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被曝出超過2000件藏品丟失、被盜或損壞,館長哈特維希·費舍爾被迫宣布辭職。與此同時,由中國博主拍攝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火爆全網(wǎng),“文物歸家”的主題在中國觀眾中引發(fā)極大共鳴。而英國媒體BBC則一如既往地帶上“有色眼鏡”,宣稱短劇“迎合”了中國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
該如何評價大英博物館在英國對外殖民時期通過爭議手段獲取文物的行為?這種文化掠奪對受害國家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隨著“全球南方”國家的日益崛起,各國應(yīng)如何妥善、公正地處理殖民時期留下的遺產(chǎn)?就相關(guān)問題,觀察者網(wǎng)專訪了三大洲社會研究所執(zhí)行董事、印度學(xué)者維杰·普拉沙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