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內容
第一課 中國早期人類代表----北京人
知識點一 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1.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跡最多的國家的之一。
2.元謀人
(1)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2)生活地點:云南元謀縣。
(3)生活狀況
① 依據: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遺跡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現了碳屑和燒骨。
② 結論:證明元謀人已經能夠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4)歷史地位: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知識點二 北京人的發現
1.地點: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命名:“中國猿人北京種”,俗稱“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3.發現:經過多次發掘,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
4.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
知識點三 北京人特征
(1)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小。他們上肢與現代人相似,下肢較上略長,能夠直立行走。
(2)北京人處于舊石器時代,采用不同的打制石器方法,制作成不同類型的工具,如尖狀器,刮靴器,石錘和石砧等獵取采集植物果實,他們結成群體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進行獲取食物的勞動。
(3)北京人學會使用火,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從而改善了生存條件。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
(4)北京人發現的意義:
1: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本課順口溜總結:
一百七十萬年前,云南“元謀人”出現;會造工具會用火,因此稱為類人猿。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腳分工已明顯;群體勞動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現,保存火種用途廣,原始社會已顯見。
知識拓展 山頂洞人
1.山頂洞人遺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山頂洞人已經掌握了鉆孔技術和縫紉技術。
山頂洞人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距今約三萬年前。
由上可知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人會創造和使用工具。
第二課 原始農耕生活
知識點一 半坡居民的生活
1.距今時間時間:約6000年。
2.生活地點:黃河流域陜西東部半坡村一帶。
3.生產生活:
(1)居?。鹤?strong>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居住區有房屋,窯穴,壕溝,居住區外有公共墓穴和燒制窯廠。
(2)飲食:主食有粟,副食有魚,肉等。
(3)農業
① 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用石器和骨器,角器,從事農業生產。
② 種植水稻。
(4)畜牧業:飼養豬,狗等家畜。
(5)手工業:制作陶器,最具有特色的為彩陶(代表:魚紋彩陶盆)。
知識點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1.距今時間:7000年左右。
2.生活地點:長江中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長江流域)
3.生產生活
(1)農業工具以骨耜(si)最為典型。
(2)人工栽培水稻,說明長江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3)畜牧業:飼養豬,狗和水牛等家畜。
(4)手工業:制作陶器,最具有特色的是黑陶,(代表:豬紋陶缽),玉器和簡單的樂器,骨哨,有中國最早的織布機,會養蠶繅絲。
(5)居?。阂阅緲恫逵诘叵?,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的木構建筑干欄式房屋,有木結構的水井(最早)。
知識點三 原始農業的發展
1.在中國南方的一些早期遺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最早栽培粟:黃河流域,公元前900至公元前7000年。
3.原始農業
① 時間:距今9000-7000年。
② 范圍:黃河,長江和淮河等流域。
③ 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種”發展到 用耒(lei)耜(si)等翻土工具進行耕種。
④ 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展。
第三課 遠古的傳說
知識點一 炎黃聯盟
1.早期社會傳說:“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
2.時間:距今約四五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
3.概況
(1)黃河流域黃帝聯合一些部落,在阪泉與炎帝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最后炎帝戰敗,歸順黃帝,結成聯盟。
(2)炎黃部落在逐鹿打敗蚩尤部落。
4.影響:
(1)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
(2)這一部落聯盟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內外也以“炎黃子孫”自稱。
知識點二 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
1.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互換;傳說他還制作樂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2..相傳黃帝時期的發明
衣食住行
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發明弓箭和指南車
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
文化藝術
倉頡(jie):創造文字,伶倫:制作音律 ,隸首發明算盤
3.這些遠古傳說,反應出當時社會發展水平??脊艑W者在河南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遺址中發掘出水井遺跡,蠶繭和絲織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壺等印證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知識點三 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含義:將部落聯盟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2.首領先后順序:堯-舜-禹
① 堯:鼓勵人們開墾農田,適時耕種。
②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定局勢,又派禹止水,解除水患。
③ 禹:禹的父親鯀曾主持治理黃河水患失敗,禹總結經驗教訓,不辭辛苦,治水有功被尊稱為“大禹”,他繼位后,擴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勢力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