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之初,俄軍在搶占制空權方面做得并不好,雖擊毀了多架烏克蘭戰機,但自家損失也不小。但近來,俄空軍不斷取得戰果,似乎是改變戰術的原因。對此,退役的飛行員Vijainder K Thakur近來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具體解讀。Vijainder K Thakur不僅是一名飛行員,他還是一位作家、軟件架構師、企業家和軍事分析師。
俄空軍蘇-35戰機
他分析稱,從俄羅斯最近的表現看來,俄羅斯空天軍比過去更有效地承擔起搶占制空權、為補給部隊攔截的責任,最近也沒有關于俄軍戰斗機在前線損失的報告,例如蘇-35S和蘇-30SM。而正相反,俄羅斯國防部11月宣布,擊落了好幾架烏克蘭戰機,并發動阻絕打擊,消滅了數百名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和雇傭兵。
俄國防部稱,11月27日,俄空天軍在頓涅茨克附近消滅了100多名外國雇傭兵,并摧毀了6 輛裝甲車。11月25日,俄軍在哈爾科夫地區附近使用高精度武器襲擊了三支波蘭臨時雇傭軍,同時消滅了200多名武裝分子。同一天,俄軍在頓涅茨克附近消滅了100多名外國軍團、1輛坦克、2輛裝甲戰車和8輛使用高精度武器的機動車。
俄軍攔截打擊的首選武器是Kh-29空對地(ASM)導彈,選擇的平臺是蘇-34或蘇-30SM。
俄國防部說,俄空軍戰機1周7天,1天24小時巡邏前線空域,掩護蘇-34戰斗轟炸機、蘇-30SM和蘇-25戰機和攻擊直升機。至于米-28、米-35和卡-52直升機,則負責打擊烏軍的軍事設施和裝備。
這樣一來,俄空軍所采取的戰術既避免了戰機折損,又加強了制空權。
蘇-35S發射R-37M導彈
而在奪取制空權方面,如米-31BM和蘇-35S等俄軍戰機在中空飛行,攜帶武裝空對空導彈,或是空對空搭配反輻射導彈。其中反輻射導彈是用來打擊追蹤俄空軍戰機的任何雷達。
在制空權任務中,通常:
米-31BM在機身下方裝備了2枚RVV-BD遠程空對空導彈,在翼下裝備了2枚RVV-SD中程空對空導彈。
蘇-35S配備2枚RVV-BD、2枚RVV-SD和1枚Kh-31 ARM。
11月25日,一架提供頂蓋掩護的蘇-35S在中等高度,俯視擊落了一架烏克蘭戰機。
11月6日,俄軍蘇-30SM和蘇-35S的機組人員在蘇-30SM 執行攻擊任務時,識別并摧毀了一架烏克蘭軍用飛機。
米格-29
此外,俄空軍的蘇-25戰機在需要時為地面部隊提供必要的支援。它們通常是貼地剖面飛行,以避開預警裝置,并盡量減少暴露在防空系統的射程內。這架飛機配備非控火箭彈,飛行員根據機載彈道計算機提供的平視顯示器上的提示發射火箭彈。
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與目標的距離,蘇-25飛行員在發射前拉升戰機,讓火箭彈向上飛行。而它們向目標射彈后便火速離開,并發射照明彈來誘騙烏軍防空系統的操作員。
俄國防部定期公開的視頻顯示,俄空軍的作戰行動如今十分專業,現在他們懂得發揮優勢,避免弱點。
我們再也看不到俄軍蘇-35S戰斗機在支持地面部隊時,下降到單兵攜帶導彈包絡線內的令人瞠目結舌的視頻畫面,手持啞彈,通過在樹梢高度危險地飛行來爭取準確的釋放!
蘇-34戰斗機
俄羅斯戰斗機和轟炸機,如蘇-30SM和蘇-34,現在可以在蘇-35S和米-31BM戰機的掩護下,非常準確地使用具有破壞性的Kh-29導彈。
10月10日以來,俄空軍使用巡航導彈襲擊了烏克蘭的能源和通信基礎設施,五次跨越整個國家。除了嚴重削弱烏克蘭的發電能力外,10月10日、17日、31日以及11月15日和23日的襲擊,還迫使烏克蘭分散其AD火炮和導彈資源。
盡管西方不斷通過不同類型的反導系統增強烏克蘭的反導能力,但俄空軍繼續在重要的前線攻擊。不過,俄羅斯現在通過割讓南部戰線的領土來穩定和縮短前線。
俄羅斯的戰略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烏克蘭盡管擁有壓倒性的數量優勢卻無法發起進攻,這表明該戰略運作良好。(井上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