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牧遇_-攝
一個人食時,要么外面食肆,要么宅家外賣,時間久了,荷包扁了,不健康了。此時,就很想學會做飯。
后來有了家,為了家人健康,更想學會做飯,洗手作羹湯,讓家有煙火。
好好吃飯,是正經事;學會做飯,是困難事。
想努力成為一個會做飯的人,認真對待三餐,努力過好四季。
圖片|陌年431-攝
獨居的人常常糾結:要不要做飯?
倘若為填飽肚子,外賣快餐即可,倘若為伺候胃口,做飯一事又太麻煩。糾結一番后還是放棄,畢竟,少做一頓飯,省了更多時間精力。
表面如此而已,一來省下的時間也只是浪費在打游戲上,二來重油重鹽的飲食讓身體飽受負擔。
有關醫療與健康的研究表明:做飯,不僅省錢及健康,還會有更積極的情緒。
圖片|喵喵嗚-攝
圖片|牧遇_-攝
今年疫情之后,公司多了許多帶飯的人,因為比起公司附近動輒20塊以上的簡餐,一頓自己做的飯,也許只需要10塊不到的肉菜便可以。
消費更精簡,飲食也更健康。
陳曉卿說:“人的味覺系統,味道強的永遠有遮蔽作用。比如說最典型的就是咸和辣。”
所以,外賣總是會用重口吸引顧客,濃烈的調料也掩飾了原本不新鮮的食材。一份精致的外賣后面,我永遠無從得知,它的烹飪環境以及食材本來模樣。
圖片|3日京-攝
圖片|放羊君-攝
想要成為一個會做飯的人,是因為想要更健康,同樣的價格,我可以買到最新鮮,最好的原材料,而且會有更積極的情緒。
一個人的廚藝如修行,在日復一日的打磨中爐火純青,便會對做飯更有興趣。而當他人分享我們的美食時,我們也有更大的幸福感。
圖片|你我的Una-攝
這種幸福,充斥著從菜市場到廚房的過程。
當我們到菜市場,看著熙攘的人群,聽著清涼的叫賣聲,盡是熱鬧。轉眼看攤位上,魚蝦從這簍子跳出地上,活蹦亂跳,生猛翻騰,生雞活鴨吱吱嘎嘎地,充滿大地生趣。
菜販們把新鮮水靈的瓜果蔬菜碼得整整齊齊,就如做飯的人一般踏踏實實。
圖片|_那些思念的羊.DitCs-攝
圖片|叁紋鯉魚-攝
到了廚房,看著蒜瓣在香油里煎得蹦跳,散發明亮的香味,會感覺到生活深沉的真實感。
努力成為一個會做飯的人,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感受那份生活的踏實。
圖片|牧遇_-攝
當獨居到有家以后,一個人對三餐的觀點會改變。
一人食,會更關注效率和口感;家人食,則更關注食材的新鮮與質量。
努力成為會做飯的人,甘愿忍受煙熏火燎,是想讓家人吃得更好。
黃磊是那種心甘情愿為家人做飯的人。
小時候,他爸媽工作忙,所以晚飯常常要自己做,在爐灶面前,生火滅火,吹得滿臉是灰,慢慢地學會了做飯,很小,就開始為忙碌的爸媽煮飯。
圖片|yeyo-攝
圖片|Jacki-攝
當他成家之后,黃磊為了能讓家人吃上好飯好菜,也為了不讓妻子勞累。他就擔起大梁,兜起圍裙,掌勺顛鍋,不時絮絮叨叨:“這糖醋排骨要是加冷水,這個肉就變得很緊,就不爛了……”
他給女兒多多做的校園午餐,就更盡心盡力,無論多忙,都是嚴格搭配營養,葷素要均衡,少油少鹽,他說:“為兒女做飯,是一輩子的事情。”
從此,妻子能專注照顧孩子,不接觸油煙,皮膚也更好;而孩子們的飲食下,也變得更加健康。
圖片|喲黃先森-攝
圖片|你我的Una-攝
在黃磊看來,看著他們很開心地吃,就是他最幸福的時刻。不奢求成為一個頂級美食家,但要成為那個一輩子為你做飯的丈夫,為孩子做飯的爸爸。
家里有個會做飯的人,廚房就更有煙火。
張曼玉說過:“到了我這個年齡,最喜歡的是一個煮得一手好菜的男人。”
圖片|樹先生-攝
男人的責任,是既能穿梭在槍林彈雨中,也能徘徊于人間煙火里。
會做飯的他,扛住了外面的狂風暴雨,回身就用溫柔盈滿家里的角落。
畢竟有愛的廚房,才是生活。
圖片|流浪的喵喵小姐-攝
努力成為會做飯的人,不如努力成為愛做飯的人。
會做飯是一種技能,愛做飯則是一種志趣。
從會做飯到愛做飯,莊祖宜走了不少路,莊祖宜是個美食家,也是個人類學家。
她原本在讀人類學博士,但畢業論文的刪刪改改讓她心力交瘁,只有在做菜時,她才感到放松。
圖片|愚小魚-攝
莊祖宜說:“那時根本我不會做菜,下廚的成果也只是勉強能吃,但忙一頓飯下來,緊繃的神經卻不知不覺舒緩了。”
做飯,是她逃避的手段,也是她救贖的路徑。
后來,她偶爾路過劍橋廚藝學校,看到玻璃窗后的教室里,身穿白衣、頭戴白帽的學生,坐得規規矩矩,拼命抄筆記,一位戴高帽的講師正在高談闊論,她呆呆地看了很久。
圖片|Cheste-攝
她說:“那種感覺就像瀕死的人看到光,眼前這個世界奇幻美好,有無限可能。”
她考慮清楚后,放棄了博士研究,進去廚藝學校,學習廚藝。從學習到畢業,再到實習,她去過世界許多地方,當廚師的苦楚,外人難以體會到一二。
也許是見得多了,她能通過飲食,見到當地的文化,便把做菜與人類學結合,當成一種志業。因為食材,往往能體現一個地方的物候節氣,地理文化。
如今她已可以把一日三餐,當成學問來研究,在做和吃中,得到快樂和成就。
圖片| EhcysP-攝
圖片|0P4UZewk8HI-攝
會做飯的人,能夠在煙火里感知柴米油鹽的踏實,滿足飲食男女的欲望。
愛做飯的人,能在三餐里感受四季,從食材里領略到物候節氣,抵達文化的旨趣。
不如努力成為那個走入廚房的人,不僅為安撫胃口之欲,也為找到一個天地,安放人生樂趣。
圖片|深卡其布-攝
圖片|你我的Una-攝
之所以說要努力去成為會做飯的人,是因為做飯需要學習。
你要了解四時節氣,地理物候,才能找到更道地的食材;你要觀察食客的狀態,才能烹飪出最適合的菜肴;你要研究五味調和,蒸炒煎炸,才能煮出最美味的菜。
觀天地,遇眾生,見自己。
名為做飯,實為修行。
圖片|瘋一樣的嬸子-攝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