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幫你進行健康咨詢、預約專家門診
最近,有幾位來我這里復查的患者,都對服用阿司匹林表示出了極度的擔憂。最初,我只是耐心地解釋一遍它的藥理、藥效。但后來被質疑多了,我就留心起來,并問出了原委。原來,網絡上出現了一篇關于阿司匹林的“爆文”——《震驚全球!走下神壇的阿司匹林:一個長達40年的錯誤!》。由于題材涉及面廣、內容又勁爆,文章經過多方轉載轉發,閱讀量以百萬計。
圖片來源于搜索引擎截圖
首先,作為心血管內科醫師,先表明我的態度:這是赤裸裸地斷章取義、混淆概念、歪曲事實,目的是為了謀財害命!而受害者將是中國億萬心血管病患者。
這不是危言聳聽。
? 為什么說它是斷章取義、歪曲事實?
它文中重點講了兩個觀點(小標題):
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神話已破滅;
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病服用阿司匹林風險遠大于收益;
文中還加粗強調了幾點,如:
“盡管已經被應用了40多年,它的作用還是不那么明顯。”“多國研究報告表明,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做法是一個錯誤。”
而它的主要結論從何得出呢,理由是今年的歐洲心臟病學年會(ESC)上發表的兩項有關心血管一級預防的研究。這個年會確實是心臟病領域比較權威的會議,期間也確實有上述兩個關于阿司匹林的研究成果發表,研究成果也確實存在進一步討論和解讀的空間。
但是,即便此項科研有探討的空間,也完全沒有“爆文”解讀的那層含義,那篇“爆文”完全是胡說八道。
我不去逐條駁斥它的文章了,因為它全篇都在帶節奏,用模棱兩可的引述來推導出它想要的結論。它只是借ESC(歐洲心臟病學年會)之名而行造謠之實。
那我們來看看,這次研究成果到底是什么,為什么給了別有用心的人以造謠的機會?
先普及其中的2個概念:
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是心血管疾病尚未發生前采取措施,減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減少疾病的發生。
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是對已經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爭取良好的預后,并防止復發。
然后,我們再來看歐洲心臟病學年會上一級預防的兩項研究結果。簡言之
第一項研究:探討小劑量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低危人群(未來10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險<10%)預防發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成果顯示:嚴格執行血管健康管理的無心血管疾病的低危人群,不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第二項研究:在無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比較低劑量阿司匹林與魚油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效果。
成果顯示:阿司匹林可顯著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但也增加出血風險,“受益”與“風險”抵消。
其中有幾個關鍵點:“一級預防”、“低危人群”、“無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這些都是科研成果的前提和關鍵點!“爆文”都在有意忽視或偏轉重點。
? 文章的結論,偏差很大嗎?
很大!
首先,阿司匹林在近百年的應用中,對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一點毋庸置疑。醫學界沒有分歧。
也就是說,如果已經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再發的作用是肯定的,這部分患者建議繼續服用。如果服用中有出血情況怎么辦,我們后面說。
而對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我們先要分析未來10年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如果這種可能性較高,即高危人群(10年風險>10%),阿司匹林的預防作用依然不可被否定。那誰是未來10年的高危人群呢?我們也放在最后說。
? 會不會是“爆文”作者水平有限而做的誤讀呢?
是誤會吧,說是謀財害命就太嚴重了吧?
不是誤會。因為他文章中做了多處重點強調,比如
“阿司匹林在實驗中展示出的微弱效果,跟它帶來的風險比起來不值一提,尤其是在存在更安全的替代方法的情況下。”
從而引出他的第三個觀點:與阿司匹林相比納豆激酶是更好的預防產品。即“替代方法”。
這時候就很明顯了,他就是為了賣保健產品才造的謠。還不止于此,還有如下表述
“納豆激酶是比阿司匹林更好的心腦血管病預防產品”、“納豆激酶具有分解纖維蛋白的能力,從而清除血管里的血栓”、“納豆激酶是一種從納豆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質,長期服用尚未發現有副作用風險,并允許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而服用阿司匹林時,患者被要求不能同時服用的產品多達10余種。”
這又是在蓄意混淆保健品和藥品的概念和功效。這是謀財。
“爆文”內容一而再地抹黑阿司匹林。肆意抹黑心腦血管受眾最廣、性價比最高的藥品,使患者產生憂慮甚至誤解。如果患者擅自停藥,那后果真的會相當嚴重。這不是“害命”是什么?
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竟不顧億萬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活。
我出離憤怒。
現在,你對阿司匹林還是有幾個疑團沒有解開?好,我來一一解答。
? 如果你上文看得不太懂,直接記住以下結論就好了
首先,重點強調,這兩項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并沒有否定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阿司匹林的一級預防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是有益的,要注重獲益與風險的平衡;而嚴格執行健康管理的無心血管疾病的低危人群,不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具有下述3項的非糖尿病患者,或具有下述兩項的糖尿病患者,屬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議服用阿司匹林:
年齡:男性>=50歲或女性絕經期后;
高血壓病史;
高膽固醇血癥或蛋白尿;
肥胖(體質指數>=28)
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
吸煙。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出血問題是近期把阿司匹林推到風口浪尖的主要問題。但是,權衡“獲益”與“風險”后,我認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可防可治,而放棄阿司匹林的后果是難以接受的。
那么,服用阿司匹林該注意些什么?有以下幾種情況,需要注意:
有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病史或血液病的患者,不建議使用;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患者,治療后,方可服用阿司匹林;
反流性食道炎患者,建議同時服用質子泵抑制劑或抑酸藥;
高血壓患者應首先確認沒有阿司匹林的禁忌證,且血壓控制平穩,之后可服用。
謠言一張嘴,辟謠的跑斷腿。在用藥問題上,保險起見,還是咨詢一下專業的醫生比較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