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玩龍燈,是巢湖的尋常習俗。一般從初三開始,玩到元宵節,正月十五、十六是高潮。是時,龍燈隊逐村挨家挨戶,隆重熱鬧。
巢湖地方志對玩燈和劃旱船有較為詳細的描述:“上元宵夜,城市街巷,各家門首,用木撘燈架,插柏枝冬青,懸花燈于架上。或為走馬魚龍雜色之象,或各坊各為龍燈,長數丈,每節燃燈,用數十人持之,委蛇盤繞,舞于街市。或為球形輪滾,或為獅子,人匿其中,盤旋跳躍。或人衣彩衣,作故事,裝演成戲,名曰燈會。”
當然,玩龍燈不僅僅就是龍燈,燈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且各鄉鎮各具特色。如巢湖南鄉壩鎮,以蝦子燈聞名,而巢北夏閣的張華村,則以蛇燈著稱,這些都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是巢湖珍貴的人文資源。而在巢北部分地區,龍則為主流。
至于玩什么樣的龍,又有區別。如在北鄉,以青色、黃色兩種龍燈為主,基本上沒有白龍、烏龍,較少單純的紅龍。據說,白龍主水、烏龍主風、紅龍主火,老百姓忌諱,故有所謂龍燈三忌。從峏山小白龍、蒼山小白龍以及小白龍陷巢州的傳說來看,人們尤為忌諱白龍;相傳浮槎山最早建設的廟宇,供奉的就是白龍。
與玩龍燈有關的俗語,巢湖也有不少,如浮槎山下方集一帶:“孫家場本姓孫,年年玩個蝦子燈;斛塘本姓楊,年年玩個豬大腸。”此語反映當地固定的一些民俗現象。還有一句俗語,昭示做人的道理:“扛著板凳玩龍燈,累著一身汗,模樣不好看。”猶如一個茶杯,清空了,才能裝進新東西;只有卸掉肩膀上的板凳,才能將龍燈耍得精彩。
總而言之,玩龍燈是巢湖一種普遍且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動,與百姓生活、傳統節日緊密聯系,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屬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中所指范疇,且是重要元素之一。玩龍燈、辦燈會,對活化鄉村傳統民俗、重塑傳統鄉村社會、推動鄉土中國在傳承中進步在發展中傳承,具有積極的意義,值得我們積極傳承弘揚。(昂云)
系列網絡圖片來自巢湖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