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江發源于中國的西藏自治區,在藏語中意為“高山流下的雪 水”,被藏族視為“搖籃”和“母親河”。雅魯藏布江全長 2840公里(包含支流全長3848公里),流域面積約93.5萬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國境內長度2057公里,流域面積24.6萬平方公里。以中國境內長度來說為中國第5大河(僅次于長江、黃河、黑龍江和珠江)、西藏地區第一大河;以水量來說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第二大河,僅 次于恒河。
一、雅魯藏布江蘊含著豐富的水利水電資源
雅魯藏布江奔流了2057公里后,從中國墨脫縣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的阿薩姆,進入印度后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之后,又由東向西流入孟加拉國,稱賈木那河,在達卡附近與恒河匯合,向南注入孟加拉灣。包括雅魯藏布江、察隅河、西巴霞曲、卡門曲等,由中國藏南流入布拉馬普特拉河干支流的徑流超過每年3000億立方米,約占布拉馬普特拉河入海徑流的50%,超過全印水資源的15%。
由于巨大的落差和高原面上匯集的水量,雅魯藏布江流域水能蘊藏量高達11348萬千瓦,其中干流為7912萬千瓦,只小于長江,居全國第2位。單位流域面積和單位河長的水能蘊藏量都居全國甚至世界各大江河之首,僅雅魯藏布大峽谷處就可以建裝機超過3000萬千瓦的超級水電站,發電量是三峽的兩倍以上。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的水力資源已經超出了印度目前發電能力的總合。
不過,由于當地人口稀少,地勢高寒崎嶇,且距離中國人口、經濟中心過于遙遠,雅魯藏布江的水利水電資源對于中國而言基本上是無用的,但對于印度來說卻是極其重要的。當前,受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限制,印度人均用電量不多,只有每年300多度,所以“電荒”似乎沒有中國嚴重。但是,隨著人口增長、工農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印度對能源、對電力的需求也會成倍增加。
二、雅魯藏布江處于中國掌控之中
印度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水資源總量居全球第7,大約每年2萬億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太大,人均水資源量并不多,不到每人2000立方米/年,低于中國,按聯合國標準已經屬于缺水國家。目前恒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已盡極限,西北部印巴邊境和印度半島內部的干旱地區缺水則更為嚴重。所以,印度打算從東北部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向恒河流域調水,調水路線還可能進一步向南延伸,溝通半島東西岸河流,以實現全國水網相連。印度的地形比較平坦,調水主要是挖渠,規模可以做得很大,技術上不成問題。
但不幸的是,南亞地區也是季風氣候,最干旱的季節也是河流少水的時候,如果印度從布拉馬普特拉河大規模引水抗旱,就容易和下游的孟加拉國鬧糾紛。因此,假如能在河流上游修幾座大水庫,攔蓄一部分洪水,布拉馬普特拉河枯水期就可以增加每秒一兩千立方米的徑流,印度和孟加拉就不會再為水資源分配相互頂牛。孟加拉年年夏天發大水,上游水庫攔洪對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可惜大喜馬拉雅分水嶺以南的河段,僅僅是雅魯藏布江的一段尾巴,在大峽谷入口處雅江的徑流量已經達到了約每年1200億立方米,占全河的3/4,也占到了布拉馬普特拉河總流量的1/5;更為重要的是,雅魯藏布-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優良的壩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峽谷中,印度可望而不可及。印控區只能修一些小壩,這對印度控制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水資源是不利的。所以,如果不和中國合作,又不想和孟加拉鬧糾紛,印度只能把調水干渠修得大一些再大一些,把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洪水引到恒河或者德干高原河流中的水庫中調蓄起來。反正印度有的是人,慢慢挖總能修成的。因為中國手中擁有雅魯藏布-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絕大多數優良壩址,因此,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印度未來的水龍頭和電閘,離開了中國的合作,印度對普拉馬普特拉的開發將是蹩腳的。
正因為雅魯藏布居高臨下的地位對印度如此重要,所以印度一直想把西藏從中國分離出去再置于自己的控制中。但這是不可能的!雖然印度已經非法占有中國藏南地區50余年,但一直不能有效控制,除了河谷中少數軍事殖民據點外,絕大部分地區還屬于化外之地,山地少數民族與孟加拉虎為伴,與猿猴為伍,仍在重復著千百年來不變的生活。可以說,中國只要掌控了雅魯藏布江,就等于扼住了印度水利水電資源,扼住了印度未來發展的咽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