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太行
本文經LinkedIn授權轉載
“這次的活兒明明是我完成的,結果那誰誰說功勞都歸他!”
功勞被人搶走是一件讓人氣憤又憋屈的事,不幸的是,職場上這件事并不少見。
是要當面開戰,還是忍氣吞聲?
我的領域是研究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一個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首先是一個內心自洽的人。同樣,在對外采取行動之前,我們首先要對內發力,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
當你熱血上頭,沖到對方工位前大聲理論的時候,多數人只會在一旁看笑話。旁觀者對對錯并不關心,很多時候只是看你的姿態美不美。
更何況一時沖動鬧出大動靜,你可能無法拿回屬于自己的利益,還會招致親近的領導和同事的埋怨,而這些人原本是你應該團結的盟友。
當然,也不是要你打落牙齒和血吞,這樣不光會損失利益,還讓你從此淪為“包子”,人人都能欺負一把。
關于被搶功勞這件事,你要明白以下幾點:
“領導搶功”是一種錯覺
不是所有“搶功勞”都是搶功勞,當對方是你的領導時尤其如此。
有些人沉溺于已經取得的工作成績,容易產生這種想法:我的領導提都沒提我的名字,他把我的功勞都搶走了。
這是不對的。
“領導搶功”的問題我以前講過:
不要為“領導搶功”耿耿于懷,更不要和其他同事抱怨。如果領導真動了你的利益,你該約他好好談一次。
比起怨恨和委屈,確認你的領導是有苦衷、是壞還是蠢,重要得多。
有些功勞注定是要分享的
靠甲方吃飯的企業會存在這種情況:一個特別大的客戶,單個員工甚至團隊,根本拿不下來。
但是,越大的蛋糕,越容易迷惑人的心智,讓人覺得“明明都是我的,憑什么要分給別人”。
注意了,第一對接人是你,不意味著這個客戶就只屬于你。
查理·芒格說,“如果你確有能力,就會非常清楚你能力圈的邊界在哪。”
事實上,面對明顯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情況,主動分享利益是最好的選擇。與其等領導著急指派他人來增援,或者是其他同事直接伸手,不如自己挑選結盟的人。
遇到自己吃不下的大客戶和大項目,如果是新人,應該主動向直屬領導求助。
業務出身的領導一般會親自上陣,在這個過程中一路帶你。
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既能學習經驗,又能借機和領導達成一種職場上的師徒關系。如果領導覺得你懂事,以后出去談業務可能都會帶上你。
另外,如果是領導幫下屬,一般來說,很少有直接參與利益分配的情況,你的收入更有保障。
如果領導本人并不擅長業務,可能會邀請別的資深同事,甚至更高級別的領導加入。
千萬不要覺得他這么做是向著外人,靠你自己一個人做不到的話,再大的蛋糕都是零。
被領導請托的資深同事,能力多半已經得到了多方認可。這不是你的競爭對手,而是一個潛在的、可以試著去結交和爭取的強大盟友。
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就可以直接找到他,主動提出結盟,讓他接受你而不是你領導的人情。
和厲害的同事成為盟友,長遠利益會比某一個大客戶能帶來的大得多。
拿不下甲方,被動地等別的同事出手,場面就容易變得很難看。
遭遇真正的搶功,領導是你第一個要團結的人
老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直接沖去對方工位叫嚷固然不妥,但也不意味著就必須忍氣吞聲。
哭要哭對地方,真的遭遇同事搶功時,首先要告訴自己的直屬領導。
很多職場新人不知道怎樣得體地和領導拉近關系,這個問題屬于“職場溝通”的范疇。
比如“求助”就是一種不錯的破冰方式,而遭遇“被搶功”的求助尤其好:
☉ 你有能力創造業績,能取得潛在的“功勞”。
☉ 你認可這段上下級關系,遇到問題第一個想到的人是領導。
☉ 你尊重領導的經驗,信任領導的判斷力,在乎領導的意見。
伸手保護下屬是領導應該做的事,但一個有潛力的年輕人把自己當做智者來請托,對領導來說則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絕大部分中年人都會為此感到開心。
行動上的求助,要比言語上的稱贊更讓人受用,同時也無損你的風評。
具體到操作上,最好是認真寫一份工作記錄,格式越正式越好:列出自己能提供的所有證據,標明起始時間和事情的經過,最后簽上自己的姓名。
一般來說,公司郵箱的記錄比微信聊天記錄好,如果能有內部管理軟件的記錄,再好不過。
我建議大家在開展工作時,只要向領導匯報過進度,哪怕只有簡單的口頭交流,事后都要補一封正式的總結郵件。
這不光是為了顯得自己職業和嚴謹,也是在為可能出現的“搶功”留取證據。
此外,一家正規公司不會根據員工的嗓門大小來決定績效考核,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時間先后確定客戶和項目的歸屬。但在實際操作中,能否拿下甲方,主要還是看雙方的對接情況如何。
如果你已經和客戶達成非常緊密的聯系,這個時候就可以請客戶來幫忙:公司內部如何爭斗都沒關系,對外是一定要讓甲方滿意的,甲方指明要你,功勞就是搶不走的。
你提交的記錄形式越正式,內容越完善,證據越有說服力,你的問題就越有可能得到領導的重視,他為你爭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如果搶功勞的是部門內的同事,讓領導知道你受了委屈之后,仔細聽聽他的想法:
愿意為你主持公道,再好不過;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要讓你暫且忍下,日后再補償,那就看看他的話是不是能及時兌現。
重要的不是他怎么說,而是他怎么做。
“搶功勞”的風氣會影響團隊的整體效率,一個好的管理者不會坐視不理。
如果搶功勞的是其他部門的同事,這就傷害了整個團隊的利益。不想讓下屬寒心的話,你的領導一定會有動作。
層級越高的管理者,爭斗起來越是靜水流深,由高級別的領導出面去博弈,比普通員工直接開撕要好得多。
有些職場老油條嘗過欺負人的甜頭之后,會變成搶功的慣犯。
當你遇到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手,要想到自己一定不是第一個被搶走功勞的人。打聽一下部門內是否有同事碰到過類似的事件,和他們結為盟友,一起去找領導商量。
注意,“人多”這件事本身會給人造成壓力,你們的態度就應該特別克制,時時記得示弱:
我們辛辛苦苦干活,果子都被人摘走了,這樣下去覺得工作很難開展,大家的積極性也很受影響啊。
稱職的領導不會無動于衷的。
“搶功勞”是管理漏洞
在主要以 KPI 論績效的公司中,業績歸屬不明會嚴重傷害一線員工的積極性。如果普通員工之間經常出現“搶功勞”,公司的管理制度一定存在大問題。
當你遭遇“功勞被搶”,除了剛才那些,還有一件必須要做的事,就是復盤公司的業績歸屬原則:
是以登記時間先后來判斷,還是別的什么。
如果公司的績效管理制度本身非常混亂,短期內又看不到改善的希望,不如早點考慮其他更好的機會。
因為這樣的公司不會有長期發展,他們根本留不下優秀的人才。
寫在最后:
人的頭腦如果被憤怒左右,很容易出昏招,犯下無法彌補的錯誤。
所以,在搶回自己功勞這件事上,要冷靜下來理清思路,再決定下一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