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田間作坊到市值百億的企業,從中關村的街頭到納斯達克的舞臺。從改革開放初期“敢為天下先”的第一代企業家,到如今世界互聯網領域“追風逐浪”的第五代企業家。英雄輩出的中國企業家,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助力中國經濟的前行與發展。
作為國內領先的門戶網站,搜狐網及搜狐財經始終在關注和報道中國企業及中國企業家的動態和故事,見證他們的進步與創新。
11月13日,2019搜狐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中,“搜狐財經2019十大年度企業家”榜單正式發布。入選的十位優秀企業家有很多共性,他們履行社會責任、敢于擔當,積極投身國家重大戰略,為經濟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本文為“搜狐財經2019十大年度企業家”系列報道第四篇,關注企業家為奧克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
“過去的三十年,我一直在做這件事情,就是把研究生論文做成這個領域現在全球最大的企業。”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在2019搜狐財經峰會上表示。
深耕化學行業30載,從大學教師到工業巨頭,朱建民完成了職場身份的轉換。
作為科學家,他是化工業的先行者,曾榮獲中國化工界最高榮譽“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職業生涯累計完成70多項發明專利,填補國家多項技術空白。
作為企業家,他28年風雨兼程,將奧克集團從校辦的小微企業帶領成為行業先鋒。
用三十年做精一件事情,這是朱建民一路走來的心得。
初心,亙延半生的化工之路
從小微企業到上市公司,奧克集團的銷售收入較創立之初增長了2000倍。
在朱建民的帶領下,奧克集團連續12年進入中國化工企業500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減水劑聚醚和晶硅切割液制造商。
不過,這位化工業巨擘最初的理想并不是下海經商,按朱建民自己的話說,他原本想“成為科學家、成為工程師。”
朱建民在2019搜狐財經峰會上分享創業經歷1978年夏天,帶著這樣的理想,朱建民考入沈陽化工學院有機合成專業,他與有機化學之間的羈絆也自此埋下。
一腳剛邁入校門,艱苦的學習環境就給了朱建民一個下馬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主動提及剛上大學時的情景,“住的宿舍是以前農村生產隊留下的,非常簡陋,連廁所都沒有。大冬天,上一個廁所要跑很遠。”面對艱苦的環境和未知的前途,學生們有些迷茫。
適時,1979年《中國青年報》刊登的一篇《試論人才成功的內在因素》點醒了朱建民。通讀過后,他的“字典”中多了幾句話,“必須把精力集中在一個目標上,滴水穿石”,“天生我材必有用”。由此,朱建民主動拾起對化學專業的興趣。
1982年,大學畢業,朱建民選擇留校任教,同時準備攻讀有機化學專業研究生。三年后,朱建民考入大連理工大學,并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此后30年間,始終為之奮斗的事業。
在導師金子林教授的指導下,朱建民挑梁輕工部“七·五”攻關項目——“脂肪醇窄分布聚氧乙烯醚”,正式涉足對環氧乙烷窄分布聚合催化技術的研究。
三年過去,朱建民先后公開發表4篇學術論文,通過了兩項部級科技成果鑒定,在乙氧基化催化技術方面取得了國內領先水平。
畢業之后,朱建民回到學校繼續做老師。當時,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憑借讀研期間的成果,朱建民牽頭建立精細化工教研室,并在其研究生課題的基礎上成立了“環氧乙烷精深加工”課題組。課題組團隊還有三人,兩個是他的研究生同學。
課題組內,一群熱血青年跟環氧乙烷較起了勁。四人做實驗、發論文、做交流、改技術,忙得不亦樂乎。
而此時,命運的轉輪開始悄然轉動。
轉折,從爆炸中走出的企業家
化工業的科研過程充滿風險。
1991年7月,暑假,中午時分。朱建民和助手劉兆濱如往常一樣,守著暖瓶大小的實驗裝置,裝置里正在進行環氧特種聚醚合成放大試驗。實驗最后,裝置內部飛溫,壓力急劇膨脹。
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裝置爆炸了。離儀器最近的朱建民看到裝置的壓力表上的數值顯示——180公斤。
如此壓力之下,金屬制成的裝置一旦爆炸,威力堪比炸彈。朱建民和助手首當其沖,飛出的鐵片將朱建民的右腿及膝切斷,助手則被炸的遍體鱗傷,每到夏天都不能穿短袖短褲。
朱建民在2019搜狐財經峰會上分享創業經歷28年過去,朱建民再回憶當時,他說,“有失有得。”
不能踢球,不能爬山之后,朱建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先前遇到的問題挨個浮現在眼前,無法回收的專利款項,企業難以消化的高新技術,不夠成熟的實驗室專利……
此時,“下海潮”奔涌至東北,朱建民下定決心,他要創業,將科研成果產業化。
1992年,大病初愈,朱建民帶著原來課題組的兩位同事,依靠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成果和8萬元借款,創建了“小微企業”奧克化學,把研究生課題——環氧乙烷的研究應用帶出實驗室。
從象牙塔走出的幾位老師很快遇到了第一個問題,資金。
僅憑學校提供的8萬元啟動資金,根本無法覆蓋到上百萬元的廠房、設備需求。幾位老師犯了難,“那時候項目上來了,合格產品也出來了。我們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本來挺有成就感的,但是沒有流動資金了。”
時隔二十余年,再次回憶當時的情景,朱建民對搜狐財經感慨道:“創業初期我們最大的挑戰是資金,而且奧克創辦到今年的27年中,也包括未來,我們覺得最難的時間,就是在起步階段。”
為了讓奧克順利運轉,幾人豁出去,挨個企業去談。最終,供應商被他們感動,賒給了他們價值百萬的材料,當地一家銀行也同意為他們提供70萬元的貸款。
1993年3月,經過半年多的施工建設和安裝調試,奧克自主技術轉化的第一批環氧乙烷衍生精細化工產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一次性試車成功,這批產品為奧克帶來了298萬元的銷售收入。
奧克成功起步,朱建民也在日復一日的運作中逐漸適應從大學教師向商人的身份轉變。
2017年,憑借多年的耕耘,朱建民當選新一屆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也是東三省唯一一位副會長。
堅守,專精主業不動搖
奧克一直被外界稱為“隱形冠軍”,在化工業的細分領域有著絕對話語權,成立近30年,朱建民知道“奧克要的是什么”。
1999年下半年,奧克化學掛靠的學校體制發生變化,形勢之下,朱建民要么帶領奧克化學從大學獨立,繼續闖事業;要么就得將企業關停,回頭捧起大學教師的鐵飯碗。
朱健民在2019搜狐財經峰會上發言朱建民與一路走來的兄弟們商量之后,大家沒有分歧,一致選擇要把奧克繼續辦下去,進行改制。
改制后,憑著一股勁,奧克的“環氧乙烷衍生開發”多點開花,成果頻出。到2000年,奧克擁有的環氧乙烷衍生品已有200多個。兩年后,奧克化學的銷售收入實現了從0到2000萬的跨越。
不過,朱建民不滿意,他找到了奧克化學的桎梏所在。
“我們經歷了十年的時間,戰略定位很清楚,就是專業做環氧乙烷精細加工。但是在經營發展上,目標又比較分散,各個領域和主業有關的都在做,越做越發散。”
因此,朱建民打出了第一張牌,“集中”。
在朱建民看來,“此前‘中藥鋪式’的產品研發與經營肯定做不大。”他從比爾·蓋茨的案例中汲取靈感,提出,“奧克集團,要堅持‘大趨勢,大市場,少競爭’”。
改變打法的第一戰,朱建民把身家壓在了要利用環氧乙烷的太陽能晶硅切割液。彼時,太陽能晶硅切割液在國內的應用還不廣泛,全年的進口量只有100—200噸,尚不及奧克一個農藥的客戶需求大。
“但是我們還是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去研究并搞開發。”2004年,中國光伏產業迎來高光時刻,發展迅速,朱建民知道,奧克化學這步棋壓中了。
從2003年至2010年,奧克化學的晶硅切割液銷量從80多噸增至12萬噸,銷量增長近1500倍。據媒體報道,奧克的晶硅切割液一度占據國內75%的市場,為奧克提供了85%的營收。
2010年5月,奧克股份一路高歌,闖進深交所,成為我國環氧乙烷精深加工行業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奧克集團手中多了20多億資金,地產、金融領域的弄潮兒紛紛聞訊而來,拉著朱建民轉投副業,朱建民一一謝絕。他給出一句話,“只有專注實業,企業才能獲得長遠發展,才能為投資人持久創造價值。”
同期,不少企業憑借房地產、金融投資賺得盆滿缽滿,朱建民不為所動,繼續指揮著團隊攻堅新技術。
遠見,集中一處,不斷攀登
常年浸淫在環氧乙烷深加工行業,朱建民看得比常人更遠。
太陽能晶硅切割液取得成功后,面對不斷變動的市場形勢,朱建民率領團隊,再次沉入環氧乙烷產品開發,第二戰,他把目光瞄準在減水劑聚醚單體。
這一靈感源自一次代工,當時,一家意大利企業找到奧克,請求奧克加工減水劑聚醚單體。委托方沒有告訴朱建民這些產品究竟用在何處,朱建民敏銳地感知到,這個產品,不一般。
通過廣泛查詢資料,朱建民知曉,外方要求代工的產品,主要用于高性能混凝土減水劑。世紀之初,這種產品受制于技術和價格,國內只有三峽大壩等少數重大工程在使用。
朱建民從中看到了新的方向,他拍板,奧克也要做減水劑聚醚單體。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為了集中精力做好減水劑聚醚單體,朱建民暫緩了集團辦公大樓建設,把減水劑聚醚生產線一條條鋪設、投產。
時代再一次站在朱建民身側,2007年開始,減水劑聚醚單體搭上了高鐵建設的快車道。奧克生產的聚羧酸減水劑用聚醚單體成為高鐵建設的必須單品,并迅速占領市場。
據相關報道,目前,減水劑聚醚單體已經逐漸成為奧克的主導產品,占公司營收的80%以上,并占據國內45%左右的市場份額。
朱建民入選2019搜狐財經十大年度企業家發表感言在朱建民的帶領下,奧克走出遼寧,“國內哪有環氧乙烷,哪里有市場,奧克工廠的就布局在哪里。”12年下來,奧克累計投入超過20億元,完成了東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五大區域的戰略布局。
朱建民在搜狐財經峰會上透露,目前,奧克集團在國內沿海沿江九省的乙氧基化產能已達到120萬噸,產能占到中國的30%,全球的11%,并仍在繼續擴大。
未來,朱建民把目光放在更加新潮的綠色低碳領域,聚焦環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新能源。會后專訪時,朱建民談及奧克集團的未來,他說:“對于奧克來講,現在才百八十億的規模,至少現階段,奧克還是聚焦主業。”
“再過五年十年,會不會擴展到新的領域?我覺得一定會,但是發展的思維不變。”朱建民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