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部編版名句默寫與古詩詞欣賞
一、直接默寫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__水何澹澹__,山島竦峙。樹木叢生,__百草豐茂__。秋風蕭瑟,__洪波涌起__。
__日月之行__,__若出其中__;__星漢燦爛__,__若出其里__。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觀滄海》)
2.楊花落盡子規啼,__聞道龍標過五溪__。我寄愁心與明月,__隨君直到夜郎西__。(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客路青山外,__行舟綠水前__。潮平兩岸闊,__風正一帆懸__。__海日生殘夜__,__江春入舊年__。__鄉書何處達__,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4.__枯藤老樹昏鴉__,小橋流水人家,__古道西風瘦馬__。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5.峨眉山月半輪秋,__影入平羌江水流__。夜發清溪向三峽,__思君不見下渝州__。(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岐王宅里尋常見__,崔九堂前幾度聞。__正是江南好風景__,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7.強欲登高去,__無人送酒來__。遙憐故園菊,__應傍戰場開__。(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8.回樂烽前沙似雪,__受降城外月如霜__。__不知何處吹蘆管__,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9.終古高云簇此城,__秋風吹散馬蹄聲__。__河流大野猶嫌束__,山入潼關解不平。(譚嗣同《潼關》)
10.__自古逢秋悲寂寥__,我言秋日勝春朝。__晴空一鶴排云上__,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其一)》)
11.君問歸期未有期,__巴山夜雨漲秋池__。何當共剪西窗燭,__卻話巴山夜雨時__。(李商隱《夜雨寄北》)
12.__僵臥孤村不自哀__,尚思為國戍輪臺。__夜闌臥聽風吹雨__,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二、理解性默寫
1.《觀滄海》中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__水何澹澹__,__山島竦峙__。
2.《觀滄海》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這兩句詩是:__東臨碣石__,__以觀滄海__。
3.曹操的《觀滄海》一詩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懷的詩句是:__日月之行__,__若出其中__;__星漢燦爛__,__若出其里__。
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表達對友人的深厚情誼的詩句是:__我寄愁心與明月__,__隨君直到夜郎西。__
5.《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__楊花落盡子規啼__,__聞道龍標過五溪__。
6.《次北固山下》一詩中以色彩紛呈、明暗相交的藝術描寫刻畫江南殘冬早春景色的句子是:__海日生殘夜__,__江春入舊年__。
7.《天凈沙·秋思》中三個名詞性短語連排,抓住毫無生氣的景物,表現深秋傍晚典型特點的句子是:__枯藤老樹昏鴉__。
8.《天凈沙·秋思》中不僅寫景,而且寫人,于暮色蒼茫中,烘托出一個騎著瘦馬、遠離家鄉、羈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__夕陽西下__,__斷腸人在天涯__。
9.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詩中,點明遠游路線,抒發依依惜別之情的兩句是:__夜發清溪向三峽__,__思君不見下渝州__。
10.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__正是江南好風景__,__落花時節又逢君__。
11.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詩中,體現不愿為之而又不得不為之的心態,表現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境況的句子是:__強欲登高去__,__無人送酒來__。
12.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中抒寫戍邊戰士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詩句是:__不知何處吹蘆管__,__一夜征人盡望鄉__。
13.劉禹錫在《秋詞(其一)》中寫出了秋天明艷美麗的景致且表達出了高遠爽朗的意境,毫無悲秋之意的句子是:__晴空一鶴排云上__,__便引詩情到碧霄__。
14.劉禹錫的《秋詞(其一)》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的詩句是:__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我言秋日勝春朝__。
15.《夜雨寄北》中的思念之情,亙古不變,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唱。瀟瀟夜雨中,李商隱客居他鄉,倚窗佇立,將相思之情轉化為了重逢的希冀的詩句是:__何當共剪西窗燭__,__卻話巴山夜雨時__。
16.《夜雨寄北》中暗含詩人仕途失意,羈旅他鄉思歸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君問歸期未有期__,__巴山夜雨漲秋池__。
17.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中直接表達了自己雖然年老體弱,但仍想守衛邊疆、報效祖國的心愿的詩句是:__僵臥孤村不自哀__,__尚思為國戍輪臺__。
18.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中觸景生情,把現實與夢想自然地聯系起來以抒發強烈愛國情懷的句子是:__夜闌臥聽風吹雨__,__鐵馬冰河入夢來__。
三、古詩詞欣賞
1.《觀滄海》從題材上看這是一首__抒情言志詩__,統領全篇寫景的一個字是“__觀__”。寫景時,先寫島上的__樹木百草__,次寫海面上的__秋風洪波__,最后寫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本詩的情感基調是__蒼涼慷慨,悲壯激昂__。
2.《觀滄海》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__水何澹澹、秋風蕭瑟、洪波涌起__”寫的是動景,“__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__”寫的是靜景。
3.“楊花落盡子規啼”描繪了哪些意象?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__描繪了漂泊無定的楊花和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詩人通過描繪南國這種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苦的氣氛。__
4.《秋詞(其一)》一詩中作者表達了對秋的什么迥異態度?
__詩人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贊頌了秋天的美好。借“鶴”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飛,排云直上,矯健凌厲,體現了激越向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__
5《秋詞(其一)》中“晴空一鶴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處?
__“排”,推開的意思,寫出了孤鶴搏擊長空的豪情壯志,抒發了詩人奮發進取的豪情,這正是詩人雖遭貶謫,卻絕不消沉的頑強意志的生動體現。__
6.《夜雨寄北》一詩中兩次寫“巴山夜雨”,它們的內涵有什么不同?
__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達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第一個“巴山夜雨”寫出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第二個“巴山夜雨”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此時的痛苦,與將來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時空變換。“巴山夜雨”首末重復出現,令人蕩氣回腸。__
7.《夜雨寄北》這首詩寫了哪兩種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有什么表達效果?
__時間:分離的現在和會面的將來;空間:詩人獨處的巴山與夫妻團聚的北方(長安)。將現在和將來,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長安)聯結起來,突出思親念歸,寂寞凄涼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