、搔抓、摩擦后加重。由于多次搔抓,可引起抓痕、和血痂,日久皮膚可出現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等。
發生在秋末及冬季,因氣溫驟冷所誘發者常因瘙癢而致失眠或夜寐不安,稱冬季風瘙癢,一般春暖可愈;發于夏季,由溫熱所誘發者,稱夏季風瘙癢,入冬則輕。
3、辨證論治
3、1、內治法
3、1、1、風熱血熱證:皮膚瘙癢劇烈,遇熱更甚,皮膚抓破后有血痂;伴心煩,口干,小便黃,大便于結;舌淡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涼血
方藥:消風散合四物湯加減。
血熱甚者,加丹皮、紫草以涼血清熱;風盛者,加全蝎、防風以祛風止癢。
3、1、2、濕熱蘊結證:瘙癢不止,抓破后脂水淋漓;伴口干口苦,胸脅悶脹,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止癢。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3、1、3、血虛肝旺證:以老年人為多見,病程較長,皮膚干燥,抓破后血痕累累;伴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舌紅,苔薄,脈細數或弦數。
治法: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體虛年老者,重用黃芪、黨參以補氣;瘙癢甚者,加全蝎、地骨皮以止癢;皮膚肥厚脫屑者,加阿膠、丹參以養血活血。
3、2、外治法
3、2、1、周身皮膚瘙癢者,可選用百部酊、苦參酒外搽,每天數次。
3、2、2、皮損有濕疹樣變者,用.三黃洗劑外搽,每天4—5次;苔蘚樣變者,用黃柏霜外涂,每天3次。
3、2、3、各型皮膚瘙癢,可用藥浴或熏洗、熏蒸療法。如苦參片、白鮮皮、百部、蛇床子、地膚子、地骨皮、花椒等煎水作全身熏浴,或礦泉浴等。
3、2、4、皮膚干燥發癢者,可外用各種潤膚膏薄搽。
4、預防與調攝
4、1、忌食辛辣、魚腥發物,忌飲酒,多食蔬菜、水果。
4、2、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搔抓、摩擦或熱水燙洗,忌用堿性強的肥皂洗澡。
4、3、內衣要柔軟寬松,宜穿棉織品,不宜穿毛織品。
5、結語
風瘙癢相當于西醫的皮膚瘙癢癥。其特點是皮膚陣發性瘙癢,搔抓后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和苔蘚樣變等繼發性皮損。臨床上可分為局限性和泛發性兩種。風熱血熱證,治宜疏風清熱涼血,方用消風散合四物湯加減;濕熱蘊結證,治宜清熱利濕止癢,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血虛肝旺證,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方用地黃飲于、當歸飲子加減。外治可根據不同皮損,分別選用百部酊、苦參酒、三黃洗劑、黃柏霜等外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