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雞肋的詮釋,更是來由于“楊修之死”,據說東漢年間,曹操與諸葛亮作戰,屢次戰敗內心苦悶,曹操非常郁悶,這天晚上,曹操族弟夏侯淳進到曹操營中問夜間口號。當時曹操正在喝雞湯,看到碗里有一根雞肋,于是有感而發說道:“雞肋,雞肋。”這暗號傳到了楊修的耳朵里,楊修自視高傲,分析之后認為魏王有意撤兵,就鼓動士兵開始收拾行李,結果此事傳到曹操的耳朵里,認為楊修擾亂軍心并殺之。
“雞肋”,骨頭多肉少,可棄又有點不舍,究其存在意義,卻寥寥無幾。“雞肋”也可以說不可或缺,在我們的身邊,常常會存在“雞肋”一般的人,這種人的語言不輕不重,不痛不癢,在你聽了之后平淡無奇,甚至你有時會認為有點多余,但是沒有這樣的嘮叨,也許你會覺得不習慣。這種感覺就像父母的嘮叨,“天冷了,多穿點,不要凍感冒了”“下班了沒,吃飯了嗎,別餓著”“工作怎么樣,累不累,注意休息”,聽著這樣的叮囑內心寫滿了煩躁,可是仔細想想,如果有一天這樣的叮囑不在,你的內心絕對不是舒適,更多的是一種空落落,一種差強人意。
當你打開自己的微信,輕刷朋友圈,你會看到許多的心靈雞湯,什么做一個優雅的女子,懂得取舍,處事要有良心、待人要有真心,生活很累、但不能撤退等等一些洗滌你心靈的言語,有時候恰逢自己心情很糟糕,看到這些語錄,內心會大大的翻個白眼,又是一對廢話!可是在這些語錄逐漸消失時,又覺得生活仿佛少了一些味道。
就如同“雞肋”的不可或缺,其實我們常常希望能像“雞肋”這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都能夠有自己的特色,不用事事費心,卻又缺你不可,我們就是宇宙星辰中小小的存在,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蕓蕓眾生中我們微小如塵埃,但在你的親人面前你卻是舉足輕重,在時間的洪流中,我們如“雞肋”般存在,喜歡這種任之又不可棄的感覺,不是非你不可,只是有你更好!
作 者 簡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