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有期望是好的,但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制定期望,不要盲目的把高度定到孩子無法達到的高度,就算真的逼得達到了期望,進了重點大學都將面臨同樣的考驗,從高考狀元到成績平平,從備受關注到默默無聞,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如果家長把孩子上重點大學作為終極目標,不斷施壓,那么結果可能是悲劇。逼子成龍,龍就會變成 蟲。正如法國詩人海涅所言:“即使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也可能是跳蚤。”
過度的保護,使孩子無能
一位剛入學的大學生,媽媽在家把所有的衣服都編上號,哪天穿哪件,寫得很清楚。一天,天氣驟然變冷,這個學生依然按照媽媽的編號只穿了件薄衣服,結果被凍感冒了。還有個母親,女兒上大學了,還專門請了兩個保姆照看女兒,為其洗衣服、訂餐,晚上還要哄著睡覺。父母對女兒過度呵護,給女兒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加上她本人很嬌氣,與別人格格不入,入校以后一直悶悶不樂,情緒不振,最后只得退了學。這一切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過度保護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傷害,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應放手讓孩子出去經風雨、見世面。
過度的溺愛,使孩子無情
很多父母總是把好吃的放在孩子面前,等孩子不吃了才肯動手。可孩子不會領情只管自己大吃大喝,沒有想到父母。甚至有位媽媽說,她的朋友告訴孩子,“明天是你媽媽的生日,”兒子卻冷冷地說:“我媽過生關我屁事!”孩子為什么會這樣無情?是父母過分溺愛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這恰恰是中國獨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特點。這樣的孩子從小只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關注自己,不知體會別人。
過多的干涉,使孩子無奈
隨著孩子的長大,大人對孩子的擔心,慢慢轉變為不放心和不信任。一些父母偷聽電話,偷看日記,甚至用雇私人偵探“跟蹤”的辦法干涉孩子的生活。大人總是擔心孩子早戀,一旦發現孩子和哪個異性關系好一點,就會采取粗魯的干涉,青春期是個逆反時段,粗魯的干涉不僅無濟于事,相反還會將他們推向真正的早戀。父母對孩子異性交往的壓制和打擊,還會扭曲孩子對美好情感的認識。這種對情感的錯誤引導,會影響孩子成年以后對愛情、對異性情感的不信任,甚至會影響他整個婚姻和家庭生活。
過多的指責,使孩子無措
作為父母,如果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評頭論足、求全責備,那么你會痛心的發現,你給孩子帶來的會是負面的信息。如果你一直告訴孩子某一方面不行,那么久而久之他真的會認為自己不行。還有些家長常常覺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的孩子。他們總認為提醒孩子看到別人的成績,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結果卻事與愿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應該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永遠不要和別人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肯定他、鼓勵他。