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朱由校走了,留下的大明江山彼時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正是他的不作為,朝廷的權力已經變相“易主”,最大的受益人便是宦官魏忠賢,彼時的信王朱由檢作為皇帝的弟弟,接受了其皇兄的遺詔,繼位為大明皇帝,是為崇禎皇帝,那么曾經權傾一時的魏忠賢,為何會在崇禎上位不久后就被清算了?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因素構成。
要說起朱由校,可以說是大明皇帝中難得的奇葩,有戀母情結就算了,繼位為帝后不是在怎么思考治理國家,而是在惦記他的手藝-----木藝。魏忠賢原為一市井無賴,大字不識,卻善于鉆營,很快攀上了大太監王安的關系,并結識了當時還是皇太孫的朱由校,后皇帝朱常洛駕崩,而魏忠賢更是對于朱由校玩樂給予大大的點贊,覺得朱由校是木藝方面的佼佼者,天啟帝一聽,也樂得自在,這下使朱由校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可是天啟帝還有一個正牌身份,那就是大明的皇帝,前朝的好多軍國大事需要他的朱批,天啟帝覺得麻煩,于是漸漸就交給魏忠賢與大臣商議,久而久之魏忠賢開始培植黨羽,皇權開始漸漸旁落,從魏忠賢的發跡來看,他的一切皆屬于皇帝的“默認”,而不是真正的擁有權力。
魏忠賢在取得天啟帝的現任后,更加肆無忌憚,將內操軍增加到一萬人,內穿甲衣出入宮禁,恣意作威施虐。而且還與客氏與勾連,戕害皇嗣,《明史》:忠賢益無忌,增置內操萬人,衷甲出入,恣為威虐。矯詔賜光宗選侍趙氏死。裕妃張氏有娠,客氏譖殺之。又革成妃李氏封。皇后張氏娠,客氏以計墮其胎,帝由此乏嗣。他禁掖事秘,莫詳也。是冬,兼掌東廠事。凡是與魏忠賢意見不統一的,要么下獄,要么就被株連殺頭,而與他有私人關系走的近的可都是越級升遷,于是魏忠賢的黨羽遍布朝野。他魏忠賢壞事做盡卻越發大權在握,看似風光,其實已經為他日后的被清算埋下了伏筆。
魏忠賢的專營深得天啟帝的信任,但是還是王爺時的信王,對魏忠賢所作所為自然不會有好的印象,相反他在隱忍,在選擇機會,估計他想過搜集證據轉交皇兄,可惜的是他皇兄走的比較匆忙,那就自己來實現除賊大戲,在繼位之時朱由檢,心里自然明白宦官弄權對大明的危害,終于在嘉興貢生錢嘉征彈劾魏忠賢一事爆發后,魏忠賢的末路算是到了,朱由檢也正好借此由頭處置魏忠賢,先是將其發配至鳳陽,后朱由檢詔令將魏忠賢肢解,懸頭于河間府,而與魏忠賢一道的客氏,便鞭死于浣衣局,也算是應有此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