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確實死于毒殺,這一點毋庸置疑,砷元素超標261倍,這早已由權威部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化驗,并由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定論,所謂慢性中毒論,純屬胡扯。雖然嫌疑人很多,但就當時的環境因素而言,真正具備條件毒死光緒帝的只有慈禧,無論奕劻、袁世凱還是李蓮英都繞不過慈禧這道坎。
光緒帝的真實死期并非清廷所報的日期,而是在此兩天前光緒就已駕崩,“上諭”和征集良方只不過是掩人耳目,發布“正常死亡”訊息前欲蓋彌彰的行為。
列強們雖然對如此巧合的事件表示懷疑,但歸根結底他們在乎的還是在華利益是否受影響,比如,美國還做過專題分析,倒是康有為馬上暴起,強蹭熱度,光緒帝死亡當天就給羅斯福總統發了電報,要求聯系其他列強,對新君即位不予承認。
美國對這個上躥下跳的小丑沒什么興趣,對誰害死光緒也同樣不感興趣,駐華使節只是希望迅速對新君(政府)加強影響力,僅此而已。
當時的康有為在美國眼中已有定位:
①康有為身邊,尤其是國內并沒有追隨者。
②他們當初的變法理念,并不適用于清廷,反倒對真正的改革具有反作用力。
③出色的學者、演說家,擅長鼓動人心,但并沒有什么實際價值。
④當時的廣東人對康有為極其厭惡。
由于康有為的實際影響力有限,所以美國政府不再對他的建議作出回復,或者說是嫌棄他級別和能量不夠。
其他列強也都大概如此,摒棄了一些“不利發展”的雜音后,對清廷表示祝賀。
光緒死于農歷十月二十一,而在半個月前,他還接見了某賴喇嘛,初九-十一,連續三天參加慈禧太后的祝壽活動,光緒帝真正的病情惡化情況,是發生在慈禧病情加劇之后,也就是農歷十月十九,在此之前,每天陪太后看戲,每天給慈禧請安的光緒帝才剛剛不正常起來,而這時,慈禧的后事安排工作基本已經辦妥了。
請注意,在光緒死前幾天,沒有服用任何藥物,說明身體沒有什么問題。
慈禧則是在光緒帝死前一周,就開始著手安排自己的后事了,并派慶親王奕劻去查驗她的陵寢情況。
當時清廷的態度比較可疑,皇帝還沒死就大肆宣揚病情,皇帝的小命要懸盡人皆知,就是擔心皇帝死的太突然會令人生疑,而對于慈禧的病情卻諱忌莫深,秘而不宣。
對于光緒帝的死,別說當時的大臣了,就連小日本都好奇,而且是在光緒帝駕崩的4年前即1904年就開始好奇,因為慈禧年歲大了,天知道有幾年活頭。
公使內田康哉就問伍廷芳:“太后如果駕崩,皇帝將會怎樣?”
伍廷芳比較委婉的告訴內田康哉:“朝廷所有官員都知道,如果慈禧面臨駕崩,那就是光緒帝的死期到了。”
當時想弄死光緒可不止慈禧、袁世凱、李蓮英,王公大臣想直接干掉光緒的太多太多了。
就在慈禧快不行了的時候,光緒還去探望過她,慈禧不見。
溥儀雖然歲數小,但據稱還記得當時的事兒,看到慈禧那張臉當時就嚇哭了,沒直接一糖堆兒扔慈禧臉上就算萬幸,好在準頭不佳扔到了地上。
2003年,中央電視臺聯合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組建專題研究組,并由研究員對光緒帝的頭發進行化驗。
①同時代同環境人群對比
條件是現成的,隆裕皇后就躺在光緒帝旁邊,于是做了對比化驗,光緒帝頭發中的砷含量是隆裕皇后的261倍。
②確定陵墓環境對砷元素含量的影響
光緒帝棺槨→光緒帝陵墓→清西陵整體環境(土壤),通過化驗,完全排除了環境對砷含量構成影響的可能。
③是否其他藥物成分中的砷元素慢性攝入
答案是否定的,光緒帝頭發中的砷元素含量,是最重度(因慢性攝入砷元素導致病危)病人的66倍(沾染)。這點是有臨床病人數據對比的,長期(每日)超量服用某某解毒片的結果。
④骨骼化驗
共提取不同部位的7塊骸骨,其中一段脊椎骨上的含量最高,高于其他骨骼幾十倍,胃部消失后散落吸收。
⑤四件衣物一條褲子的化驗
光緒帝上由內到外,身著有4件衣物,每件衣物的提取點15-25個化驗點。越靠近遺體的衣物(內層)含量越高,且腐蝕程度越高,證明尸身為“污染源”,并且離腹部越近的衣物,含量和腐蝕度越高。
⑥致命砷和微毒砷的區分化驗
絕大部分為致命砷元素,微毒砷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⑦攝入量能否導致死亡
人的體質不同,抗毒能力也不同,比如蛇毒,同樣的蛇有的人被咬2分鐘內就會死亡,有的人還能開車到醫院進行救治,甚至沒有相應血清也能靠自己的身體硬扛過來,后來發現這位老兄的腎臟功能好的不得了,功能好到逆天。
劇毒砷元素60-200毫克,足以致命,很少,而光緒帝體內含量,僅僅頭發和一件衣服的含量就已經超過200毫克,其他衣褲和部位完全不算。
需要說明的是,光緒帝體內的劇毒砷并沒有代謝過程,頭發上的劇毒砷是盜墓賊亂動遺體致使沾到“毒源”,也就是說,還沒代謝或消化過程,人就已經被毒死了。
為了這項實驗,工作組歷時5年,用盡一切現有檢驗方法證明,最大的砷源為光緒帝遺體,光緒帝是短時間大量攝入砷元素暴死,并非慢性中毒,沒有代謝過程就證明服毒后當即立斃吸收過程極其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