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貓頭木有鷹 熊太行
每年北風刮起來的時候,畢業年級的學生們就開始忙活了。已經定了工作的人興高采烈,還沒有著落的人精神緊張。
除了本身要應付各種面試之外,他們很快還會收獲父母的教誨:
找個穩定的工作呀!公務員,事業單位都可以!
老人們經常對“穩定”的另一面避而不談。那樣的單位,往往有特別多“規矩”。
面對“規矩”和“自由”,年輕人要如何選擇呢?
金庸筆下有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同樣站在岔路口的少年,就是張三豐(張君寶)。1
張君寶曾是“少林”這所名校里,最默默無聞的一個旁聽生。
大家都覺得少林這學校不錯:歷史悠久,學風嚴謹,很講規矩。
張君寶上學的時候,少林有天鳴、無色、無相、心禪堂七老等一堆知名老博導。
張君寶跟著圖書管理員覺遠,臨時工編制。
我們都知道,高校里的圖書管理員往往能干成大事兒。但干大事的前提,是你得敢自己帶一支隊伍出來闖蕩。
覺遠其實已經是少林業務能力第一人,卻連轉達摩院、評個講師職稱的念頭都沒動過。教輔人員和教授是兩條線,這是規矩。
覺遠想的就是自己退休后讓張君寶這個圖書助理接他的班。
歷史悠久的高校會有些奇怪的規矩。
張君寶關鍵時刻幫忙擊退了來少林挑事兒的何足道,維護了學校的聲譽,但同時壞了“不得自學武功”的規矩,要被廢掉。
規矩多的地方,人性就少了。
校領導放話要對張君寶“校規處置”。覺遠做了自己一生中最勇敢、最叛逆的一件事:拼死保護自己的學生逃跑了。
平時慫一慫,不要緊,關鍵的那一刻挺身而出,這輩子也能寫上一首英雄史詩。
張君寶逃離了少林,也從此離開了這個大平臺。作為臨時工,他離職了;作為插班生,他肄業了。2
張君寶的處境比今天肄業的學生難得多,沒有任何一個幫派敢用被少林轟出來的人。除了郭靖家。
張君寶有個朋友,北俠集團董事長郭靖家的二小姐郭襄。
郭襄見張君寶這個小孩仗義,就把自己的鐵羅漢玩具送給了他。她要做張君寶的小姐姐,還要推薦他去自家北俠集團工作。
各位,這就是貴人。我們經常說貴人相助,人生都能改變。
但也不要對貴人的安排照單全收。
因為跟少林一樣,北俠集團也是世人眼中一個“規矩、穩定”的好去處。
十幾歲就自己闖天下的郭靖和黃蓉,此時已年過五十,他們把北俠集團擴張成為一個龐大的機構:
☉桃花島高新科技產業園
黃蓉家的家族產業,后并入北俠集團。業務范圍涉及制藥、海島開發、兵器打造、安保系統研發(奇門遁甲)等,在技術上處于業內領跑者地位。
☉丐幫傳媒集團
大俠郭靖的導師洪七公留下的寶貴遺產。無論是搜集資料還是散播小道消息,都是非常及時可靠的全國性信息網絡。
丐幫還有從喬峰開始的刺殺外國大將軍傳統,用文言文說,就是:“得罪了他們你就死定了。”
黃蓉接收集團后曾將其發揚光大,現又將其傳給女婿耶律齊,從而完成了丐幫傳媒的家族企業化。
☉武家兄弟國際貿易公司
這是郭靖的兩個“兒徒”(吃、住、學都在師父家)武修文和武敦儒組織、大理參股的合資企業,主營宋理兩國的雙邊合作業務;大宋各種A翠和洱海七日游都是他們負責的。
☉江南七俠(人數)有限公司
說人數有限,是因為此時全集團就剩下一個老年盲人柯公公了。整個公司沒有任何價值產出,但集團還要養著它。
因為這是郭大俠最早就業的一個公司:企業家都注重口碑,他不想別人說他“忘本”。
△
老同志沒什么用處,脾氣可是不小,耶律齊要想接班,老同志必須點頭
另外,北俠集團和全真集團有親緣關系(耶律齊在全真派輩分極高);跟呂文德將軍關系良好,跟政府說得上話;在社會上,還有大批抗金群豪愿意接受郭靖的調遣和號令。
任何一個家長,看到孩子如果有機會進北俠集團,大概都會囑咐孩子:
“趕緊簽合同!好好工作,好好表現!”
“什么?簽幾年?當然是一輩子!”3
保守估計,北俠集團這個巨無霸企業也得有二三十萬人。
人多,是非就多。北俠集團同樣有自己的規矩,比如:
☉老板娘是事實上的當家人。
☉當家人高智商但性格多疑,別在她面前耍心機。
☉大小姐絕對不要惹。
☉大姑爺耶律公子確實是負責人,但他說的話最好再請示一下黃老太太。
☉二小姐郭襄性格最好,但是完全不在管理層管事,而且最近還騎著驢離家出走了。
鑒于張君寶為人處世的能力是覺遠一手教出來的,幾乎可以肯定,他在北俠集團的職場發展前景可能是這樣的:
1. 給笨蛋當手下
學過部分九陽神功的張君寶,可能要接受大武小武的面試。如果順利,可能會成為他們的下屬,很大可能要忍受他們的嫉妒,做燒蒙古軍草料之類的工作。
2. 有一點小機會
如果順利的話,可能會在第二年見到黃蓉,黃蓉發現此人善于學武,于是提拔為丐幫四袋弟子;大小武跟張君寶于是決裂。
3. 受一場大侮辱
張君寶試圖拜郭靖為師,但是郭靖日理萬機,找耶律齊商議,被郭芙痛罵一頓。
4. 接許多大任務
張君寶的績效考核指標被調整為在一年內刺殺忽必烈。
5. 吃無數大苦頭
張君寶被高手合圍,身負重傷。一路乞討從大都回到襄陽。
6. 眼見他樓塌了
襄陽城已破,耶律齊叛變,郭靖黃蓉郭破虜殉國。
規矩沒了,領導也犧牲了,張君寶流落江湖,渾渾噩噩度過一生……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北俠集團根本沒把張君寶當回事,直接分配到江南七怪事業部,去照顧盲眼老人了——君寶本來就是照顧覺遠大師的嘛。
無論哪種局面,其實對金庸世界都是一樣的:
世界上沒了太極拳,江湖上沒了武當派。4
萬幸的是,張君寶在眼看就要抵達襄陽之前,先路過了武當山:
他在山腳下倚石休息,忽見一男一女兩個鄉民從身旁山道上經過……但聽那婦人說道:“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姐姐和姐夫……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
張君寶是被少林掃地出門的,他最清楚一個“穩定”但充滿規矩的大平臺,對于一個有創造力、有才華的年輕人意味著什么。
郭襄引薦張君寶的時候,他內心其實是“但覺天地茫茫,竟無安身之處”,并不看好自己在北俠集團的未來。
武當山下這個大嫂的話,終于點醒了他。
他需要的不是人云亦云的“穩定”,而是打破規則,點燃創造力,以后自己成長為大平臺。
于是他哈哈大笑,上山創業。
世上少了一個朝九晚五的江湖小雜魚,多了一個大宗師張三豐。
5
張三豐創立了武當派,一個和少林齊名的大平臺。
但張三豐旗下的大平臺,跟他去過的少林、沒去成的北俠集團完全不一樣。
未來幾十年里,他一直都在破除最后的規矩。
他傳授七個徒弟,但徒弟們有所創新,他也不論師徒之份,互相教學相長。即便覺得有些徒弟招式歹毒,卻只讓大家謹慎使用,“若憑我一言就此廢了,也是可惜”。
他不拘于輩分、門戶之見:無論年齡、輩分、武學、威望,張三豐都比其他武林人士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但他常以平輩之禮待人,囑咐弟子不要動不動自稱“名門正派”。
“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張三豐一輩子都在求索:創造太極拳、太極劍。不擺一派掌門的架子,親自拜訪峨眉、拜訪少林,結交明教的常遇春,對世界充滿好奇心。
他親手除掉叛變的徒孫,淡定擊退蒙古高手的來襲,悄無聲息地調教出一個高手徒孫。看著這個孩子和三四個姑娘談戀愛,這個一百歲的人精看破不說破,只是哈哈大笑。
他的一些徒弟們也受益于這位大總裁“破除規矩”的習慣:張翠山敢跟邪教姑娘結婚;殷梨亭能和前未婚妻的女兒楊不悔廝守。
如果換成郭靖,肯定是一大串“禽獸、畜生、懸崖勒馬、善莫大焉”就懟過去了。
一個人為什么能像張三豐一樣,通透、敞亮,活得這么明白?
因為他富有創造力,有打破規則的勇氣和實力。
他知道哪些規矩是流于形式,哪些原則需要堅守。
他打破的,又都是那種落后的束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