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蘇高考作文題目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點評名師:薛海兵(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南通第一中學語文教師)
作文材料的解讀:
材料強調了對事物個體特性的認同,同時又強調了現代社會的多元性與包容性,提倡寬容和諧,美美與共。著重考查考生對于“物各有性,共存相生”的辯證關系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在這個問題上,基本的態度應該是既要有原則的堅持,也要有包容的胸懷,這就是所謂和而不同的道理。這條原則在個人發展、人際交往和國際合作中有廣泛的體現和運用。
這則作文題很好地反映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很好的引領作用,在命題立意方向上與全國命題保持一致。
命題思路的解讀:
今年的江蘇高考作文題,基本方向上全國保持一致的同時,依然體現出它業已形成的命題傳統和特色。
內在機理方面——關注關鍵詞勝過關注焦點,關注概念勝過關注事件,關注普遍現象勝過關注具體情境。這是江蘇高考作文命題思路延續性的體現。
材料呈現方面——命題者提供對于事物與現象普遍性的理解,材料通過形象的語言傳達信息,材料的三句話內涵的邏輯遞進暗示寫作思路,考生都很熟悉。
素養考查方面——命題側重考查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尤其凸顯了對于思維品質的考查,對于文化認同的考查,對于人性理解的引導。
寫作能力方面——該命題是中國寫作史中“體物寫志”傳統的體現,著重考查學生托物言志、即事明理的能力,考察學生關注社會生活、觀察生活現象的熱情與深度,考查學生透過生活表象感悟生活哲理的能力與素養。
總之,2019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在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方面都有明顯的追求與體現。
給未來考生的建議:
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在日常學習與訓練中,未來的考生都要進一步強化情景化訓練,強調任務驅動下的問題解決能力;要進一步提升分析與表達中的思維品質,思維的深度與批判性同樣重要;要進一步拓寬閱讀面,突破文學性閱讀的狹隘門檻,注重功能性閱讀與寫作的訓練。此外,從今年的八套試卷看來,寫作方面文體寫作要引起足夠重視。(記者 潘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