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詩曰: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修養好,表現在外自是氣定神閑的氣度、超俗的談吐,臉上洋溢的亦是照人的光彩。這就是所謂的“書卷氣”。書卷氣是很養人的氣質,流連書鄉,則心胸玲瓏,見識廣闊,氣質高雅。明代大名人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擁書在手,便是與多年相知相戀故人的相會,可親可近,無話不談,滾滾紅塵片甲不留,這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你想啊,一個人如果成年累月,總是一身風塵,滿面煙火,張口是吃飯,伸手為穿衣,閉眼就睡覺,人真的是俗不可耐的。而書卷中的意念會像一股無形的動力,影響和塑造你的思想和心態,讓你在無形之中洗掉煙火氣、趕走庸俗氣,呈現優雅氣、淑女氣、寬容氣。
林肯說過,人40歲以后,應為自己的面目負責。意為其美丑與先天遺傳無關了,其實不必等到40歲,人隨時為自己的面目負責。而讀書乃是使美者更美,丑者變美的良方。讀書能美容,在古籍中是有記載的。《韓詩外傳》中記載:春秋時,魯國有個叫閔子騫的人,仰慕孔子的才學,拜孔子為師。開始時他臉色干枯、蠟黃,過了一段,慢慢變得紅潤起來。孔子好奇,問其原因,閔子騫說:“我生活在偏僻的鄉下,到老師門下學習做人治國的道理,心里十分高興。但看到達官貴人坐在華麗的車上,前后龍旗飄舞,又很羨慕。兩種情形時常在我腦子里打架,因而寢食不安,臉色干枯。現在我受老師的教化,精讀做人與治國之書,懂得的道理日益增多,能辨別是非美丑了,那些龍旗之類的東西再也不能動我心了,因而心情平和,臉色也就紅潤起來了”。閔子騫把自己的美容歸功于讀書明理,這實在是開了讀書美容的先河。
臺灣當代散文家林清玄,曾把化妝分為三個境界: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而讀書便是生命的化妝。“士大夫三日不讀書,便面目可憎”古代著名文人黃山谷也發現了讀書這個美容方法;清代朱舜水的“三日不讀,口生荊棘。”則從反面強調了不讀書的可怕與可憎。
培根告訴我們:“書是治俗治愚的良方。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讀散文使人寧靜,讀小說使人認識社會和人生”。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天長地久,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便使你身上流露出淡淡的書卷氣,并且,書讀多了,你的品味自然也高了,面對生活,你會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風風雨雨,最重要的,好書能改變你的氣質,美化你的內心世界,使你的心靈變得清澈而睿智,從而使你美起來。如果在座的帥哥走在街頭,突然有人笑瞇瞇的指著他說:這個帥哥好有書卷氣耶!我相信他心里會頓時開出一千朵一萬朵玫瑰。
讀書,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于人生。跋涉在人生之路,我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而書籍就是望遠鏡,就是一盞燈。讓我們看的更遠、更清晰;也讓我們知道誰與我同行,看到了怎樣的風景,我們又該如何進行自我的追求與調整。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長,為我所用”的讀書情懷。讀書能夠提升人生的境界,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清新之氣。讀陶淵明的《飲酒》詩,體會“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那種置身鬧市卻人靜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讀世界經典名著《巴黎圣母院》,讓我們看到如此丑陋的卡西莫多卻能夠擁有善良美麗的心靈、淳樸真誠的品質、平靜從容的氣質和不卑不亢的風度,他的內心在時間的見證下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使我們在尋覓美的真諦的同時去追求心靈的高尚與純潔。讀勃朗特的《簡愛》,讓我們感受到主人公簡愛坦然面對命運的睿智,高尚的人格和對人生孜孜以求的精神;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讓我們擁有舍棄浮躁,平靜而坦然的人生氣度,進而使我們確立造福天下的志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擔當和格局。讀書是超越時空間的邂逅。你會穿越到大唐和李白一起享受攀登天姥峰的瀟灑;和杜甫攜手體會登臨五岳一覽眾山小的壯志;和李清照一道沉醉于蓮花池中爭度的輕快;還能和徐志摩共同感悟康橋的不舍之情;與孔孟、老莊一起因材施教、天馬行空、遨游心靈;甚至可以與魯迅先生一起在夕陽落下時拾撿朝花,共同回憶那美好的童年;與毛澤東主席一起放眼全球,與世界共此涼熱……
人生有涯,而讀書無涯。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對我們的人生有著毋庸置疑的指導和引領意義。難怪清代彭兆蓀曾說:人讀等身書,如將兵十萬。我的讀書宣言是:借他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閱讀帶給我的震撼。那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父親在縣里的郵電局工作,家里會有一些當時非常珍稀的報紙出現。當然它們的作用不是專門給我看的,而是常常發揮包裝紙的用途。一天,我在灶房里發現一團的報紙。好奇心驅使我一點點展開它,發現它是一張河南日報,什么日報并不吸引我,是上面的一篇文章勾住了我的魂。文章寫的好像是一個中學生舍身救人的故事,作者文情并茂的文筆深深打動了我,以至于我很久都在思考那個故事,關心那個救人的少年的安危。這之后,每當家里有報紙出現,我都會不顧一切閱讀,盡管以我當時的識字水平,很多字都看不懂,不認識。但我依然興趣不減。就這樣確立了我最初的閱讀習慣。
因為閱讀,又瘋狂地愛上了寫作,這么多年雖然沒有大作為,但一邊讀書一邊寫作,開闊了視野,結交了全國各地的文友,豐富了人生,自覺日子雖然平淡,但也是充實多彩的,波瀾起伏的,值得回味的。每當有文章發表,接到文友們的來信分享和祝賀,那種來自心靈深處的喜悅是無與倫比的、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我知道,這一切都得益于自己常年堅持不懈的讀書。
我認為最開心、最幸福的時光,莫過于暫別紅塵,于寂寂光陰里讀書、思考,讓心靈隨著作者到處旅行。這種旅行,心之所往,任意來去,春來花開,秋至結果,心無旁騖,至真至純,令人樂不思蜀,流連忘返。古人云:“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次。”時光如白駒過隙,換步移景之間,天高地闊,情思縱橫,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書的海洋里暢游,心靈仿佛經歷了攀爬、跨越、登高的過程,等合上書本,轉身紅塵,書中的人物、情節、場景又歷歷在目,不時與現實中的自己對話、暢談、關照,寡淡的日子便潤展豐盈開來,生命的內涵也隨之璀璨了許多。沒有山水讀出了山水,沒有天地讀出了天地,沒有愛情讀出了愛情……
北大教授謝冕曾說:“我常想讀書人是世間幸福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現實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個世界卻為讀書人所獨有”。笛卡兒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說明讀書使人向善;雨果說“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說明讀書使人避惡。所以說,讀書人是世界上最幸福和快樂的人。
你還在抱怨自己不夠漂亮嗎?請愛上讀書吧!你還在嫉恨自己不夠富有嗎?請繼續讀書吧!唯有讀書,才會化腐朽為神奇,才會點石成金,讓我們卑微的生命步步蓮花開,讓我們年年歲歲不虛度時光,讓我們的生命不空留遺憾!
2016年4月23日
作 者 簡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