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上島嶼星羅棋布,許多島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蘊藏的資源也十分豐富,正是因為這樣,這些平時不太“起眼”的小島,就成為了周邊國家“爭奪”的對象,爭議不斷。
在南海上,有一個我們不太熟悉的群島——納土納群島,它的面積大約是南沙群島的1000倍、永興島的700倍,不僅資源豐富,地理位置更是十分重要,是有多重要?
納土納群島是一個由272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其總面積有2110平方公里,島上共有大約9萬人口,它靠近赤道,位于南海的最南端。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個群島,但是早在漢朝時期,我國就已經對這片海域和島嶼進行了考察。
漢朝,我們將納土納群島所在的南海稱之為“漲海”,因為此處正處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匯之處,讓該水域的海水有升高和回落的現象,我們的祖先就賦予了此處“漲海”之名。位于此處的納土納群島被我們稱之為稱之為“漲海崎頭”,群島中最大的納土納島則被我們稱之為“極大崎頭”。
這些名稱被東漢時期楊孚所著的《異物志》忠實地記錄了下來。而從現在我們所知的納土納群島的地貌來看,我們祖先所取的名字也算是十分貼切。
因為“崎”是用來形容山勢險峻的,而在南海的這片水域,納土納群島上許多島嶼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上,群島最高峰的海拔更是達到了959米,除海南島和臺灣島之外,海上幾乎沒有這樣的險峻的島嶼,因而將之稱之為“崎頭”也算是十分貼切。
隨后,我國的古籍中一直對納土納群島有所記載,到了宋代以后,納土納群島就被視作中國與外國的分界線,過了納土納群島,船只就進入了宋朝的領土。
到了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時納土納群島也是鄭和船隊一個重要的補給點。據《鄭和航海圖》記載,當時“漲海”已經改稱為“石塘”,“漲海崎頭”也被改稱為“石塘嶼”,納土納群島的主島納土納島則被稱之為“萬生石塘嶼”。
由于這里是鄭和下西洋時的第一補給點,船隊在此處建設了大量營房、生活設施,并且還在此處配備了大量值守人員,史料記載,當時駐守在島上的不僅有明軍,還有木工、篾工等各式工匠,在此進行生產生活。
在鄭和之后,明朝很少再有船隊經過納土納群島“下西洋”,當時有官員認為可以放棄對納土納群島的駐軍管轄,但明宣宗朱瞻基的一句“萬生嶼,安不納”讓明朝對納土納群島的實際控制和管轄持續了100多年。
由于在島上生活的居民無需納稅,因而“萬生石塘嶼”也被島上居民稱之為“安不納島”。
自鄭和開始,明朝對納土納群島的實際控制持續了近200年,到了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占了爪哇島,并強占了我們的安不納群島。
為什么荷蘭在占領爪哇島的時候,會一并“接管”了屬于我們的“萬生石塘嶼”?只要打開地圖我們就能找到答案——因為納土納群島離我國著實有點距離。
盡管納土納群島長期以來都在我國的版圖之中,但是它距離我國的海南島有1500公里之遙,其向北距離現在我國的最南端曾母暗沙也還有400公里。
而納土納群島距離馬來西亞只有540公里,距離印尼的加里曼丹島更是只有210公里,實際上我們可以說納土納群島處在馬來西亞和印尼之間。
在荷蘭強占了納土納群島之后,就開始對納土納群島進行了“去中國化”的改造,首先是強行將“安不納島”改名為“安波納島”,雖然這個改動看起來區別不大,但是卻失去了島上居民永不納稅的含義,從名字上先“消除”了該群島與中國的聯系。
而后,荷蘭人又在島上開設非中文課程,妄圖斬斷島民與中國、與漢文化的聯系。
而后,“安波納島”這個名稱由于和其他島嶼重名,就又再度改為了“納土納群島”,這么一來,我們的“漲海崎頭”就徹底失去了與中國的聯系。
不過,荷蘭也沒能一直占領該島嶼,由于荷蘭的衰落,納土納群島一度被日本占領,直到1945年日本接受《波次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后,荷蘭殖民者又回到了納土納群島,企圖繼續對納土納群島進行殖民統治。
這一次,荷蘭殖民者遭到了島民的強烈反抗,在經過了多次戰爭以后,荷蘭殖民者被擊退,但沒想到的是,荷蘭居然直接將本該屬于我們的納土納群島移交給了印尼政府。自此,印尼政府開始了對納土納群島的實際控制。
盡管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納土納群島位于南海九段線之外,但實際上長期以來我們都沒有承認過印尼對于納土納群島的主權,甚至在1992年時,我國還將納土納群島納入了我國的專屬經濟區之內,并且在第二年將納土納群島納入了我國版圖之中——我們將納土納群島印在了我們的地圖上。
這一行為在當時遭到了印尼的強烈反對,印尼當時聲稱與中國“沒有海上主權糾紛”,主張納土納群島主權屬于印尼一事“無需討論”,但隨后中國與印尼還是對此問題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討論。
除了我國之外,同樣在納土納群島周邊的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也對納土納群島部分領土、海域提出了主權要求,但幾方并沒有為此產生激烈沖突。
只是在中國加強了對納土納群島的主權宣誓、以及漁政護航之后,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文萊幾國也展開了對該海域的聯合巡航,意圖十分明顯。
不過,在2015年時,有報道稱,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聲稱因為印尼對中國南沙群島沒有提出主權要求,因而中方沒有對“納土納主權屬于印尼”表示異議。有人據此認為,這相當于我們確認了納土納群島的主權屬于印尼。
但實際上,這一段話只是指出了印尼并沒有“覬覦”南沙群島,所以我們才“暫時”不對納土納群島的主權問題的提出異議。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更像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我們沒有說出來的話是,一旦印尼再生“貪心”,那么我們一定會繼續要求納土納群島的主權,因為自古以來納土納群島就在我國的版圖之內,當時荷蘭殖民者也是從我們手中搶走的納土納群島,他們有什么資格將該群島“交給”印尼?
因而,我們可以說,納土納群島的主權問題實際上并沒有徹底解決,其中還留有爭議的余地,那么為什么各國都想爭搶納土納群島呢?
當然是因為納土納群島位置重要、資源豐富,納入自己的版圖能夠獲得許多利益。
我們說納土納群島地理位置重要,是因為它正處于南海到馬六甲海峽的主航道上。
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只要一提“馬六甲困局”,國人大多對此都能有所認識,同時,它還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航道之一,如果說每年有12萬艘船只通過印度洋,那么就有7萬艘船只經過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不僅是我國的能源要道,也是日本與韓國的能源運送通道,對于東亞的能源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這么一來,位于南海-馬六甲海峽主航道上的納土納群島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扼守納土納群島,就控制住了這樣一條主航道,甚至是東亞多個國家的能源安全,周邊國家都想“爭奪”這個群島,也可以理解。
更具優勢的是,納土納群島是一個天然良港,利于船舶停靠,控制此處不僅能夠維護南海航道的安全,在海南救援、海運補給等方面同樣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能夠看出這一點,周邊國家當然也可以,現在,我們可以從地圖上看到,在人口比較密集的納土納主島的東部,建筑密集、設施完善,機場、碼頭一應俱全,足可以看出印尼政府對于納土納群島的重視。
不過,納土納群島的吸引力不僅僅在于其地理位置,更是因為其蘊含著豐富的資源。
納土納群島靠近赤道,地理環境上處于熱帶雨林氣候,天氣炎熱、降水豐富,島上盛產椰子、可可和大米,這些農產品雖然能夠“換錢”,但顯然不是各國覬覦它的理由。
大家都想要爭奪納土納群島,主要是因為群島及其海域蘊含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勘探數據顯示,在距離納土納主島140公里的東納土納盆地蘊含有46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資源,這是迄今人類所發現的儲量最多的天然氣田,另外,在納土納群島海域石油資源蘊藏量也十分豐富。
而且,更重要的是,納土納群島附近海域都是淺海區,平均水深大約在30米左右,最深處也不過只有100多米,這樣的深度十分有利于海底資源的開采。
石油和天然氣是現在人類可以說是最為重要戰略能源,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也實屬正常。實際控制納土納群島數十年的印尼就已經“先下手為強”,對這里的蘊含的油氣資源進行了開發。
在上世紀末,我國對納土納群島提出主權要求時,印尼就拉著美股一起對這里的石油資源進行開采,到了2008年,印尼又聯合8個國家對此處的天然氣資源進行了開采,似乎就是想要搶一個先機,造成“既成事實”,到時候其他國家想要反對也很困難。
因而,總的來說,納土納群島是一個地理位置重要、資源還十分豐富的“香餑餑”。盡管納土納群島自古以來就屬于我國,但因為相比周邊國家,它距離我國實在遙遠,在我們“落后挨打”時還曾幾度“易主”,現在我們想真的想要拿回它的主權還十分困難。
也許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提升國力、加強巡航,一方面,這是為了保護我國的南海航道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保證我國漁民在附近海域捕魚作業時,不要再被別國扣押、受到“非人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