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 Lipid Res:增加一種腸道酶可抑制肥胖!
DOI:10.1194/jlr.M076513
NAPEs 是一類在攝入食物后產生于腸道中的脂質分子家族,并能發揮類似瘦素的作用:他們能減少進食和體重增加。
鑒于NAPE在調節飽腹感和抑制肥胖方面潛在的重要性,Sean Davies博士和她的同事正在探究它的功能。
NAPEs會在NAPE-PLD酶的作用下轉化為NAEs,但是人們并不清楚這一轉化對于NAPE的功能是否是必要的。研究者們將NAPE和NAE通過他們開發的一種能合成這些物質的腸道菌傳遞給了小鼠。
【2】勃林格殷格翰與Gubra公司合作研發新一代肥胖癥藥物
新聞閱讀:Phase 1 trials for two novel treatments of obesity and/or diabetes initiated by Zealand partner Boehringer Ingelheim
全球有超5億人患有肥胖癥。肥胖癥是包括心臟病、中風、2型糖尿病等可引發重大發病和死亡的全球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新的研發項目將和其他勃林格殷格翰項目一起用于進一步改善減重的聯合治療。
Gubra將在研發成功和產品商業化后獲取總額最高達2.5億歐元的付費,其中還包括基于全球銷售額兩位數的版稅。
德國殷格翰和丹麥霍斯霍姆2017年9月13日電 /美通社/ -- 勃林格殷格翰與Gubra聯合宣布兩家公司就治療肥胖癥的新型肽合成物達成合作并簽訂許可協議。這次合作結合了Gubra在設計、合成、表征以及治療性多肽體內測試領域的專業技能和勃林格殷格翰在心血管代謝疾病領域新型治療藥物研發的特長。本次合作進一步擴大并完善了勃林格殷格翰在其核心治療領域之一 -- 心血管代謝治療領域的研發線。
超重和肥胖癥是心臟病、缺血性中風、肝臟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數種癌癥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肥胖癥(BMI指數大于等于30 kg/m2 )全球范圍的發病率在1980年至2008年之間翻了一倍。到2008年,全球罹患肥胖癥的人數超過了5億(占到全球男性的10%和女性的14%),每年因超重或肥胖癥死亡的人數超過280萬。1 目前治療選擇的稀缺使得患者對安全有效的減重治療手段有著很高的醫療需求。
【3】JBC:突破!科學家鑒別出能有效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謝疾病的關鍵靶點蛋白
DOI:10.1074/jbc.M117.784256
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一種蛋白質在治療或阻止代謝性疾病(比如肥胖和糖尿病)發生上的潛力。
Nischarin就是研究人員所發現的新型蛋白質,研究者表示,Nischarin能夠充當分子支架的角色,在一系列生物學過程中維持并且與其它多個蛋白質伴侶發生相互作用,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Nischarin蛋白能夠扮演腫瘤抑制子的角色抑制乳腺癌和其它癌癥的擴散和轉移。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進行研究發現,Nischarin能夠同名為AMPK的基因進行相互作用并且控制該基因的活性,AMPK能夠調節機體的代謝穩定性,在Nischarin被剔除的小鼠機體中,研究人員發現制造葡萄糖的基因的活性水平下降了,同時Nischarin還能夠與調節葡萄糖攝入的基因相互作用。
【4】Cell Metab:大腦信號調控飯后脂肪的燃燒,或可解決肥胖問題
doi:10.1016/j.cmet.2017.07.013
最近,來自莫納什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了大腦調控進食過程以及能量消耗的新機制。這一發現解決了此前困擾科學家的重要疑慮,同時也為治療肥胖癥提供了新的靶點。
肥胖是包括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肝臟疾病以及一些癌癥等在內的多種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而研究者們發現進食會影響脂肪的'棕色化'。眾所周知,人體的脂肪儲存于脂肪細胞中,而后者會在白色與棕色之間相互轉換。白色脂肪能夠儲存能量,而棕色脂肪則能夠消耗能量。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進食之后大腦能夠受胰島素的影響,進而發送信號促進脂肪的棕色化以及能量的消耗;相反地,當禁食之后,大腦將調控棕色脂肪向白色脂肪轉化,從而促進能量的儲存。這些機制共同調控了體重的穩態,避免在進食或禁食狀態下體重的過度增高或減輕。
【5】Nature:“葡萄糖感受機制”或可治療肥胖癥
《自然》雜志發表了廈門大學林圣彩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生理狀態下機體感受葡萄糖水平并調節代謝模式的機制,對開發用于治療肥胖癥,乃至延長壽命的藥物具有深遠意義。
生活中的生物體內,葡萄糖水平的波動十分常見,睡一大覺、劇烈運動幾個小時或者太忙了沒時間吃飯,都會引起葡萄糖水平的顯著下降。這時,機體能夠觸發一套有效的過程應對這類“不利情況”,林圣彩課題組研究發現,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激活“代謝的核心調節者”——AMPK。
此前研究認為,葡萄糖水平下降引起細胞內的能量分子ATP含量下降,進而引起另一代表低能量狀態的分子AMP水平的上升,并由AMP直接激活AMPK,維持新陳代謝平衡。
【6】Cell Rep:改變腸道菌群的關鍵通路或有望開發出治療肥胖的新型靶向療法
doi:10.1016/j.celrep.2017.05.077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開了腸道細菌代謝和機體肥胖之間的生物學關聯,研究者發現,阻斷特殊的腸道微生物通路或能幫助抑制肥胖和胰島素耐受性的發生,同時還會促進脂肪組織更加快速地進行代謝。
研究者J. Mark Brown博士表示,這項研究中,我們對一種能夠產生氧化三甲胺(TMAO)的代謝通路進行了研究,在腸道細菌對關鍵營養物質(膽堿、卵磷脂和肉堿)進行消化的過程中就會產生TMAO,而上述關鍵營養物質在動物產品中非常豐富,比如紅肉、加工肉類、蛋黃和肝臟等。
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高水平的TMAO和個體高風險的嚴重心血管疾病事件直接相關,比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等。由于心血管疾病和肥胖密切相關,因此研究人員就假設,TMAO或許參與了誘發機體肥胖的代謝通路,隨后他們重點對一種名為含黃素單氧化酶3(FMO3)的宿主酶類進行了研究,該酶能夠將TMAO轉化成為其活性形式,此外,研究者還發現,缺失或FMO3基因失活的小鼠往往會免于肥胖,甚至在被喂食高脂肪、高熱量飲食的情況下依然不會肥胖。FMO3陰性的小鼠機體中往往會出現和淺褐色或棕色脂肪細胞相關的高水平的基因表達,相比白色脂肪細胞而言,這些脂肪細胞的代謝活性往往更高。
【7】Nature:首次解析出GLP-1受體與G蛋白結合在一起時的結構圖,有助開發2型糖尿病和肥胖療法
doi:10.1038/nature22394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斯坦福大學和ConfometRx公司的研究人員首次捕獲到一種關鍵的細胞受體在發揮作用時的冷凍電子顯微圖片。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年5月24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yo-EM 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GLP-1 receptor in complex with a G protein”。
這些發現揭示出關于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工作機制的新信息。GPCR是與人體內幾乎每種功能都相關的分子信息傳遞的中間體。
GPCR停留在細胞膜上,在那里,它們檢測來自細胞外部的信號,并且將這些信號傳遞到細胞內部來發揮作用。它們對光線、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輸入、激素和神經遞質等信號作出反應。
這些新的近原子分辨率圖片對這些重要的受體如何結合和傳遞來自肽類激素的信號提供非常詳細的觀察。
【8】FASEB:BAT受體會是治療肥胖和糖尿病的關鍵嗎
根據“FASEB雜志”在線發表的研究,科學家已經發現通過在BAT細胞上采用兩種受體作為潛在的治療靶點,增加了代謝增強的棕色脂肪組織(BAT)(“好”脂肪)的量。兩種受體TRPM8和TRPP3都與人類中BAT的產生有關,并且可能被某些食物和可能的預想新藥激活。這對于治療肥胖、糖尿病和相關的代謝紊亂綜合征有影響。
參與該工作的瑞士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細胞生物學和組織工程中心生命科學與設備管理系的研究人員Michael Ragunath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確定了TRPM8和TRPP3作為涉及人類棕色脂肪生成的藥物靶點的潛力,以開發可以調節個體能量消耗及血糖控制的物質?!?“面對越來越多的糖尿病和肥胖人群,我們的工作有助于促進棕色脂肪的非腎上腺素能刺激物以及影響棕色脂肪生理學的功能性食物的開發?!?/p>
【9】《細胞》子刊《分子細胞》:與青蒿素齊名的雷公藤紅素或可治療肥胖
日前,廈門大學藥學院張曉坤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成果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細胞》雜志子刊《分子細胞》發表,揭示了從傳統藥用植物雷公藤中分離提取的雷公藤紅素調控代謝的重要作用靶點和機制,發現肥胖的潛在治療方法。
雷公藤紅素與青蒿素齊名,被《細胞》雜志列為最有可能被開發成為現代藥物的5種傳統天然藥用化合物之一。最近發現的雷公藤紅素的超級減肥作用更使這一傳統中藥成分風靡世界。然而雷公藤紅素具體的作用靶點不清、分子機制不明, 一直阻礙了將其開發成為現代藥物。
而張曉坤教授課題組最新發現,雷公藤紅素能夠結合于細胞核中的孤兒核受體Nur77,誘導產生特定的機理作用,清除損傷的線粒體,從而抑制炎癥及肥胖等相關疾病。實驗結果明顯看出,雷公藤紅素有效地抑制了喂食高脂肪飲食的小鼠體重增加。
【10】Diabetes:花椰菜芽中的蘿卜硫素有望治療肥胖
doi:10.2337/db16-0662
蘿卜硫素(Sulforaphane),化學名為1-異硫氰酸-4-甲磺酰基丁烷,又稱“萊菔硫烷” ,在西蘭花、芥藍、北方圓紅蘿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中含量較豐富,是一種常見的抗氧化劑,是蔬菜中所發現的抗癌效果最好的植物活性物質。
已知蘿卜硫素通過激活轉錄因子Nrf2、增強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和化學物解毒能力,發揮著阻止癌癥的效果。Nrf2調節著細胞中的氧化/還原平衡。另一方面,當由于肥胖,這種氧化/還原平衡遭受破壞時,這種破壞會導致多種疾病產生。然而,蘿卜硫素對肥胖的影響仍然是未知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金澤大學和Kagome公司(Kagome Co. Ltd.)的研究人員比較了吃添加著蘿卜硫素的高脂肪食物的小鼠和吃不含有蘿卜硫素的高脂肪食物的小鼠的體重。他們發現相比于不攝入蘿卜硫素的小鼠,攝入蘿卜硫素的小鼠的增重率下降15%,它們的內臟脂肪下降20%,它們的肝臟脂肪變性(hepatic steatosis)增加程度下降,而且它們的血糖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