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的女生寧愿單身也不結婚?
文|恩醬
最近微博有個熱門話題:#多大結婚才算正常#,有4億多閱讀量和6萬多的評論,其中也不乏一些抖機靈的回答——
在熱門評論中,有人說“結婚不應該和年齡掛鉤,而應該源于感情”,也有人說“結什么婚,一個人很好”。
在某相親網站的《中國單身女性調查報告》中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同比去年下降5.7%,同比5年前更是下降了高達29.54%,與結婚率下降呼應的是昂揚上升的離婚率。
中國單身女性調查報告 / 珍愛網
是現在越來越多女性不想結婚了嗎?
但數據顯示,27歲以上單身的女性中,選擇“不婚”的只有19%,剩下81%的人正在一邊恐婚,一邊相親。
為什么會有這么矛盾的狀態出現?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越來越多女性“剩”下來呢?
前年很火的一部日劇《我選擇了不結婚》正是討探這樣一個現象。
《我選擇了不結婚》
できないんじゃなくて、しないんです
01
為什么你不想結婚?
劇中女主橘宮美,就是一個從小就很優秀同時事業有成的美人。
在同學聚會上,大家都很關心她的生活狀況,但當她還說自己還是單身的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從羨慕轉變成同情。
女主內心:嗯?有什么問題嗎??
什么時候不結婚就成了鄙視鏈的末端了?
女主當然覺得不服氣,她坦誠地說出自己的原因,“我沒有把婚姻視為人生的全部,我有信心一個人走下去。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選擇了不結婚。”
女主的態度很坦蕩:“結婚”不一定在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之中。
至于尚未結婚的原因其實很多,不少其實是女主這樣的,心里有一個理想的結婚對象的標準,但Ta至今還沒出現。
也有人會在“安于單身狀態”和“想結婚”之間徘徊,比如日劇《不結婚》中的千春,她并沒有拒絕婚姻,但又特別安于單身的現狀,對找對象這件事感到麻煩。
有的人則認為“工作就是最佳伴侶”,只要投入了感情,就能得到回報,而且從來不會輕易背叛你。
結婚,到底是一道填空題,還是必選題呢?如果結婚不是必選項,那么人生會變成怎么樣?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話:
要回答為什么不結婚,首先要回答:婚姻是什么呢?
婚姻其實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越來越多人體會到: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多元化,結婚不是一個必選項。
02
相親鄙視鏈
單身的大齡女性似乎都會遇到一個問題。
你認為自己是“不想結婚”,然而有些人認為你是“找不到對象的敗犬”。(“敗犬”是日本人給過適婚年齡而未婚女性取的戲稱,具有諷刺意味)
在電視劇中,女主宮美跟一樣事業有成的閨蜜去聚餐,正當她正肆無忌憚地吐槽男性的時候,高冷的店主十倉大叔出現了,一上來就Diss她是典型的結不了婚的女人。
女主再三聲明,“我不是結不了婚,是選擇了不結婚,只要我想結婚,立刻就能結!”
店主一口認定,她正“以時速三百奔在敗犬的道路上”,并且表示:
現在這個世道,你就是“背負著美人,職業女性,年近四十這三種包袱的戀愛弱者”。我絕對不會看上你,其他男人也一樣。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結不了婚,女主跑到婚姻介紹所咨詢,本以為條件優秀的她應該是很好找對象,沒想到遭受到更大的沖擊。
她引以為傲的收入、職業和學歷這些都不是優點。接待員告訴她,“比起事業成功的女性,從事平凡工作的女性更受歡迎!”
《東京女子圖鑒》同樣揭示了當代女性獨立與婚姻關系的不兼容性,“注冊婚介所的男同胞們,首先最在意的事女性的年齡,比起外表、社會能力,更加注重的是生育能力。”
在網上發布的“中國式相親鄙視鏈”中,你也會發現:海歸女博士竟然在鄙視鏈的最末端?
在中國的相親角,無論南北,都活躍著一群為孩子們操心婚事的父母,帶著“交易目的”的他們都不愿吃虧,相親鄙視鏈成為了一種階層鄙視鏈、地域歧視鏈。
“是外地的還是本地的?”
“是京籍還是京戶?”
“住四環外?那沒法串親戚…”
可是父母更應該清楚,婚姻這件事,需要經營一輩子的是子女而不是父母,一時門當戶對的選擇不一定可以保證日常柴米油鹽的和諧,沒有愛情的婚姻也很難一路無阻地走到最后。
03
喜歡的 VS 適合結婚的
為了讓女主走出“鐵壁女”的魔掌,劇中出現了很多教女生如何“攻略”男性的技巧,比如聊天時候的技巧,比如穿著打扮的小心機……
女主在改造后變得更積極地去參加社交活動,認識了一個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平均的理想結婚對象(店長稱之為“備胎”)。
但她心中真正忘不了的是學生時代的那段青澀的初戀。
19年后的久別重逢,女主依然心潮澎湃。
他們相互喜歡卻輸給了陰差陽錯的擦肩而過,像極了我們充滿了遺憾的青春時代。
是應該選擇條件各方面都合適的結婚對象,還是選擇那個讓自己心動無法忘懷的人呢?
在這個選擇題糾結的時候,女主也一度向現實妥協,在醫院五周年慶時宣布自己跟“那個合適的人”訂婚。
可是她依然騙不過自己的內心:跟一個不愛的人共度一生是注定不會幸福的。
當女主決定選擇自己喜歡的,但在追尋真愛的過程中依然遇到很多挫折,初戀的現任小女友大著肚子跳出來攪局,初戀遲遲不肯求婚……
經歷過無數的波折,最終初戀向自己求婚了。
可是千辛萬苦地到達了終點,女主才發現了自己只是放不下少女時代的那個夢,初戀問她,“如果沒有那些回憶,我們只是普通地認識,你還會選我嗎?”
她享受的只是登上珠峰的那種感覺,卻沒發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已經有了真正喜歡的人,而初戀也成全她去尋找自己心中的那個人。
戀愛哪有這么簡單,真愛往往是經歷了很多人和事之后,自己最不容易發現的那個。
店主和女主這對CP,相處模式最簡單,沒有任何套路和心機,他們互相罵著,吵著,撕著。
沒有使用任何的技巧,卻在自然而然的相處中產生了感情。
最后女主勇敢地向店主表白,這段話非常棒:
我一直以為必須得結婚,因為戀愛是很寶貴的,所以必須讓它開花結果,必須得成功。但其實結不結都可以,只是,想要在一起。
只有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才能做我自己。可以不必勉強,不必努力,能夠保持原樣。
不是因為“我想結婚”,而是因為“我想和你在一起”。
這部劇還有一個譯名叫《我不是不能結婚,而是不想》,其實更深的一層含義是:我不想因為到了年齡,迫于社會的壓力和不愛的人結婚。
第一集編劇就埋下伏筆,當女主問媽媽為什么結婚時,媽媽說:
你問我結婚有什么好處嗎?那就是可以不被人說三道四。被世人的好奇心所包圍,你不覺得很煩嗎?
結婚可不是要努力出來的,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管再怎么想結婚也好,都不能欺騙自己的內心。
就像《不結婚》里那句話,“不是因為過往約定或者條件般配,而是我喜歡這個人,這么一想就覺得很安心。”
婚姻是一種選擇,是人生中無數選擇中的其中一個,無論你選了什么,那都不是決定人生幸福與否的最終審判。
人生很長,關于婚姻的選擇,我們不必著急給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