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家醫院門診,每天都有很多人因為頭暈去看病,而在所有在可能導致“頭暈”的疾病當中,“腦供血不足”最為大眾所熟知,也許因為“腦供血不足”過于深入人心,也可能頭暈疾病過于復雜,有太多的就診的病人或是經常有“頭暈/眩暈”的人被冠以“腦供血不足”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今天我們就來和您聊聊這個常見的醫學名詞——“腦供血不足”。
“腦供血不足”是指人體大腦部分區域的血液供應不足,引起腦細胞缺血、缺氧而導致腦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典型的臨床癥狀為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精神意識異常。
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的梅奧臨床中心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供血不足的前身),這個概念包括兩個含義:一是后循環的短暫性缺血發作,強調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區的缺血癥狀,二是大動脈狹窄或是閉塞導致的血流動力學性低灌注(可以理解為供血減少或不足)。
“椎基底動脈系統”和“前/后循環系統”的關系
那椎基底動脈是什么呢?在這里先科普下腦血管的“前/后循環系統”,從心臟發出供應人腦的大動脈血管主要包括4根:雙側的頸動脈和雙側的椎動脈(見下圖)。
圖片來源于網絡
頸動脈位于咽喉和氣道的兩側,我們用手就可以在頸部的咽喉兩側摸到它的搏動,而椎動脈穿行于大部分頸椎的椎骨偏外側的小孔(橫突孔)里,用手是摸不到它的。椎動脈進入腦殼后兩根合成一根血管,稱為基底動脈(如下圖箭頭所指),而椎動脈和基底動脈便是椎-基底動脈一詞的由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前循環系統主要由頸動脈系統構成,它主要供應額葉、顳葉、頂葉以及基底節等大腦半球前3/5部分的血流,這也是前循環系統名稱的由來;后循環系統主要由基底動脈系統構成,其主要供應腦后部的2/5,包括腦干、小腦、大腦半球后部以及部分間腦,故又稱后循環系統。大家所熟知,小腦作為維持身體平衡的器官,如果它出現問題了,那么人們會失去平衡感,出現頭暈/眩暈的癥狀,這也是后循環供血出現問題后出現的最常見以及最突出的問題。
圖片來源于網絡
醫生為什么說很多人頭暈并不是因為“腦供血不足”呢?
雖然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看似比較明確,但是像腦供血不足一樣,它們都是一種很泛泛的概念,因為它無法從病因、發病機制和輔助檢查等方面進行嚴格的界定,不能適用于要求準確且證據充分的現代循證醫學理念。
很多臨床醫師認為頭暈/眩暈的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壓迫椎動脈是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形成了對頭暈患者行常規頸椎X線檢查,但凡有骨質增生或頸椎退行性改變、或經顱多普勒超聲(TCD)顯示血流增快,就診斷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錯誤觀念,忽略了眩暈概念的認定,忽視了腦干、小腦其他癥狀體征的存在。這也就經常會擴大椎基底供血不足的范圍,造成漏診或誤診,導致很多人沒有得到更加合適的治療。
后循環缺血替代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如上文所述,供應大腦的前/后循環系統,兩者間的發病危險因素基本相同,相對應的它們的診斷治療原則也基本一致,為了解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診斷的混亂,醫學界建議用病理和發病機制清楚的后循環缺血代替概念不夠清晰、臨床應用混亂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之后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以及對后循環缺血的認識加深,國內外專家已達成共識:后循環缺血就是指: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短暫性腦缺血和腦梗死。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后循環缺血的癥狀
根據后循環系統所供應的腦后部的區域,后循環缺血后會產生相應的癥狀。
頭暈/眩暈:這是后循環缺血最常見的癥狀。因為人的平衡維持很大程度上依賴小腦和腦干的功能正常,但真正的“后循環缺血”又往往不局限于“暈”的癥狀,往往還有以下一種或幾種癥狀。
行走不穩或跌倒:小腦缺血后出現平衡障礙,平衡障礙的人就會行走不穩,容易跌倒。
構音障礙(言語不清):小腦作為協調機體運動的器官,大到四肢肌肉小到咽喉肌肉等都需要協調,小腦出現問題后,參與聲音形成的肌肉可能會出現不協調情況,造成說話不清楚。
面部四肢麻木無力:屬于感覺運動障礙,包括口角歪斜等;腦干,是大腦、小腦與脊髓連接的關鍵部分,是連接上下的干道,“上行下達”的神經都從這里經過,大腦通過這個交通運輸通道(感覺運動神經通路)來支配面部以及四肢的運動感覺;所以腦干損傷,會引起運動感覺障礙。
視覺障礙:作為視覺中樞的枕葉(大腦后部)出現問題,會出現視覺問題,如偏盲、視力喪失等。
異常的眼球運動、復視:眼球的活動主要是受到“動眼神經”的支配,而動眼神經從腦干發出,它的上級部門-動眼神經核也位于腦干。眼球活動受到影響,兩個眼球不同步,就會出現異常眼球運動、復視等。
意識障礙:人的意識清醒的維持靠的是腦干和大腦皮層正常的維持,這些區域出現問題,人們會出現意識不清醒,即昏睡等情況。如果出現短暫的缺血情況,人可能會出現暫時的意識喪失情況(跌倒發作),例如人說著話或是正在行走,突然跌倒在地,等缺血部位的血液恢復供應,人便會恢復意識重新站起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了“腦供血不足”,還有哪些會導致頭暈的疾病
很多人頭暈不適后,經過很長時間的“上網調查、推理”等,最后認為自己得了腦供血不足,而且理由還比較充足....其實導致頭暈/眩暈癥狀的疾病有很多,常見的大家有一定了解的疾病,如發熱、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頭外傷、頸椎病、貧血、過度疲勞、失眠等會導致頭暈。不常見的也可能有大家沒聽說過的疾病,如特殊部位(小腦/腦干等)的腦梗塞、腦出血、腦腫瘤,癲癇,白內障、青光眼,心律失常、心衰,耳石癥、前庭炎癥、突發性耳聾,聽神經瘤等。
另外需要給大家說明的是,在我們門診過程中,看到很多頭暈患者是精神心理因素所導致的頭暈癥狀,很多人反復頭暈、昏昏沉沉、沒有精神,對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趣,甚至每天都在研究自己的癥狀,反復就診多家醫院,多個專科,看不同的專家,檢查做了一大堆,但都沒有查出問題或查出的問題并不能解釋其頭暈癥狀,活血化瘀、營養神經的藥物用了一大堆也沒有明顯的效果……
而這類病人如果能夠得到準確診斷,后續通過針對于精神心理因素的合理化治療方案,很多人都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