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身的話題我們常常說,但是很少聽人講「健腦」。
但事實上,沒有人否定健腦的重要性,甚至它比健身更加重要。不少老鐵愿意花很多時間,辦成千上萬年費的卡在在健身房泡著,但是我們發現很少有人會刻意訓練自己的大腦。
似乎大家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假設:
大腦這玩兒還需要訓練?難道和它有關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么?
事實上,還真不是。
2
一個非常有名的定律,叫「一萬小時定律」,說的是,要在任何領域成為專家,都必須要投入一萬小時的練習。
這里的練習,對于很多領域來說,其實都是針對大腦的訓練,包括知識、邏輯、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思考問題的路徑等等。
很多時候,這種練習必須是要刻意地,朝著更有效的方向進行,才最終有效。不然在一個崗位上重復十萬小時,不加思考,沒有優化,最終也并不能成為專家。
既然長期的刻意練習才有可能讓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先者,那么打破原來固有的思維模式,就變得特別重要。
而原來固有的思維模型是什么呢?就是我們所謂的舒適區。
每個人從本能上,都習慣于采取讓我們舒服的,節約成本的方式(很多時候意味著偷懶)去思考和行動。
比如我們看到一個爆料,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臥槽,這么勁爆!想當然地把爆料接受下來。而只有少數人會采取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方式先懷疑信息的真實性以及爆料者的動機。
批判性地思考,是反人性的,違背本能的,它屬于人們舒適區之外的東西。
因此,鍛煉自己大腦,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第一個要做的事情,便是提醒自己要走出舒適區,不要總是「想當然」地「接受」周遭的信息和慣常行為模式。
慣常的行為模式,比如舉個例子,就是大多數學金融的都認為投行是非常好甚至最好的職業起點,但如果你稍微批判思考一下,你就發現這很有可能是一種「隨大流」的羊群效應。
敢于反思,敢于質疑「大眾的觀念」和「理所當然」的做法,走出思維模式的舒適區,是健腦的第一步,也是建立屬于自己思維體系最重要的底層基礎,即是學會批判。
3
除了有自己獨立思考之外,厲害的人,認知層次比較高的人,通常都具備如下這個思維品質:
看問題「一眼到底」,直入問題本質和根源。
喬布斯對「用戶需求」和「市場」的定義是這樣,馬斯克的思維模型也是這樣,而大家熟知的馬化騰,在產品思維方面頗為著名的特征,也是這樣。
這個思維品質,被稱作「第一性思維原理」,英文叫First-principle Thinking. 即是快速從問題最基礎的假設/原理/事實出發,找到問題的根源,進而抽絲剝繭,把問題一層層分解開來,形成快速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
打個簡單比方,很多人最近都在股市里買茅臺,也有很多人躍躍欲試打算買茅臺。如果我們問一個如下這樣的簡單問題:
為什么要買茅臺?
大家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門,比如護城河、定價優勢、競爭壁壘、公司龍頭地位、市場情緒等等。
但其實你作為聽眾,一聽這些答案,就會覺得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啥就說啥,缺乏一條邏輯主線。而一個真正有專業素養,經過嚴格投資訓練的人,給出的答案大概會是這樣:
為什么要買茅臺?因為買它期望它能賺錢。
而賺錢靠什么呢?靠賣出價格比買入價格更高。
于是問題就回到如何確定賣出價格和買入價格了。
買入價格是市場現在給定的,你要判斷的問題就剩下一個:估值是否合理?便宜了還是貴了?
賣出價格你是不知道的,所以你要做預測。預測怎么做呢?又分為公司的業績和估值水平。
最終公司的業績,就會回到收入-成本=利潤這個最基礎的公式上來,于是你開始去研究決定收入的因素(量和價),研究決定成本的因素,去合理預估未來的變化趨勢。
這樣的一整套邏輯下來,為什么要買茅臺,買茅臺的理由和邏輯是什么,就清清楚楚了。這就是很典型的從「最基本的事實/假設/公理」出發的思考問題的方式,這里的基礎事實就是:買茅臺是為了賺錢。
但人們思考問題往往習慣直接從很上層的因素開始起步,然后眉毛胡子抓過來,分析了一大堆,可能把自己繞進去了,最后也沒得出一個讓自己信服的結論。第一性思維,就是讓大家避免這樣做低效的工作,而是直達問題的本源,然后以此環環相扣地展開對問題的思考。
4
此外,除了這種很底層的認知體系的構建,我把它稱之為底層算法(類似AI),我們往往還需要中間層的算法,即是介于應用層和底層邏輯之間的思維體系。
這些算法往往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尤其是和我們從事的行業和工作相關,因為工作往往構成了你的絕大部分嚴肅思考的時間。
中間層算法當中,有兩個我認為特別重要。一是創業的思維邏輯,二是互聯網的思維體系。
當然還有第三個,叫金融思維體系,這一塊我已經講得夠多了,今天就略過。
創業這件事,是只屬于極少數人的游戲,并非每個人都適合創業也有能力去創業。但是換個角度,每個人如果把自己當做一個獨立的產品,獲得更多用戶的注意力,并且實現更大的價值,最終獲得規模化的回報(Monetization),這其實就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全部思維。
如何打造一個牛逼的產品?如何獲取用戶的時間?如何把產品推向市場?如何找到用戶的需求痛點?如何構建盈利模式?如何迭代和升級產品?……
以上都可以對標到每個個人的成長當中:
如何讓自己變得牛逼?如何被更多人認可?如何在勞動市場成功釋放自己的價值(找工作/跳槽等)?如何成為一個讓老板喜歡的員工/滿足公司發展需要的員工?如何讓自己的工資增長曲線更加陡峭?如何打造自己1.0,2.0,3.0……?
以上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創業思維」。
如果你不把自己當做一個創業產品那樣去死磕,你將很快被年輕人迎頭趕上并拋在身后,更不用說快速崛起和更新的新技術新商業模型。
互聯網的思考模型更不用多說,當下已經沒有人沒有商業組織可以和互聯網絕緣。你的日常生活,從起床睜眼掏出手機刷朋友圈開始,就已經接入互聯網。那么作為一個全程接入互聯網的數據節點,你要具備哪些互聯網的思維,來更好地打磨自己這個「創業產品」?
很多人都習慣于被動地把自己拋入互聯網的數據庫當中,但是極少數人會反思如何利用互聯網來升級和改造自己的思維模型,進而幫助自己提升認知水平和收入水平等。
跳出自己的認知舒適區,學會批判思考,構建自己獨立處理問題和信息的邏輯框架是每個人終其一生事實上都在不斷進化的底層算法。只是絕大部分人都是被動地,不自覺地,被競爭和生存壓力推著這樣做。如果你能主動地,刻意地,先發地去做這件事,在競爭起點上,可能已經領先一步。
在底層算法的基礎之上,中間層處理現實數據的算法同等重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創業產品」不斷去迭代升級,推高成長曲線的斜率,同時用好時代背景下的互聯網這個強大工具,最終每個個體才有可能實現在經濟新周期里的快速崛起。
5
基于以上的一些思考,我們開發了如下這個主題的訓練營:
How2Think 思維認知升級訓練營
-個體如何在新經濟周期里快速崛起?
這些內容沒有書本上的理論和陳詞濫調,全是我自己學習/工作/創業這十年經驗的濃縮精華和提煉。(包括了我工作學習到的,第一次創業失敗的復盤,新媒體還算「成功」的總結,等等)
以下是課程的詳細安排。
模塊一:新經濟周期
Module No.1:New Economy Cycle
新經濟周期的特征描述
新經濟周期與舊經濟周期的區別
新周期對公司/個體崛起的路徑影響
模塊二:批判性思維系統的構建
Module No.2:Build-up of Critical Thinking
典型的信息處理模型
批判思維構建的四大步驟
邏輯批判入門
模塊三:第一性思維系統的構建
Module No.3: Build-up of First-principle Thinking
追根溯源:什么才是分析問題的起點?
直達本質:如何快速「一眼看到底」?
歸納與演繹思維模型
模塊四:創業思維的構建
Module No.4:Build-up of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創業第一性原理
創業思維VS打工者思維
不一定要創業,但一定要具備的創業思維
我的第一次創業失敗復盤
模塊五:互聯網思維的構建
Module No.5:Build-up of Internet Thinking
流量思維
迭代思維
MVP思維
我運營「秦小明」的經驗總結
模塊六:個體新的價值變現模型
Module No.6:Individuals’ New Monetization Model
日期和內容安排可能會根據課程實際推進情況,相機調整。最終以實際上課為準,以上僅供參考!
錄播 直播 閱讀材料 微信群學員互動
1. 收聽語音
主要的內容體系,會通過千聊平臺的語音直播間進行。
一般為隔天(即day1、day3、day5...)直播,直播時間原則為晚上8:00開始,持續60分鐘左右(可能會視情況調整,以具體課前通知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