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
(1)日本的自然地理環境
日本是個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國土南北狹長,加上地形多山地、丘陵,不利于長河的發育,因此日本的河流比較短促,蘊含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日本四周瀕臨海洋,其氣候深受海洋的影響,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點,主要表現為:與同緯度的亞歐大陸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
(2)日本的地震及防護措施
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所以日本用輕質材料建造房屋,從小就接受防震、自救訓練。
(3)日本經濟發展特點
(1)'十字路口'的位置
(2)東南亞的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①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中南半島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②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氣候具有終年高溫多雨的特征,農作物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3)中南半島的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1)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人口問題及對策
(3)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
熱帶季風氣候:它分為旱、雨兩季。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東北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氣流干燥,降水稀少,為印度的旱季。每年6月到9月盛行西南季風,西南季風從印度洋上帶來大量的水汽,降水豐沛,為印度的雨季。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4)服務外包產業
優勢: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等。
(1)地形:西部以平原為主,東部多高原、山地。烏拉爾山以西為東歐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自西向東明顯分為四大地形區。
(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經濟:工業基礎雄厚,部門比較齊全,重工業發達,有①圣彼得堡工業區、②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③烏拉爾工業區、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下圖)。但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制造業,發展相對滯后。
(4)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