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研掐指一算
又到一年一度的畢業論文開題時節了
與導師會面了嗎
研究主題定了嗎
文獻綜述寫了嗎
準備好保溫杯和枸杞
挑燈夜讀、閉關研究了嗎
……
關懷研究僧,人人有責
小研整理了來自河南大學魏明霞教授總結的
開題報告中常見的5個問題
一起來看看吧~
論文開題是研究生學習與研究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它決定著研究的實施、方向和結果。有些研究生在開題中就存在選題、方法等問題,如果沒有真正解決,就會使開題中的問題在后續研究中繼續存在并導致嚴重的后果。目前研究生的開題報告粗看起來范式合理、頭頭是道,但潛伏著某些不能忽視的問題。
1.研究問題中的問題
研究問題的提出是整個研究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環節。對于碩士生來說,常有下列不足:
首先,缺少問題性。這是指有的選題并未能顯示出研究者對某一事物的真正質疑和興趣點,沒有理論上或實踐中的困惑與認知沖突。其內在的原因大抵是研究者心中沒有形成個人化的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因而也會缺乏方向和激情。具有問題性的問題使研究更具意義和需要,是推動研究不斷深入的內在動力。
其次,問題籠統模糊。問題明確具體,應是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的重要特質。當然在開始的時候,研究者頭腦里的問題可能只是一個方向、一個主題,但接下來就要逐漸產生并聚焦問題,明確自己要研究的主題及主題之下的待研究子問題。也可以說,子問題的清晰和合理是研究問題明確、具體的重要標志,它具有指導研究進程的功能和作用。
再者,缺少視角和深度。在檢視某一個研究是不是有深度或有創意時,往往要看研究者能否把這一個問題與一個很重要的、很有深度的背景問題建立起有機聯系,由此體現出某問題研究的意義及其獨特價值。
2.冗余的概念圈
核心概念是否明確、恰當、合理,影響研究的方向和成效。現在部分研究生的問題是繞圈子,概念顯得紛繁冗余。真正的概念明晰需要的恰恰相反,要理解深邃,回到基本,使復雜問題簡約化。
3.文獻綜述中的資料堆積
文獻綜述表明的是研究者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并又開拓出了自己的研究空間。但在有些學位論文中,綜述內容太繁太多,且大部分是與研究多少沾點邊但又無直接相關的歷史資料或名人觀點堆積,而不是當下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那個問題的研究綜述。另外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材料羅列多、分析概括少,很難看出研究者個人對已有研究的認識、評價和個人的觀點傾向。
4.理論基礎的多元龐雜
當今的碩士生學位論文中都有一個篇幅巨大的“理論基礎”,但當問及:“這些理論如何成為你的研究的理論基礎了呢?”可能不少同學并不能給予一個明確的、自信的回答。
分析諸多論文中理論基礎與其研究的聯系,發現有下列問題:所羅列的理論是與許多研究都有點關系的一般理論,缺乏的是與該研究有關系的相適宜的、有針對性的理論;堆積龐雜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論;缺少研究者自己的理論假設。對于他人的理論似乎是借來裝裱門面,沒有合理的吸收與借鑒,也沒有形成自己關于某一問題的基本理念和評價。這種理論上的夾生狀態是研究和討論解釋難以深刻的重要原因。
5.選題意義的概念化
有的選題在闡述研究意義時,總是泛泛而論,所談及的研究意義是教科書里所說的一般意義,而不是研究生的那個具體問題研究的意義,這時作為研究者似乎消失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研究生壓根就沒有搞明白關于此問題的意義。這也和問題的提出有關,如果提出的“問題”是一個自己發現的、實實在在的、具體的真問題,研究的特殊意義就會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