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IBM、微軟為什么會成為業界巨頭?其原因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體現在管理上。從某種意義上看,某些公司不比華為差,為什么沒有發展起來?就是因為沒有重視管理,或者說沒有很好地管理。
什么東西都是可以買來的,唯有管理是買不來的。未來要戰勝競爭對手,靠的不是人才,不是資金,不是技術,而是管理,只有管理將它們整合到一起,才能形成力量。推動公司前進的最主要因素是機制和流程。
華為與競爭對手比什么?比效率,比成本,看誰能多活一口氣。沒有優良的管理,就難以做到高效和低成本,難以保持超過競爭對手的速度。不能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最終客戶就會拋棄華為。
企業縮小規模就會失去競爭力;擴大規模,不能有效管理,會面臨死亡。管理是內部因素,是可以努力改善的。規模小,面對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扛不住風暴。
因此,只有加強管理,在這條“不歸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礎。
在互聯網時代,技術進步比較容易,而管理進步比較難,原因在于,管理的變革觸及的都是人的利益。因此,企業間的競爭,說穿了是管理的競爭。華為公司未來的生存和發展靠的是管理進步。
如果競爭對手不斷地管理進步,而華為不改進的話,就必定衰亡。
要想在競爭中保持活力,就要在管理上改進,首先要去除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在監控有效的情況下,縮短流程,減少審批環節;
要嚴格確定流程責任制,充分調動中下層承擔責任,在職權范圍內正確及時決策;
把不能承擔責任、不敢承擔責任的干部調整到操作崗位上去,把明哲保身或技能不足的干部從管理崗位上換下來;
要去除論資排輩的習氣,把責任心、能力、品德以及人際溝通能力、團隊組織協調能力等作為選拔干部的導向。
單靠技術壁壘取勝的時代很快就要轉變為靠管理取勝的時代。如果華為在領先的幾年中,占據非常大的市場,從而將成本攤薄,并在持續追求高質量的同時也能控制得住成本,這個市場就可能繼續是華為的。
這個成本并非單指產品本身的成本和制造成本,還包括運作成本。如果華為守不住市場規模,即使技術突破了,別人也是可以很快追上來的。
未來的挑戰不是單純體現在技術或產品上,而是主要表現在基礎研究和創新優勢方面,這些方面做得好不好,歸根結底都取決于管理。
將來的競爭,不單單是產品的比賽和市場的競爭,更是管理的競爭。商場就是戰場,最后是綜合實力和協同作戰能力的較量。
企業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關鍵是管理
西方的許多成功企業已經實現了企業家的更替不影響企業的發展。但對一些中國企業來說,一旦企業家沒有了,隨著他的生命結束,企業的生命也結束了。這就是說,有些企業的生命就是企業家的生命,企業家去世以后,這個企業就不存在了,因為他是企業之魂。
一個企業的魂如果是企業家,這個企業就是最悲慘、最沒有希望、最不可靠的企業。如果華為是銀行,決不給它貸款。所以企業的生命一定不能是企業家的生命。有鑒于此,華為就要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的管理體系,而不是依賴于企業家個人的決策制度。
將來華為公司什么都不會剩下,最后只剩下管理。所有產品都會過時,會被淘汰,管理者也會更新換代,而企業文化和管理體系則會代代相傳。因此,要重視企業管理體系建設,這樣華為公司才會在奮斗中越來越強,越來越厲害。
為什么公司要認真推IPD、ISC、LTC、IFS ?就是在擺脫企業對個人的依賴,使要做的事,從輸入到輸出,直接端到端,簡潔并有效貫通,盡可能減少組織層級和決策環節,使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要擺脫對人才、技術、資金的三個依賴,使企業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關鍵是管理。必須建立起合理的管理機制,通過有效的管理構建起一個平臺,使人才、技術和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管理學上有一個觀點:“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控制也能達到目標。”這實際上就是老子說的那句話:“無為而無不為。”華為追求的目標就是使公司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好像什么都沒做,公司也能前進,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就像長江水一樣,修好堤壩讓水在里面自動地流,不需要管理層成天疲于奔命,就能自動地勢不可擋地向大海奔去,不管白天和黑夜。水流到海里,蒸發成空氣,雪落在青藏高原,又化成水,水再流入長江,匯入大海,海水又蒸發……
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升華。“無為而無不為”體現的是不需要怎么管,事物都在前進,這依靠一種文化氛圍和管理體系的推動。
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這里的文化,不僅包含了知識、技術、管理、情操等,也包含了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無形因素。
華為曾經是一個“英雄”創造歷史的小公司,正逐漸演變為一個職業化管理的全球領先的公司。淡化英雄色彩,特別是淡化領導者、創業者們的個人色彩,是實現職業化管理的必經之路。
只有管理職業化、流程化,才能真正提高一個大公司的運作效率,降低管理內耗。
一個企業的內、外發展規律是否真正認識清楚,管理是否可以做到無為而治,這是需要華為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員工不斷探索的問題。只要華為人不斷努力,就一定可以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沒有管理,人才、技術、資金形不成力量;
沒有服務,管理沒有方向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也是永恒的難題。沒有管理,人才、技術、資金形不成力量;沒有服務,管理沒有方向。
人才、技術、資金都不是華為生死攸關的問題,這些都是可以引進的,而管理與服務是不可以照搬的。
只有依靠全體員工去創造,去學習先進的管理與服務理論,并與自身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形成華為自己的有效服務與管理體系,并暢行于全公司、全流程中,人才、技術、資金才能發揮作用。
規模是優勢,規模優勢的基礎是管理,規模擴張的限制也是管理。大規模不可能自動地帶來低成本,低成本是靠管理產生的。盲目地擴大規模是不正確的,擴大規模以后沒有良好的管理,同樣也不會出現低成本。管理跟不上,盲目擴張對公司是危險的。
華為要科學地掌握企業經營規律,更好地管理公司,以適應未來時代的發展。這是需要嚴格的數據、事實與理性分析的。不以此為基礎,就談不上科學,也談不上管理,更不可能成為技術革命的弄潮兒。
科學管理與創新并不矛盾,二者遵循的是同樣的思維規律。創新的基礎就是科學合理的管理。創新的目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而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為客戶服務。不為客戶服務,管理就會迷失方向。
用規則的確定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
未來總是充滿未知,撲朔迷離。華為逐漸走到“無人區”,沒有人領航,未來風險處處存在,華為只能用規則的確定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
只有這樣才能沉著冷靜、積極應對,才能在發展中獲得自由。什么叫規則?就是確定性,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用規則約束發展的邊界和應對風險,減少人為犯錯。
華為已建立起一套嚴格有序的管理制度,而且它是與時俱進的。這套制度的重要特性就是確定性,這是華為對市場規律和公司運作規律的認識。規律的變化是緩慢的,所以,華為要以確定性來應對任何不確定性。
華為為什么要搞IFS 變革?實際上就是要做一件事情:建立一套機制和流程,以規則的確定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
華為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實際上是不清楚的,也不可能非常清楚公司未來能走到哪一步,因為華為公司無法自己設計發展路線,整個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都會影響華為公司的發展。
所以不可能理想主義地確定華為未來的結果是什么,但是可以確定一套在發展過程中應該遵循的規則,有了這套規則,公司就不會混亂,就可以用規則的確定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
同樣,在IPD、LTC 等主干流程上,華為公司也要以規則的確定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減少決策失誤。
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一的兩面,不能為了正確的結果而追求完美的規則,實際上這是不存在也做不到的。管理上的灰度,是華為的生命之樹。(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