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文觀止》的一些小技巧古人的啟蒙方法...
讀《古文觀止》的一些小技巧
古人的啟蒙方法甚是簡單粗暴,什么有的沒的懂的不懂的,先背下來再說。就是那句著名的古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個人認為,在背誦的過程中還是可以講究一些方式方法的,讓孩子更能享受這個過程,而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死記硬背:
一、現在大環境重視教育,許多古詩詞已經被改編成了童謠,家長們按下播放鍵就可以。如果擔心童謠的播放會淪為孩子毫不上心的背景音樂,或者擔心孩子邊聽邊學、學得含糊其辭咬字不清,那么家長可以有意識地抽點時間,比如睡前,給孩子刻意強調一下。
孩子的專注、模仿和記憶能力真的是太強大了,一個不算短的故事,他們聽兩三個晚上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不要浪費了。
二、對于小學、特別是高段的小朋友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被自己的興趣所左右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背《岳陽樓記》之前可以先引導他們聽央視男團朱康撒尼在《經典詠流傳》里唱的《岳陽樓記》。聽著聽著,全文五段中就背了三段。然后,再把三、四兩段給孩子稍微疏通一下就可以了。而且這兩段,從天氣、景物????到人的心情,思路清楚得不要不要的。
三、對于初高中生來說,熟讀比背更重要。背只是一個結果,一個可以衡量的標準,而熟讀才是過程。許多學生在早自修時嫌累不愿意大聲朗讀課文,又有一些“行家”發表“書不一定非要讀出來,讀出來也不一定記得住”的論調,一般我都是笑笑不置可否的。
事實上,背誦或者嘗試背誦的過程可以默讀,而在此之前必須得有一個大聲朗讀的過程。大聲朗讀的過程,必須有!許多時候,語文老師讓學生回答個問題,學生給了答案卻說不清理由,就會推諉說“這是語感”,這是真的!
語感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開口對偶句落筆排比句,這些都需要強大的語感做支撐。所以,大聲朗讀,是萬萬不能少的。
四、感覺好了,自然背得更容易;背得多了,自然感覺更好。良性循環一旦形成,語文成績不好、孩子沒有靈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閱讀之于作文,是地基;紛繁蕪雜的作文課,是枝節。不閱讀而一味追求作文技巧,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