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通鑒》遇見紀檢干部】
衣賜履按:馬超名氣那么大,他究竟能不能打?這不廢話嗎,肯定能打啊!在蜀漢武將之中,馬超的官爵地位名聲都僅次于關二爺、張三爺,如果不能打,不成笑話了嗎?但是,我們看《三國志·馬超傳》,這位蜀漢政府的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讀如臺)鄉侯,一輩子就打贏過一次,還是年輕時替曹操打的,此外,一無勝績。
這也太扯了吧!
既然勝仗都被史官過濾掉了,那么,我們就通過馬超的一場敗仗,扒開史官的筆縫,拼湊還原一個戰力爆棚的馬超。
這一回,我們講渭南之戰,一場馬超與曹操之間的正面對決。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一把火,把曹操燒回了許都。
曹老板琢磨著,孫、劉不太好惹,且先放一放再說。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先把關中、西北一帶那些,以韓遂、馬超為首的,雖然大多都是朝廷正式編制,但行為方式全是水泊梁山系的,大小扛把子們收拾掉。于是——
公元211年,三月,曹操下令司隸校尉鐘繇討伐據守漢中郡(陜西省漢中市)的張魯,同時,令征西護軍夏侯淵率軍從河東郡(山西省夏縣)出發,與鐘繇會合。
【夏侯淵,猛得狠。見到馬超就不行了】
丞相倉曹屬高柔勸諫說:
大軍西進,韓遂、馬超那幫家伙,一定會懷疑我們是算計他們,勢必相互煽動作亂。我覺著,咱不如先安定三輔地區(大長安地區),三輔地區搞掂,只需一紙文告,張魯那個貨,肯定打飛的過來送上降書。
曹操不聽。
于是,鐘繇率軍入關,關中地區大小扛把子們,果然起了疑心(胡三省原注,認為曹操就是要逼他們叛變,然后加以消滅),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等十部聯合造反,號稱十萬人馬,據守潼關(陜西省潼關縣)。
曹操又派安西將軍曹仁率諸將抵擋,但下令只能堅守,不許出戰。
隨后,曹操讓五官中郎將曹丕留守鄴城,奮武將軍程昱協助曹丕處理軍務;任命門下督廣陵郡(江蘇省揚州市)人徐宣為左護軍,統御鄴城留守部隊;任命樂安國(首府臨濟,山東省高青縣東南)人國淵為丞相府的居府長史,負責留守事務。
家里頭安頓好了,七月,曹操親率大軍,進攻馬超等部。
手下有干部提醒曹操說,函谷關以西的士兵善于使用長矛,不挑選精銳部隊當前鋒,恐怕不是他們的對手誒。
曹操說,戰場局勢,在我不在人,別說什么長矛,就算他們挺著AK47過來,我也讓他們沒有用武之地,你們就擦亮眼睛等著看好戲吧。
八月,曹操抵達潼關,與馬超等隔著潼關扎營。
【潼關的城墻比這個硬
衣賜履說:準確的時間點,幾乎在任何領域都是最最最重要的基礎信息。所以,我對古人著書,常常不記時間這種做法,非常惱火。好在,渭南之戰,時間線索還是比較清晰的。
三月,鐘繇和夏侯淵入關,然后,曹操又派曹仁到潼關抵御馬超等人(為行文方便,后面我們稱韓遂、馬超等人的聯軍為關西聯軍),特別下令不許出戰。八月,曹操親率大軍抵達潼關。
那么,三月到八月,半年時間,曹軍干嘛了?關西聯軍干嘛了?特別是,最先入關的鐘繇和夏侯淵哪去了?
史書沒有記錄。
我們腦補一下當時的情形,老鐘和老夏侯率軍入關,關中的軍閥大驚,韓遂和馬超搞了一把大串聯,十部軍閥組成關西聯軍,迎擊曹軍。那么,兩軍相遇,不打一下,對得起這么大動靜嗎?如果聯軍被老鐘、老夏侯打敗了,曹老板還用得著派曹仁到潼關助戰嗎?哦,還不是助戰,而是扎營固守。然后,曹老板自率大軍西上。
甭問啊,老鐘和老夏侯一準兒被關西聯軍打得眼冒金星、滿地找牙啊!
關西人善于使用長矛,誰向曹老板匯報的?十有八九就是老鐘和老夏侯唄,吃了大敗仗,得找原因啊,因為關西土匪們耍得一手好長矛誒,因為我們的長矛沒他們的長誒……
《三國志》親魏,所以蜀、吳的大將,記錄相當吝嗇。我們看關二爺、張三爺的傳,看到最后也弄不清為啥他倆被時人稱為“萬人敵”“熊虎之將”。渭南之戰也是如此,狠揍馬超的事兒,極盡渲染;曹軍失利的事兒,一個字兒都沒有,呵呵。
曹操擔心無法渡河,向徐晃問計。徐晃說:
老大,咱們大軍屯于此地,而賊軍竟然沒有派軍把守蒲阪津(山西省永濟縣西黃河渡口),依我看,他們沒什么謀略。如果給我一支精兵,從蒲坂津渡河,為大軍打好前站,從內部截斷他們,則賊軍可破。
曹操說,善。
于是,曹操表面上對關西聯軍施加壓力,暗中卻派遣徐晃、朱靈率領步、騎兵四千人渡過蒲阪津,到黃河以西扎營。軍營尚未扎好,叛軍頭目之一的梁興,于夜間率步騎兵五千余人攻擊徐晃,被徐晃擊退。
閏八月,曹操從潼關向北渡黃河,大軍先渡,曹操與虎賁武士一百余人留在黃河南岸斷后。馬超率領步、騎兵一萬余人前來進攻,箭如雨下,但曹老板坐在小馬扎上一動不動。最后,許褚扶曹操上船。倒霉的船工被流箭射死,許褚左手舉著馬鞍為曹操抵擋亂箭,右手撐船。校尉丁斐,把曹軍的牛馬放出來引誘賊兵,兵士紛紛去搶牛馬,馬超軍大亂,曹操才得以渡過黃河。
【羅貫中老師創造性發揮出這個故事】
衣賜履說:這一段,把筆桿子們毫無邏輯的腦回路,表現得非常透爽。
馬超一萬人,箭如雨下,曹操一百人,坐在小馬扎上不動窩兒,當人肉靶子嗎?哈哈哈。
以這樣無厘頭的方式讓主帥曹操身處險境,不用別人催促,貼身保鏢許褚自己就會解下褲帶把自己勒死。就算曹操本人突然發神經就是想證明馬超萬箭齊發也奈何不了他,許褚們綁也得把他綁走啊。更何況,三國時代,要論起跑路的本事,第一把交椅自然非劉皇叔莫屬,這第二把交椅,曹老板必須當仁不讓啊。
有誰試過一只手給領導打傘,一只手劃船渡黃河的?
大部隊都過河了,突然冒出一個干部放出幾百頭牛馬來引誘敵人……
曹老板的筆桿子們這樣胡亂揮霍話語權,明擺著低級紅嘛!
實際上,事情不是這個樣子滴。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載,曹操打算渡河,部隊渡到一半,馬超等人率軍殺將過來,曹操還賴在馬扎子上不起來,張郃等人急得想打人,架起曹操上了船(共引公入船)。黃河水急,等到了對岸,船已經向下流漂了四五里地了。馬超率騎兵沿著岸追擊,萬箭齊發,箭如雨下。
岸北,渡了河的將領們見軍隊大敗,又不知曹老板在哪,全都麻了爪了。等看見曹操渡過了河,大伙兒悲喜交加,有的甚至痛哭流涕,哭喊道,老大,你真是嚇死寶寶們了!曹操大笑說,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
曹操與關西聯軍對峙于潼關,吃沒吃敗仗,史書沒有記錄,但肯定是沒占到便宜,而且無法攻克潼關,只好北渡黃河。馬超得到情報,率軍殺將過來,打得曹軍甚是狼狽,曹老板本人差點被馬超給干了。
也就是說,三國兵器譜上排名第一的曹老板,親率重兵與關西烏合之眾正面對決,被馬超打得倉惶北逃。
馬孟起,并非浪得虛名。
曹軍渡過黃河,直奔蒲阪津,再次渡河,到黃河西岸,與許晃、朱靈會師。之后,沿河筑甬道(兩邊有遮擋的道路),向南推進。
衣賜履說:《三國志·馬超傳》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講,曹軍在蒲阪津,打算西渡,馬超對韓遂說,我們應該派大軍北渡渭水,把曹軍堵死在蒲阪,不過二十日,曹軍乏糧,必定退軍。韓遂說,怕什么!讓他們渡(應指曹軍南渡渭水),渡一半時大軍沖擊,豈不快哉!韓遂沒有采納馬超的建議,曹操聽說之后,說,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馬超這小子不死,我死無葬身之地啊!
這里顯示:1.曹老板對馬超相當忌憚;2.聯軍的盟主是韓遂,不是馬超,而兩人在戰略戰術上分歧甚大。
關西聯軍退守渭水流入黃河的渭口。曹操于是多設疑兵,暗中用船裝載士兵進入渭水,修造浮橋。夜里,分兵到渭水南岸修筑營壘。馬超等乘夜攻營,被伏兵擊敗。
【婁子伯,智計過人】
衣賜履說:《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載,當時,曹軍每次渡渭水,就被馬超的騎兵一通沖殺,軍營根本扎不起來。而且,岸邊多沙,沒辦法筑墻。謀士婁圭獻計說,現在天氣已經寒冷了,可以先用沙土筑墻,然后澆上水,一夜即可筑成營壘。曹操采納。于是,做了很多大口袋用來運水,乘夜間派軍士渡過渭水,等到天明,營壘已筑成。地面上有了據點,曹軍才能夠全部渡過渭水。
《三國志·崔琰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載,婁圭字子伯……跟隨曹操破馬超等,婁圭功勞很多。曹操常感嘆說,子伯之計,我都趕不上他呀。而《三國志》陳壽的原文里,關于婁圭只有一句話:
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孔融、許攸、婁圭,都是很重要的人物,但這哥兒幾個都愛擺個老資格唔的,對曹操不大恭敬,全被誅殺,因此,《三國志》沒有他們的傳。
我個人認為,婁圭建議澆水筑墻的建議,可信度很高。也就是說,曹老板多設疑兵、修建浮橋、伏擊馬超……云云,都是機關干部推材料推出來的。
好,現在我們看一下曹操的行軍路線:先渡黃河到北岸,再渡黃河到西岸,沿黃河南下,渡渭水到南岸。
這一仗史稱為渭南之戰,就是因為主戰場在渭水之南。
【大概是這么個意思】
這個路線,好像是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其實不然。實際上,曹軍從潼關的東面繞到了潼關的西面,正面直接攻打潼關,百分百沒戲,曹老板只能迂回到潼關后面。
馬超等在渭南駐軍,派使者求和,承諾割讓黃河以西土地。曹操拒絕。九月,曹操進軍,全部渡過渭水。
馬超等幾次挑戰,曹操拒不應戰。馬超等一再請求割讓土地,并請求送兒子去作人質。賈詡認為可以假裝同意,曹操再問他下一步的策略,賈詡說,離間他們。曹操說,好。
衣賜履說:此處存疑,兩點不明。
第一,馬超等一再請求割讓黃河以西請和,原文是“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也就是說,割地給曹操,以黃河西岸為東界,但我們不能確定,西界在哪里,長安?金城?
第二,馬超等要求送兒子當人質(求送任子)。這要求讓人無語。韓遂早就送過兒子為人質,甚至還有孫子;而馬超的老爹馬騰,弟弟馬休、馬鐵,以及老馬家一大家子人,本來就在曹操手里,估計老老少少百余口。你家一百多人質在曹操手上,你又提出要送人質,你兒子不如你老子重要,知道不?邊際效應遞減原理知道不?一百零一個人質和一百個人質,毛區別都沒有誒。馬超如果提出送人質的要求來,他得病到什么程度啊?我個人認為,這是史官強加在他頭上的,目的是突出曹老板的神武,坐實馬超的沒有心肝。
另外,我們剛說了,聯軍的老大是韓遂,馬超有所行動,得經過韓遂的同意,但是史書的記錄,好像沒韓遂什么事兒,都是馬超如何如何,有點兒怪。
韓遂請求與曹操相見。于是,曹操與韓遂、馬超在兩陣之間會面,其他人都不許陪同,曹操只帶了許褚。馬超人高馬大,武藝高強,就想在會面時突襲曹操。但見曹操身邊杵著一個目露兇光的魔鬼筋肉人,馬超聽說曹操有個保鏢叫許褚,猛得狠,感覺這家伙有點像,就問曹操,您手下有個虎侯在哪里?曹操指著許褚說,他就是。許褚瞪圓眼睛盯著馬超,馬超不敢輕舉妄動。當時,因為許褚猛如虎,但有些癡氣,被軍中稱為虎癡,所以,馬超稱其為虎侯。
曹操與韓遂的老爹是同年的孝廉,與韓遂也是老相識,兩人見面敘舊,馬首相交,頗為盡興。史稱,哥兒倆嘚啵嘚啵聊了很久,一句正事兒都沒說,只是閑扯淡,扯高興了,兩人還拍手大笑。估計兩人還有意無意拉開了和其他人的距離,導致倆人說的啥,別人誰也沒聽見。后來,聯軍中的關中人與胡人都來圍觀,里三層外三層。曹操笑著對他們說:
別擠別擠,你們是想看看曹操長什么模樣嗎?我曹操也是人,也沒有四只眼兩張嘴,只是智謀比你們多一點罷了。
【曹操:孤也只有兩眼睛一張嘴】
會面結束后,馬超等人問韓遂曹操講了些什么?韓遂說,沒說什么。馬超等人有了疑心。
衣賜履說:請求與曹操見面的是韓遂,自當有見面的理由,而見面之后就閑扯淡,回營之后,一句“沒說什么”就把馬超等人打發了,作為闖蕩江湖幾十年的老同志,韓遂的表現讓人不好理解。假如雙方真的在陣前見面了,我傾向于認為,曹操真的給韓遂說了些什么,而這些話不方便對馬超等人講,實際上,韓遂和曹操的關系相當不單純。
至于馬超想在陣前劫持曹操的事,看看即可,當不得真。
過了幾天,曹操給韓遂寫了一封信,信中故意涂抹、修改。韓遂看完信,給馬超等人傳閱。馬超等人一看,曹操的信被你老韓涂得跟大花臉似的,你還好意思說是曹操自己涂的?曹老板得了帕金森癥了不成!于是,大家越發懷疑韓遂。
曹操與馬超等約定日期,進行會戰。曹操先派輕裝部隊進行挑戰,與馬超等大戰多時,才派遣精銳騎兵進行夾擊,大破馬超等,斬殺成宜、李堪等。韓遂、馬超逃奔涼州,楊秋逃奔安定(甘肅省鎮原縣東南曙光鄉。安定屬涼州,位于涼州東部)。
十月,曹操從長安出發,向北討伐楊秋,包圍安定。楊秋投降,曹操恢復楊秋的爵位,讓他留下來安撫部眾。
十二月,曹操從安定班師,留夏侯淵駐守長安,任命議郎張既為京兆尹。張既招集流亡在外的難民重返家鄉,興建恢復縣城與村鎮,受到百姓的擁戴。
最后,我們看一下,雙方的傷亡情況。
《三國志·武帝紀》載,公元213年,五月,獻帝劉協派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曹操為魏公,策書說:
……馬超、成宜,同惡相濟,濱據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獻馘萬計,遂定邊境,撫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馘,讀如國,意思是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左耳來計數評功。策書說,曹操在渭南碾壓馬超、成宜等人,割了萬余左耳,也就是說,斬殺關西聯軍萬余人。
《三國志·衛覬(讀如記)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載,……兵始進而關右大叛,太祖自親征,僅乃平之,死者萬計……
也就是說,曹軍也死了萬余人。
這場仗,從三月開始,到十二月結束,打了近一年,雙方各死萬余人,曹操另俘虜韓遂、馬超數千人,并將聯軍擊潰。
【非得把錦馬超搞成披頭散發的鬼樣子嗎?】
衣賜履說:從戰果上看,曹操是勝利了,但是,我們要知道,渭南之戰,是曹老板親率精兵猛將(夏侯淵、曹仁、鐘繇、徐晃、張郃……),與一群各懷鬼胎的具有山大王性質的松散軍閥聯盟作戰。曹操用了十個月時間,損失一萬人馬,取得這樣一個戰果,你要說馬超戰力不行,那我也無話可說。
我以為:曹老板用兵不拘常法;馬孟起打仗有勇有謀。
公元212年,五月,曹操下令,誅殺衛尉馬騰,夷三族。
【點贊、點“在看”,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