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終身成長,這里是小蘇的筆記本。
最近通讀了兩遍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提起稻盛和夫,不免想起他的美譽——“日本經營之圣”,在企業經營方面,他可謂是一代傳奇。而他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除了自身能力足夠優秀外,離不開他的思維方式。因此,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下稻盛和夫的優秀思維方式之一:成功方程式。
人生*人生的結果 = 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這個方程式的兩邊用的都是乘號,而非加號,而等號右邊的三個值中,熱情和能力都是從0到100開始取值,而思維方式則不然,它的值范圍是在-100到100之間,即它可以為負值。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以下結論:
1.當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正值時,熱情度越高,能力越強,那么這個人的人生結果或者叫人生成就就越高;
2.當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負值時,熱情度越高,能力越強,那么這個人的人生結果或者叫人生成就就越低,因為是負值。
基于以上兩點,我們可以明白,只有我們懂得正向思考時,才可能得到正確的回報,反之當我們用錯了思考方式,反而會讓我們的努力白費。比如那些高智商罪犯,對于犯罪活動的熱情度很高,而且自身能力也很強,但是因為用錯了地方,即思考方向錯了,導致最終都沒有好下場。與之相對,有些人看似能力不強,但是因為用對了地方,而且對于自身所從事的工作保持足夠的熱情,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看到一些“懷才不遇”的人,深入了解以后,我們都會發現一個特點,他們的才能很高,但是態度往往比較悲觀,總是看低自己所在的工作崗位,覺得自己應該有更高的成就,應該在更高的崗位上奮斗。這讓他們為自己的才能所累,不能看到眼前工作的本質是為了磨煉他們的心志,讓他們的才能得以體現,但他們總覺得眼前的工作過于枯燥乏味,于是馬虎應付,明明可以做到完美,卻偏偏只愿意做到合格,這就導致最終在能力考核中,他們只能得個合格,想要晉升自然很難。
反而是那些自身能力不是很強的人,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能力不強,所以愿意加倍努力,彌補這份不足,原本他們的能力只是合格,但因為自身特別努力,導致做出的產品都遠遠高于合格線,在公司看來他們的能力是符合晉升標準的,因此往往能夠一步步往上走。
看到這些,那些才能高的人就會開始埋怨,公司不公,明明自己能力優秀得多,可卻只能在底層,而那些比自己差的人反而得到晉升,于是負面情緒越來越重,最終憤而離去。我們都清楚,這些人的潛力很強,但是由于自身思維方式不當,導致這些潛力無法發揮,最終只能碌碌無為。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確實如此,因為它們都是好酒,但假如制酒人不認真應對,只是馬虎地做出一些一般的酒,那么哪怕自身手藝再高,也得不到人們的認可,因為人們只能從他這里品嘗到一般的酒,喝過一次之后就不會再來,因為和他處無任何差別,何必浪費時間跑到這些深巷。
有才能是先天的優勢,但要具體表現出來,才能真正發揮這一優勢,否則只能埋沒自己的才能,哪怕是李白、杜甫這些偉大的詩人,雖然他們的才能在官場上無法發揮,但是他們并未放棄自己的才華,通過不斷地創作優秀的詩歌,依然可以讓世人看到他們的才能,體會到他們的優秀之處,因而至今都可以讓世人景仰。
一個人的人生成就不取決自身天賦或者能力有多高,而在于自身是否可以正確地看待這份才能,只有懂得珍惜自身才能的人,才能夠全力以赴去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抱怨社會不公,試想想你愿意為了一個只是具備一身才華,卻總是不愿意好好做事的人,而支付高額的薪酬嗎?這個社會是公平的,付出多少就拿多少報酬,一個只愿意付出三分努力的人想要拿到七分的報酬,哪怕一開始僥幸獲得,也不會有長遠的未來,因為每根蠟燭都有燒到底的時候。
因此,假如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那么一定不要藏私,盡己所能地把事情做到完美,讓人看到你的長處所在,這樣哪怕你身處幽林深處,依然可以讓遠方的人看到你家屋內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