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的輸布
津液的輸布主要是依靠脾、肺、腎、肝和三焦等臟腑生理功能的協調配合來完成的。
脾對津液的輸布作用,如《內經》所言“脾氣散精”。一方面脾將津液上輸于肺,通過肺的宣發肅降,再得以將津液布散全身。另一方面,脾也可以將津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各臟腑,《素問·玉機真藏論》稱之脾有“以灌四傍”的生理功能。若脾失健運,津液輸布代謝障礙,水液停聚,或為痰飲,或為水腫,脹滿痞塞。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肺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肺接受脾轉輸來的津液,一方面通過宣發,將津液向身體外周體表和上部布散,一方面通過肅降,將津液向身體下部和內部臟腑輸布,并將臟腑代謝后產生的濁液向腎和膀胱輸送,故稱“肺為水之上源”。肺氣的宣發與肅降,對水液的輸布通路有疏通和調節作用,體現了“肺主行水”的生理功能。如若肺氣宣發肅降失常,則水液輸布道路失去通暢,津液運行障礙,水停氣道而發為痰飲,甚則水泛為腫。
腎為水臟,對津液輸布代謝起著主宰作用。《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一方面是指腎氣對人體整個水液輸布代謝具有推動和調控作用。從胃腸道吸收水谷精微,到脾氣運化水液,肺氣宣降津液,肝氣疏利津行,三焦決瀆通利,乃至津液的排泄等等,都離不開腎陽的溫煦蒸騰的激發作用與腎陰的涼潤制熱的調控作用。如果腎氣虛虧,對津液輸布的推動與調控作用出現異常,勢必影響津液的正常輸布,甚至引起津液輸布代謝停止的惡果。另一方面,腎臟本身也是參與津液輸布的一個重要環節。由臟腑代謝產生的濁液,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向下輸送到腎和膀胱,經過腎氣的蒸化作用,將其中的清者重新吸收而參與全身水液代謝,將其濁者化為尿液排泄。這一升清降濁作用對維持整個水液輸布代謝的平衡協調有著重要意義。
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氣行則水行,保持了水道的暢通,促進了津液輸布的通暢。若肝失疏泄,氣機郁結,往往影響津液的輸布,水液停滯,產生痰飲、水腫以及痰氣互結的梅核氣、癭瘤、臌脹等病癥。
三焦為水液和諸氣運行的通路。三焦的通利保證了諸多臟腑輸布津液的道路通暢,于是津液才能升降出入,在體內正常地流注布散。若三焦水道不利,也會導致水液停聚,發為多種病癥。
綜上所述,津液在體內的輸布主要依賴于腎氣的蒸化和調控、脾氣的運化、肺氣的宣降、肝氣的疏泄和三焦的通利。津液的正常輸布是多個臟腑生理功能密切協調、相互配合的結果,是人體生理活動的綜合體現。
中醫公益講堂官方微信ZYGYJT
您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分享—贈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