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15)
Ⅰ、柔板;
Ⅱ、莊重地;
Ⅲ、回旋曲:不太快的快板.
1859年1月22日,這首協奏曲在漢諾威首演,由勃拉姆斯演奏鋼琴,約阿希姆(Joachim)擔任指揮。
1854年勃拉姆斯住在漢諾威,這一年的春季和夏季著手創作這首協奏曲。舒曼的精神錯亂和投身冰冷的萊茵河自殺事件深深地影響了他。1855年1月他從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寫信給約阿希姆說:“去年夏天,我已經著手寫一部交響曲,我甚至已經為第一樂章進行了配樂,并創作了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然而這部交響曲從未完成,工作停頓下來,他又開始投身于創作由兩架鋼琴演奏的奏鳴曲。
交響曲創作中的前兩個樂章后來成了《D小調鋼琴協奏曲》(Brahms: Piano Concerto No.1, Op.15)的第一、二樂章,而原本的第三樂章在后期創作的《德意志安魂曲》(A German Requiem)中被原汁原味地完整保留為一個完整樂章。
50年代中期,為兩架鋼琴而作的奏鳴曲經常被放到私人聚會上演奏,由勃拉姆斯和克拉拉以及格里姆(Julius Otto Grimm)合作。格里姆(1827-1903,文學家,指揮家,演講家,哲學博士,曾經創作過一部交響曲,幾套組曲和其他一些音樂作品)曾經說過這首奏鳴曲應搭配更莊重的形式,并勸勃拉姆斯把它們寫成一首協奏曲。這個任務讓勃拉姆斯忙碌了兩年時間。每一樂章都被一再地寄給約阿希姆征詢意見,他的建議給勃拉姆斯很多幫助。
1858年,有信件表明勃拉姆斯去過德特莫爾德,他希望自己的一些作品能有機會在那兒演奏。“在眾多雜務纏身之際,他已經完成了一部協奏曲,樂曲中最優美的樂段將會演奏給我們聽。”然而德特莫爾德的音樂家們并不懂得欣賞勃拉姆斯。據說樂隊指揮基爾(Kiel)對他心存偏見,但協奏曲還是開始在漢諾威排練,盡管樂隊里很多人都持反對意見,約阿希姆還是把它提上了漢諾威宮廷音樂會的演奏日程。并在1858-1859年度系列演出的第三場音樂會上演奏了這首協奏曲。
這首協奏曲上演后反應冷淡。漢諾威《信號》(Signale)雜志的記者寫道:“這部作品的公演并不怎么成功,但它引起了聽眾們對最優秀的藝術家的尊重與同情。”1859年1月27日,勃拉姆斯在萊比錫的葛文霍斯音樂廳演奏了這首協奏曲,公眾和樂評家們很不友好。作曲家在寫給約阿希姆的信中說:“一次華麗的命中注定的慘敗…盡管如此,假如有一天我能改進一下它的結構,也許聽眾們會喜歡。”波瑞考普夫和黑泰爾(Breitkopf & H?rtel)出版社拒絕出版這部作品,而最終由瑞特-比爾德曼(Rieter-Biedermann)于1861年將它推薦給世人。
在音樂之光中找回靈魂的香氣
菲利普·黑爾樂評集
——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會曲目導賞
音樂之光翻譯制作
—巴赫—
3、《管弦樂組曲》
—海頓—
—莫扎特—
10、《費加羅婚禮》
11、《魔笛》
11、小提琴協奏曲
12、莫扎特如何彈鋼琴
—貝多芬—
13、《第一交響曲》
14、《第二交響曲》
15、《第三交響曲“英雄”》
16、《第四交響曲》
17、《第五交響曲“命運”》
18、《第六交響曲“田園”》
19、《第七交響曲》
20、《第八交響曲》
22、《萊奧諾拉》序曲
23、《科里奧蘭》序曲
24、《艾格蒙特》序曲
25、《第四鋼琴協奏曲》
27、《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勃拉姆斯—
28、勃拉姆斯小傳
29、《c小調第一交響曲》
30、《D大調第二交響曲》
31、《F大調第三交響曲》
32、《e小調第四交響曲》
34、《悲劇序曲》
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音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