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當時被射中衣帶勾之后,裝死以迷惑管仲,然后藏在溫車中飛速行進,也因為有高氏國氏二大家族為內應,所以能夠先入齊國即位,派兵抵御魯軍。秋天,齊兵與魯兵在乾時作戰,魯兵敗逃,齊兵又切斷魯兵的退路。齊國寫信給魯國說:“子糾是我兄弟,不忍親手殺他,請魯國將他殺死。召忽、管仲是我仇敵,我要求活著交給我,讓我把他們剁成肉醬才甘心。不然,齊兵要圍攻魯國。”魯人害怕,就在笙瀆殺死子糾。召忽自殺而死,管仲要求囚禁。桓公即位時,派兵攻魯,本欲殺死管仲。鮑叔牙說:“我有幸跟從您,您終于成為國君。您的尊貴地位,我已無法再幫助您提高。您如果只想治理齊國,有高傒和我也就夠了。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業,沒有管夷吾不行。夷吾所居之國,其國必強,不能失去這個人才。”于是桓公聽從此言。就假裝召回管仲以報仇雪恨,實際是想任他為政。管仲心里明白,所以要求返齊。鮑叔牙迎接管仲,一到齊國境內的堂阜就給管仲除去桎梏,讓他齋戒沐浴而見桓公。桓公賞以厚禮任管仲為大夫,主持政務。
桓公得到管仲后,與鮑叔、隰(xí,席)朋、高傒共同修治齊國政事,組織基層五家連兵之制,開發商業流通、漁業鹽業優勢,用以給贍貧民,獎勵賢能之士,齊國人人歡欣。
二年(前684),齊國伐滅郯(tán,譚)國,郯國國君逃亡莒國。當初,齊桓公逃亡國外時,曾經過郯國,郯國對桓公無禮,所以討伐它。
五年(前681),征伐魯國,魯軍眼看失敗。魯莊公請求獻出遂邑來媾和,桓公允諾,與魯人在柯地盟會。將要盟誓之際,魯國的曹沫(huì,惠)在祭壇上用匕首劫持齊桓公,說:“歸還魯國被侵占的土地!”桓公答應。然后曹沫扔掉匕首,回到面向北方的臣子之位。桓公后悔,想不歸還魯國被占領土并殺死曹沫。管仲說:“如果被劫持時答應了人家的要求,然后又背棄諾言殺死人家,是滿足于一件小小的快意之事,而在諸侯中卻失去了信義,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不能這樣做。”桓公于是就把曹沫三次戰敗所丟的全部領土歸還給魯國。諸侯聞知,都認為齊國守信而愿意歸附。七年(前679),諸侯與齊恒公在甄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