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年又來了,在人們還沒有期盼中來了。總覺得現(xiàn)在一年太短了,越來越短,一年比一年短。兒子高興的看著新衣服,期待著年的到來,我卻害怕過年。
一年比一年怕,一種莫名的怕,不純粹是怕自己老去。但是年每年如期而至,我不想過都不行。
我深深知道自己已步入中年人的行列,愛過年的年齡已經(jīng)不屬于自己了。每年這個時候,兒時過年的趣味和幸福,時時涌上我的心頭,讓我回味和向往。
那是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那時的年特別有年味,我特別愛過年。每年剛一到冬天,就盼著過年,覺得一年很漫長,老不完。一進(jìn)入冬天不停問母親,還有多少天過年,一天問好幾遍。嘴里不停說著順口溜:過年好,過年好,吃白饃,著核桃。
那時剛一到臘月,臘八節(jié)就成了我的奢望,臘八也是臘月里第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那個艱苦的年代,臘八飯對我來說是最好的美食,吃臘八的神氣不亞于過年。母親說,臘八飯一吃就糊涂了,好奇的不懂為什么會糊涂。只知道臘八飯一吃,年就近了。
每年臘八飯一吃,母親就開始掃灰,家里前前后后,旮旮縫縫都要清理一遍。母親帶領(lǐng)著我們干,他干最臟最重的活,我和父親弟弟在她的指揮下搬東西。掃干凈墻用泥水一刷,母親給墻上糊好報紙,窗子上貼上自己剪的窗花。母親說過年要干干凈凈,對神靈是一種敬重,這樣新的一年會平安順利吉祥。
那時過年的新衣服,都是母親晚上熬夜給我們在縫刃機上做的,鞋也是母親晚上坐在炕上納鞋底绱鞋趕做的。母親做時我高興的睡不著,爬在被窩里不停問,我的做好了么。母親說好了,第一個先給你做,我激動的盼立刻就過年,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從這以后,就更激動的無法說了,天天幻想著穿新衣服的神氣,給小伙伴炫耀著。
臘月二十三祭灶,又讓我高興一番。祭灶就是給灶王爺送糧,讓灶王爺來年給人背糧去。祭灶是臘月里又一個重要節(jié)日。我們關(guān)中地區(qū)是用砣砣饃祭灶,一種圓形的小餅子,在鍋里烙的。
從母親起面的那刻,我就盼著吃砣砣饃。母親開始烙饃時,在案上揉面做饃,在鍋里翻饃轉(zhuǎn)饃,我爬在燒炕的背墻上,不停問母親饃啥時熟,饃咋還不熟,母親說,你等不得了,熟了要先祭灶才能吃。當(dāng)看到鍋里又黃又酥的砣砣饃時,口水就止不住流下了。
饃熟了以后母親先數(shù)十二個或十三個(這根據(jù)農(nóng)歷平年閨年來定)給灶爺獻(xiàn),然后在每個饃上摳麥粒大小一塊放在灶爺板上,我們就吃開了。我拿著色香味俱全的砣砣饃,大口大口吃,象八輩子沒吃過。母親饹饃手藝好,又酥又脆,我三口二口吃完一個,香極了。
那時好像冬天特別冷,臘月更冷,有時下一場雪,消雪時,屋檐下會凍成一串串冰冷嘴,晶瑩透明。沒有五花八門零食吃的兒時,趁母親不注意,偷偷扳一個放在嘴里,盡管凍的手直打顫,但吃的開心極了。高興的和現(xiàn)在小孩子吃冰琪林一樣。也知道下雪時房檐上有冰冷嘴時就快過年了。
灶一祭,母親就選擇一天蒸年饃。一大早早早起來,起好幾大盆面放在燒熱的炕上,然后洗凈巴,擇菜切菜做好飽子餡。等一切工作做完以后就開始蒸饃。母親是最忙碌的,父親只干些簡單的活。
平時鍋里只搭兩凈巴饃,蒸年饃時要搭四個凈巴饃,要搭上草圈,席蓋。往往會和左鄰右舍商量著互相錯開時間蒸饃,凈巴互相倒借著用。蒸饃時我又高興的無法說,饃還在鍋里蒸就等不及了,在灶房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院子里爺爺提前放一個大木漢,洗凈晾干準(zhǔn)備放饃。蒸好的飽子,花卷,碎白饃,走親戚的花禮饃,在木漢里歸類放著。過年時蒸的饃很小,比平時要小的多,叫碎白饃。頭一鍋饃蒸熟時,母親會給灶爺獻(xiàn),給頭門上用筷子別上饃。我感到很好奇,但不知道什么原因。
蒸饃往往從早上開始下午才能結(jié)束,要忙上一天。蒸完以后,母親用碗盛上饃,會讓我和弟弟給左鄰右舍送去。兒時最愛干這差事,不但能得到人們的夸將,還有好東西吃,瓜子花生水糖果,都是兒時的美食和奢望。我們高興的吃著跑著,滿臉的喜悅和甜蜜。
接下來炒肉煮肉,直到現(xiàn)在有一件事我還記得很清,78年年底生產(chǎn)隊分肉。我和弟弟跟著爺爺去領(lǐng)肉,弟弟高興的路上不停地喊吃肉了,吃肉了,爺爺說分下肉就吃。結(jié)果肉領(lǐng)下后,還等不得回家炒,弟弟就一個勁要吃,哄也哄不下,沒辦法爺爺只好讓人切下指頭蛋大小一塊,用牛皮紙包住給弟弟。弟弟拿著生肉才不哭了,用口咬時爺爺說生著不能吃,弟弟放在嘴邊用鼻子聞著走回家了。幾十年過去了,弟弟這件事我記憶猶新,一直不能忘記。現(xiàn)在每當(dāng)孩子們不好好吃飯時,我就給他們講這件事。
后來生產(chǎn)隊不分肉了,過年人們自己殺自己養(yǎng)的豬,供自家吃也能賣肉。記得殺豬時,人們往往在大門口的路上,支個床板,支個大殺豬鍋,那個鍋很大很大。先在豬脖子上捅一刀把血一放,放血時人們用桶用盆子接,回家在鍋里一進(jìn)燴著吃也很香。也有人說小孩子臉冬天有凍爛的毛病,抹上剛放的熱豬血治凍臉。于是殺豬時,好幾個母親領(lǐng)著孩子抹豬血。臉上抹上豬血的孩子紅紅的臉蛋,跑前跑后打鬧著。
血一放把豬在燒滾了水的大鍋中一燙,放在床板上拔毛,最后掛在架子上殺。每次誰家殺豬時小孩子都好奇的圍著看,也是太想吃肉了。在那個沒有玩具耍的年代,還把豬尿泡當(dāng)氣球吹著玩也開心的不得了。每次看過人家殺豬,我都幾天不想吃飯,一來是被那個場面嚇的,二來也覺得那血和腸腸肚肚惡心。每次看過后都發(fā)誓說明年不再看了,但是第二年殺豬時不由得又去看。
那時快過年時,母親還會自己泡豆芽菜。炕頭間放一個瓦盆,用被子蓋著,里面是泡的黃豆。天天換溫水,炕的溫度也要適宜不能太熱也不能太涼。自己泡的豆芽菜,吃起來香極了,濃濃的豆子味。我很愛吃,直到現(xiàn)在嘴里還有那種味道,那是我至今吃過最香的豆芽菜,原汁原味沒有防腐劑安全放心的健康食品。
那時過年給孩子們準(zhǔn)備的吃食也很少很簡單,瓜子,花生,水果糖,核桃棗。炮也是鞭炮和幾個稍大點的將軍炮。
三十這天母親從早上起來要忙到深夜,先是把屋子前后掃一遍,然后貼各種神準(zhǔn)備敬神的供品。父親給我和弟弟洗腳,給弟弟用推子理發(fā)。從來不會做家務(wù)的父親,每年三十給我們洗腳,讓我們高興極了,讓我一生難忘。
三十下午母親就在廚房里忙活開了,切吃湯湯面的菜,切包餃子的菜。父親貼對聯(lián),去地里請已故先人回來過年,先人請回來后供在前屋里的桌子上。我和弟弟跑前跑后,高興瘋了,嘴里不停喊,明天就過年,明天就過年。
母親在晚飯前敬神,父親放炮。然后我們高高興興吃晚飯,母親會切涼肉,炒個菜,再配上麻餅餅干之類的東西,我們吃的開心,吃的高興,那時的高興勁,一輩子都忘不了,飯菜是一生吃過最香的。
吃完以后,爺爺奶奶給我們發(fā)壓歲錢,二毛三毛,五角,都讓我們高興半天,夢想著明天能買個啥東西,米花糖什么的。把錢拿在手上,翻來翻去看。
三十晚上要守歲,母親說睡的越晚越好。其實不用母親說,我根本就睡不著,高興的沒有一絲睡意。跟著大人跑前跑后,最后直到母親包餃子時,才坐在灶房的燒炕上。
母親在案上揉面,搟皮,包餃子。我和弟弟在地上跑,母親老說我擋路,幫倒忙。我們只好坐在燒炕上耍撲克牌,其實也沒什么內(nèi)容,胡亂耍圖個高興。
母親包完餃子夜已經(jīng)深了,灶房忙完了母親就會回到房間。打開柜子,取出我們的新衣服。母親是個能干愛整齊的人,我們的衣服鞋襪一人一包歸類放好絲毫不會亂。每個人的衣服放在各人的炕頭。我看著新衣服,幻想著第二天早上穿上的神氣,那有睡覺的意思。母親說:快睡,都十二點了,一會天就明了。
迷迷糊糊也不知什么時候睡著了,父親放炮的聲吵醒我,急忙爬起來穿新衣服,盼了好久的愿望今天實現(xiàn)了,那個高興漲狂盡甭提了。正好母親也喊吃湯湯面了,說初一早的飯要吃早,寓意一年勤勞順利平安。穿好新衣服,滿屋子走,叫爺爺奶奶看,爺爺奶奶一個盡夸母親手巧給我做的衣服合身顏色好。我越聽越高興,人來瘋勁越來了,有點飄飄然。
湯湯面做好了,先給供奉的先人獻(xiàn),給各個神獻(xiàn)。然后才能吃,先人和神前獻(xiàn)的飯,大人總讓我們小孩吃,說是吃了平安健康吉祥。那時神前的飯,都是我和弟弟妹妹吃,父母親從不吃,爺爺奶奶也不吃,母親端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硬讓我們吃,最后還是我們吃了。我們也心甘情愿的享受著親人的這份特別的愛。
又煎又香的湯湯面吃的香極了,是一生我吃過最香的湯湯面。吃過飯,小伙伴就約我去玩,在村子十字口,在街道上,高高興興的玩。村里人看見了總會說:看人家維維她媽多巧的,給娃做的衣服合身又好看。聽著人們的夸將我心里美滋滋的,在小伙伴面前有面子極了。母親的巧手在村里是出名的,任何衣服經(jīng)母親手一做,都會變的好看。兒時穿母親做的衣服曾讓我的小伙伴羨慕極了。
初一一過,人們就走親訪友互相走動。走親戚先是晚輩看望長輩,外甥先走舅家,女婿先丈人家,然后長輩給晚輩送燈籠回禮。那時走親戚的禮品很很簡單,外甥看他舅或女婿看岳父時,提上自家蒸的花禮饃,外加一包白糖或點心,就是很貴重的禮物。舅舅給外甥送個燈籠或麻花,也會讓外甥高興半天。那時跟著母親去舅家,跟著爺爺去姑奶奶家,有時還跟著父親奶奶去家里的舅爺家,跟著母親外婆去舅家的舅爺家,還有很多老親戚。那時人們重情重義,隔了幾輩的親戚都走的很親。
整天高興的去這兒去那兒,那時交通不發(fā)達(dá)基本都是走路,有時去家里舅爺家,路很遠(yuǎn)父親用架子車?yán)夏棠蹋揖妥谀棠虘牙镄腋O了。親戚家的湯湯面,白菜粉條豆腐都讓我吃的高興,還有那五毛錢的壓歲錢,更讓我樂的開了花。
那時我最愛走的親戚是小瓜婆家,瓜爺在外工作家境好,家里過年總有別人家沒見過的好東西。水果糖瓜子花生很多很多,瓜婆給我衣服口袋裝得滿滿的。飯桌上也有一般人家少有的木耳,凍肉,涼肉等好菜。在瓜婆家吃的最開心最高興,還能看連環(huán)畫,我們叫畫本。瓜婆家有個比我大三四歲的叔叔,學(xué)習(xí)好愛看書,每次去我都能看這些書,回家時叔叔還會送我好幾本呢,那也是很珍貴的東西。
一過正月初五六,我就高興的打燈籠。天天晚上天一黑,就和小伙伴打著燈籠亂竄,嘴里說著:打燈籠過十五,十五過了耍社火。你碰我我碰你,比看誰的燈籠好看。燈籠名字也五花八門,什么火罐罐,公燈,白菜燈籠,牛糞鋪踏燈籠,兔子燈籠式樣多很。盡管那時人們物質(zhì)不好,但是人們聰明勤勞,手工藝做得很精致。
十五的晚上,農(nóng)村不像現(xiàn)在過什么元宵節(jié)。我們打著燈籠亂碰,說是十五晚上要把燈籠燒了,吉祥如意。我和小伙伴互相碰著,看誰的先著火,高高興興在燈籠的燃燒中,嘻嘻哈哈。
那時沒有娛樂場所人們也不打麻將,過年時十字口或城門口綁一個很高很高的秋千。閑了無事人們就蕩秋千,這個秋千很高只能大人蕩,小孩不敢蕩,只能開心的看著大人蕩。人們蕩秋千技術(shù)很高,有時兩個人站在上面蕩,有時一個坐著一個站著蕩,多半是兩個人蕩,一個人很少蕩。我和小伙伴看的很高興。
兒時的年,雖然和現(xiàn)在比起物品少,飯菜簡單,壓歲錢少。但是開心快樂,有意思年味重,飯菜香。我過的幸福甜蜜,無憂無慮。
現(xiàn)在物品繁多,生活水平高,但是大魚大肉吃著,人們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找不見以前的快樂了,覺得過年沒意思了,沒有以前濃重了,飯菜也吃不出香味了。
好懷念兒時過年,懷念那個幸福甜蜜開心的年。
作于 臘月二十四 晚
作 者 簡 介
行參菩提·“春節(jié)的味道”散文有獎?wù)魑?/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