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發端于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是歐洲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決戰”。從時間上看,宗教改革運動發生在文藝復興運動過程中,因而兩者必然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1)文藝復興為宗教改革提供思想準備。在人與神的關系上,封建教會認為神是至高無上的、主宰一切的;人是有罪的、卑微的。而通過文藝復興運動,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提倡人權,反對神權,批判封建特權,主張自由平等的世界觀。這在人民中間喚起了對于天主教會及其神學的懷疑及反感,最后終于導致宗教改革運動的爆發。(2)文藝復興運動為宗教改革運動培養了大批人才,他們在各自不同的領域對宗教改革運動的發生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伊拉斯謨在其作品中諷刺了當時教會與貴族的腐敗、虛偽、愚昧與無知。而馬丁·路德與約翰·加爾文兩位宗教改革領導人也受到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強烈的影響。(3)文藝復興運動對新教教義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者潛心研究希臘古典著作,探求希臘文的《圣經》所蘊藏的基督教的原始教義,并遵循《圣經》的本意去改造教會。他們發現基督教的原始教義被中世紀的天主教經院學者歪曲忽視,教皇宮廷中的奢糜腐化與基督及其使徒們的簡樸生活作風大相徑庭。文藝復興所宣揚的人文主義思想大多停留于社會上層,且其樂意接受教會保護,對教會勢力抱有和解態度。而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會決裂,沖破了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擴展了人文主義精神的思想內涵,并將相關思想傳播到廣大人民群眾之間。 (三)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同文藝復興運動有兩個類似的共同特點(1)它們都從過去的歷史中找尋進行改革的靈感和可利用、借鑒的內容。文藝復興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明為旗幟,利用古典作品當中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因素和文學藝術中的現實主義成分;而宗教改革則是從原始基督教早期的思想、原始基督教教義出發,把“愛”作為信仰的核心內容,把簡化禮儀等作為改革的武器。(2)它們都從各國的歷史和不同的社會實際出發,進行新思想的傳播。因而各國改革的任務、主張和方式各有異同。改革過程中阻力、問題和完成的時間也互有區別。總之,在文藝復興運動中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束縛謀取自身政治經濟地位的思想武器。它作為一種思潮,在當時朝氣蓬勃,具有偉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歐洲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運動都是思想革命的不同表現: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使宗教及其哲學“世俗化”。宗教改革是要回歸本源的基督教教義,馬丁·路德反對的是教廷的權威,主張世人與上帝直接溝通。從反對教權壓迫和德意志民族擺脫羅馬教廷控制的民族愿望這方面看,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是一致的。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共同促進了意識形態領域和社會各方面的進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