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縮短是神經疾病原因引起肌筋膜痛的關鍵。換言之,沒有肌肉縮短,就不會有肌筋膜痛。所以我們有時稱肌筋膜痛為“肌肉縮短的癥狀”。
肌肉縮短是肌肉和骨骼疼痛癥狀的基本特征。“痙攣”常常用于形容肌筋膜疼痛癥狀中的肌肉縮短,但肌肉縮短的原因通常是典型的攣縮。
肌肉和骨骼疼痛,此類癥狀中疼痛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肌肉縮短使附著肌肉的其他結構受到機械性的張力,引起諸如“雙頭肌腱炎”或“外上髁炎”等癥狀。
肌肉縮短可影響相關的關節增加關節的壓力,損壞肌肉的排列,引起關節疼痛,這就是關節痛癥。脊椎關節上壓力增加,可導致“椎骨關節骨面癥”。肌肉縮短最終可造成退行性病變—骨關節炎。
脊椎旁肌肉的縮短,其影響穿過椎盤空隙壓迫椎間盤,可引起椎骨面小孔變窄,間接地刺激神經根也就是通過突出椎間盤的壓力,或者對露出來的神經根直接施加壓力。
這時會出現一種自我持續的循環:神經根受壓引起神經根病;神經根病導致靶肌肉(包括脊椎旁肌肉)的疼痛和縮短;脊椎旁肌肉的縮短使神經根所受壓力增加(這種自我持續循環有別于惡性疼痛循環,血管受壓引起局部缺血和疼痛加劇)。
通常肌肉帶不會感到痛楚,但可能因為壓迫肌肉內受損傷的敏感部位或微神經瘤就會感到疼痛。疼痛和容易被觸痛的焦點部位通常稱為“觸痛點”。當疼痛主要在肌肉,同時影響到很多靈敏觸發點,這種疾病就被稱為肌筋膜疼痛癥。當肌肉帶的纖維組織產生疼痛時,此癥狀有時叫作“纖維組織炎”,“纖維肌肉疼痛”,“纖維肌肉炎”或發散性肌筋膜痛癥。此癥狀的病因不大清楚,但它有神經根病的許多臨床病癥:長時間的疼痛和僵硬(多于三個月),可因肉體和精神壓力而加劇(焦慮和感情受壓可引起肌肉痙攣和疼痛,這是眾所周知的);有多個敏感點;神經受壓和椎間盤退變;軟組織腫脹;關節疼痛和神經疾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