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并非龍恰好生九子。
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
老大囚牛(qiú niú),老二睚眥(yá zī),老三嘲風(cháo fēng),老四蒲牢(pǔ láo),老五狻猊(suān ní),老六赑屃(bì xì),老七狴犴(bì àn),老八負屃(fù xī),老九螭吻(chǐ wěn)
1.囚牛(樂器)、2.睚眥(兵器)、3.嘲風(遠望)、4.蒲牢(吼叫)、5.狻猊(煙火)、6.赑屃(霸下)負重、7.狴犴(公正)、8.負屃(雅文)、9.螭吻(吞咽)囚牛是龍子中的老大。它是個癡迷琴聲的瑞獸,只要聽到奏起美妙的音樂,就會把頭貼在琴上,趕都趕不走。即使是打它,它也只讓自己的身體跑開,頭還貼在琴上不動。后來人們索性就把它的頭像,雕刻在琴頭上,把它的身體制作成緊琴弦的木軸。樂器也因此奏出更加美妙音樂。睚眥是龍子中的老二,它生性喜殺戮,嗜血成性。所以人們把它裝飾在劍隔刀柄上,這樣兵器更加威猛鋒利。睚眥性情兇狠,原因是它天生相貌奇異,被父親嫌棄,便獨自游走天涯,后因機緣遇到周文王,輔周滅商,助武王伐紂屢立奇功,被尊為兵器之神,塑像于刀劍吞口之上。嘲風是龍子中的老三,它好奇心極強,發生任何趣事,必有它的身形到場。有時急于觀望,它會縱身躍上房頂,整日坐在屋脊上,觀望四面八方的熱鬧。由于嘲風的歡喜性情,把它作為裝飾,使建筑充滿靈性和生氣。嘲風被稱為最愛看熱鬧的神獸,它喜歡看,卻不喜形于色,那凝重專注的神態,使妖魔鬼怪望而生畏,不敢敢靠近一步,所以每天有它在屋脊上觀望,可以驅邪避兇,逢兇化吉!愛叫喚,即膽小,又嘴碎,一點沒繼承老龍王的優秀基因,放鐘上就是最大的懲罰蒲牢是龍子中的老四,它生活在海邊,天生嗓門特別大,可膽子特別小,尤其最害怕海里巨大的鯨魚,每當看到鯨魚出現,就會嚇得,大聲吼叫,叫聲震耳欲聾,響徹天空。人們把它鑄造為鐘鈕,用來懸掛大鐘,又用木頭雕刻成鯨魚的樣子,來撞擊大鐘,因為蒲牢對鯨魚有“心理陰影”,它會竭盡全力的使大鐘更加響亮。抽煙,喝酒,燙頭占了兩個,也是個不聽話的龍,愛抽煙,就在香爐上待的吧狻猊是龍子中的老五,它天性好靜,特別喜歡靜坐和靠近煙火,也就是說它是最喜歡“玩火”的神獸,它經常靜靜地坐在香爐上吞咽吐霧。人們把它鑄造在香爐蓋上,可以使香火燃燒得特別旺盛。狻猊安靜的神態,口中香煙繚繞,會平添一種祥和氣氛。愛負重,這愛好,絕對是天下第一份,喜歡別人壓著它,有點變態,腦子不正常。赑屃是龍子中的老六,它生的龜身龍頭,喜好負重,以負重為樂趣。每天背著重物到處游逛。它幫助大禹,馱山治水有功。又因為它喜歡負重,大禹給它一塊,刻有表彰它功勞銘文的石碑,從此它就不再到處游逛,每天馱著大石碑,享受永恒的榮耀!狴犴是龍子中的老七,它生性秉直,善辨忠奸,相貌威嚴,能夠震懾邪祟。它公正不阿,不容奸佞,被安置在比較莊重的物體上。大門上的鋪首,古代的獄門上的形象就是狴犴。它還被官府用在大堂兩側,回避牌上的圖案也是它的形象。負屃是龍子中的老八,它生性喜歡盤繞,還雅好斯文,哪里有精到的文章,它就會出現在哪里。人們把它雕刻在碑碣之上。碑身鐫刻有千古文章,負屃盤繞其上,赑屃負重于下。“兄弟”共同守望世事滄桑。螭吻是龍子中的老九,它生的身小頭大,龍頭魚身,它生性好吞,看見水火,風沙,也會馬上一口吞下。它天生能閉災禍,古人把它裝飾成吞脊神獸,以求震懾水火,風調雨順,保佑四季平安!龍的兒子們,在家里一塊吃個飯,兩個在屋頂不下來,兩個站院里不進來來,一個站院里自己抽煙,一個膽小夠不著桌,就剩三個正常點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