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yī)骨科閻醫(yī)生。
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介紹幾味祛風除濕效果比較好的藥。
臨床上風濕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纖維肌痛癥、痛風關節(jié)炎、慢性滑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牛皮癬關節(jié)炎等病癥,在中醫(yī)上均被稱為痹癥。
痹癥大多風寒濕三氣結合,濕性為多,以肢體酸困,手足沉重難舉,痛處不移,苔白膩,脈濡緩為辨證。
其中,濕邪沉積,阻滯體內氣血流動,會導致肢體僵硬,活動不便;寒邪凝滯,讓疼痛的地方固定;風邪本痛無定所,但是與寒濕相遇,能夠造成肢體沉重,肌體麻木酸痛。
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祛風除濕十分關鍵。接下來的幾味藥,在咱們中醫(yī)骨病治療的過程中,經(jīng)常被用作“除濕劑”。
一、秦艽
秦艽(jiāo),這味中藥是秦艽、麻花秦艽、粗莖秦艽的根,性苦、微寒,味辛,歸胃、肝、膽經(jīng)。
《神農本草經(jīng)》中記載:“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jié)痛,下水,利小便。”這里點出了秦艽藥用最主要的功效有兩個:祛風濕、退虛熱。
祛風除濕是秦艽最主要的功效,它是治療人類風濕骨痛的常用藥,治療效果特別好。無論寒濕、濕熱、痹證新久,皆可應用。對于痹證疼痛,筋脈拘攣,無問新久,或偏寒偏熱,均可應用。
除了祛濕之外,秦艽還能退虛熱、除骨蒸。《雷公炮制藥性解》里言其“主骨蒸”,治療骨蒸日晡潮熱,經(jīng)常和青蒿、地虎皮這些退虛熱的藥一起用。
當然,除了散寒除濕、退虛熱之外,秦艽也常用于治療黃疸,有極強的清黃疸濕熱,退黃的功效。
【附】大秦艽湯
組方:秦艽、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細辛、川羌活、防風、黃芩、石膏、吳白芷、白術 、生地黃、熟地黃、白茯苓、川獨活
功效:養(yǎng)血、清熱、解毒、活血、祛風。可以用來治療痛風、風濕關節(jié)炎、腦血管意外輕癥、面神經(jīng)麻痹、肩周炎等病癥。
二、蒼術
蒼術這味藥,在治療風濕骨病的方子中常見。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藥,白術。蒼術能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白術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
今天,咱們重點講蒼術。
蒼術是菊科植物蒼術的根,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肝經(jīng)。
《本草綱目》中這樣介紹蒼術:“大風痹,筋骨軟弱,散風除濕解郁。汁釀酒,治一切風濕筋骨痛。”意識是說,因為風寒濕邪入侵,致使渾身無力,服用蒼術能夠散寒祛風,并且能夠緩解因為風濕帶來的筋骨疼痛。
因為蒼術也能夠發(fā)汗,因而對于風寒感冒帶來的身體筋骨疼痛,它也能夠治療,與羌活、防風、細辛這些藥材配伍效果更佳。
【附】活血定痛丸
組方:蒼術、狗脊、炒香附子、陳皮、沒藥、威靈仙、草烏頭
功效:溫補肝腎、燥濕健脾、活血舒肝,能夠用來治療腰腿疼痛,風濕麻木,關節(jié)酸痛,行步艱難等癥狀。
今天的藥材介紹先到這里,之后再給大家介紹其他的祛濕除痹的藥物。我是中醫(yī)骨科閻醫(yī)生,關于骨病的相關問題都可以向我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