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在位時,逼迫曹奐禪讓,滅吳國,統一天下;采取一系列合理政策,恢復生產;國家出現了一幅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如此英明神武的一位雄主,為什么要將皇位傳給白癡兒子司馬衷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嫡長子繼承制是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實行的一種繼承制度,是維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長子為嫡長子。
封建時代,法律規定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在王位、爵位、官位和宗祧繼承中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在財產繼承中諸子均有繼承權,嫡長子仍處于優勢地位。
中國封建社會皇位的嫡長子繼承制,是一個成功并成熟的繼承制度。這個繼承制保證了政權的平穩過渡,使人心穩定,政權穩固。它是符合封建社會實際的行之有效的繼承制。
司馬炎本身就是這個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他的父親司馬昭在世時,非常喜歡二兒子司馬攸,想把二兒子立為世子。史載司馬攸“幾為太子者數矣”。
他的父親司馬昭不是長子,可惜伯父司馬師早去世,又沒有兒子,于是司馬昭把二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
司馬昭老的時候,一度非常想把權力重新轉移給哥哥司馬師一系,可見嫡長子繼承的影響,但是左右親信比如賈充死死勸諫要立長子司馬炎。司馬炎也是沾了嫡長子繼承的光。
晉武帝的楊皇后,生下三子,分別是毗陵悼王司馬軌、晉惠帝司馬衷、秦獻王司馬柬。
長子司馬軌兩歲夭折,按照嫡長子繼承制,輪到嫡次子司馬衷,可惜的是司馬衷是個白癡。
司馬衷也是這種制度的受益者。
司馬炎的第一任皇后楊艷對司馬炎影響很大。
這個楊艷,其父楊文宗,世家大族,四世三公,東漢太尉楊震的后人。她天生麗質,善解人意,又多才多藝,深得司馬炎寵幸。她的言行可以影響到司馬炎的決策。
具體體現:
楊艷嚴肅地說 :“立嫡立長是根本,不要以賢愚廢立。”
一句話,讓他斷了念頭。
司馬炎看上了司空衛瓘的寶貝女兒,而楊艷收了尚書令賈充的厚禮,答應立賈充的女兒為太子妃。這楊艷盛贊賈南風有美德,又密令太子太傅荀顗進言相勸,司馬炎無奈便聽任楊艷做主,立又黑又丑的賈南風為太子妃。
楊艷生病時,知道晉武帝寵幸胡夫人,恐怕以后會立她為皇后,擔心太子司馬衷的地位不穩。臨終時,頭枕晉武帝膝說:“叔父楊駿的女兒楊芷才貌兼備,愿陛下選她來備六宮。”并悲傷地哭泣,晉武帝流著眼淚答應了她。
可見這個女人為了自己的癡傻兒子當皇帝,也是費勁了心思。卻想不到一個白癡皇帝給國家帶來多少災難。
賈充可以說是司馬家族的大功臣,是西晉王朝的開國元勛。 賈充曾參與鎮壓淮南二叛和弒殺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馬氏信任。他與老婆郭槐為了讓閨女賈南風能當上太子妃,可以說是不遺余力。
司馬炎深知司馬衷是一個傻子,自欺欺人,卻沒有殺伐果斷的魄力,重立一個正常的兒子,給后世帶來了無窮的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